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和氏璧,三個發現地,都是旅遊景區

和氏璧,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玉,又稱和氏之璧、荊玉、荊虹、荊璧、和璧、和璞。為天下奇寶。據説春秋時楚國人卞和採到玉璞,首先獻給楚厲王,厲王讓專家看,專家説假的,是個石頭,於是厲王認為卞和是個騙子,就砍掉了他的左腳;楚武王登基後,卞和再次攜玉獻寶,武王也找人鑑別,依然給出同樣結論,便怒而砍其右腳。武王死後文王當政,卞和再不敢直接獻寶,而是懷抱寶玉泣於荊山腳下,三日夜而不停,眼淚乾涸以血代之。文王遣使詢問,卞和説“我不是為自己所受的酷刑而悲傷,而是悲傷寶玉無人能識別”,於是文王讓人剖剝玉石,發現裏邊果然是塊稀世寶玉,並取名“和氏璧”。後來因和氏璧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再後來和氏璧不見了,只留下成語完璧歸趙。

一個卞和只採到一塊玉,現在卻有三個採玉處,三處都是旅遊景區。

保康縣隸屬湖北省襄陽市,五道峽風景區位於保康縣北部,距縣城22千米,是春秋楚國卞和得“和氏璧”玉璞的地方。五道峽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峽長5千米,由五個峽谷段構成,以洞、林、溪、瀑為景觀,以奇、險、雄、幽為特色,有以佛手洞為代表的溶洞8個,以孫家寨為代表的山寨6個,以神女瀑為代表的瀑布7個,著名景點有抱玉巖、得玉處、龍王寨、卧龍洞、佛手洞、響水洞等100餘處。

懷遠縣隸屬於安徽省蚌埠市,荊山,又名寶玉山,位於懷遠縣老城西南,現已為城中山,與塗山隔河相峙。荊山高258.4米,周長8.5千米。荊山之巔有啓廟,啓廟附近有采玉坑,相傳為卞和採玉處。玉坑中原有白石,晶瑩異常,山下望去,猶如白雲出岫,又若羣羊棲卧,故人們呼其為白雲堆,或稱之為眠羊石。

荊山有白乳泉、卞和洞、鳳凰池、古城壘、三聖寺、啓王行宮、青雲樓等勝蹟。

白乳泉位於荊山北麓。因“泉水甘白如乳”而得名,是難得的宜茶之水。傳説白乳泉就是卞和眼淚沖刷成的石坑中出露的。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曾遊覽考察此泉,經品味泉水後寫有《遊塗山荊山記所見》詩,詩中有"牛乳石池漫"之句,詩後自注雲:"泉在荊山下,色白而甘”。將此泉譽為“天下第七名泉”。其實,白乳泉平時清澈透明,雨後湧乳,尤其是滂沱大雨之後,泉的湧水量增大,泉水發白,是水中帶有岩石風化後的白色成份所致。

南漳縣隸屬湖北省襄陽市,荊山距縣城西南78千米,在其南麓的巡檢鎮金鑲坪村有個玉印巖,又名“抱璞巖”,巖洞深11米,寬15米,高10米。為傳説中的和氏璧產地。比起前面兩地,南漳縣對採玉處似乎有些低調。

和氏璧產地肯定只有一處,但不能肯定的是哪一處。只所以出現三處,有可能是後來的人們為開發旅遊,藉助名人效應而為,亦有可能是古人為保護真正的和氏璧產地,而製造的“狡兔三窟”。

一塊和氏璧,三個發現地,都是旅遊景區

一塊和氏璧,三個發現地,都是旅遊景區

一塊和氏璧,三個發現地,都是旅遊景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82 字。

轉載請註明: 一塊和氏璧,三個發現地,都是旅遊景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