楠木軒

趣話 “瓜文化”

由 時愛蘭 發佈於 休閒

瓜,不光是用來吃的,還被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古代切瓜、吃瓜有着森嚴的等級制,所謂“切瓜之儀”。《禮記·曲禮》載:為天子削瓜,先剖成四瓣,再橫切為八,用細葛布覆蓋;為士人切瓜,橫斷為兩半,去掉瓜蒂;庶人食瓜,只去掉瓜蒂,啃着吃。可見,這瓜也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動刀切的!

古人常用“破瓜”喻年齡。所謂“破瓜”,一是指女子十六歲,瓜字分開為“八八”兩字,謂十六歲;也指人六十四歲。《通俗編》:“若呂岩贈張洎詩‘功成當在破瓜年’,則八八六十四歲。”

賽瓜之戲。雲南地區有一種很流行的“賽紅”遊戲,指西瓜辨其紅白以為勝負,這在烈日炎炎裏享受清涼西瓜的同時又增添了些許樂趣。宋人吳應牧《滇南雜詠》詩云:“閒憩柳陰思解渴,賽紅爭劈蜜瓤瓜。”

“打瓜嗑子”。西瓜有鮮食西瓜和籽用西瓜。其中,籽用西瓜也俗稱“打瓜”,用來“嗑”子的,即“嗑瓜子”。西瓜子中富含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本草綱目》曰:“其瓜子爆裂取仁,生食、炒熟俱佳。”

“啃瓜”習俗。民間有立秋之日啃西瓜的習俗,意用西瓜“啃”去餘夏暑氣,“啃”下“秋老虎”,迎接涼爽的秋季。

“吃瓜羣眾”。近年來有形容圍觀某事物的人們稱為“吃瓜羣眾”,也就是等同於“羣眾”一詞了,可以用任意形容詞來修飾。

古往今來,這“瓜文化”,也可謂源遠流長,頗富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還有與時俱進的勢頭。

夏日炎炎,“吃瓜”之餘,不可小覷其文化內涵!

(孟祥海)

來源:梅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