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先烏鎮,後西塘。

兩個小鎮之旅,感覺讓人頗為不同。西塘市井,烏鎮文藝。烏鎮的文藝雖刻意為之,但卻不着痕跡。淡淡天青色,更適合文藝青年出行。而西塘更適合不安分的年輕人出行,喧鬧的夜色,各種琳琅的小店,頗為煙火氣。

有人形容西塘是“春秋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築,現代的人”。我覺得頗為貼切,所以今天的這篇遊記,也準備以這四點來講述這一次的西塘之旅。

春秋的水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

西塘憶,最憶是長廊。

千盞燈籠脂粉色,八方舟楫杜康香。

依水看斜陽。

西塘古名斜塘,西塘於春秋戰國時,是吳越兩國的相交之地。故有“吳根越角”之稱。

相傳春秋時吳國大夫伍子胥,為興水利通鹽運,開鑿伍子塘,引胥山以北之水直抵於此,這才孕育了這塊寶地。故西塘亦稱胥塘。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

水是江南古鎮的靈魂所在。整個西塘共有九條河道穿流而過,相互交匯。同時以橋樑為媒介,連接河道,使整個古鎮得以相互融貫。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

户户臨水,家家通舟,逢水通橋,石磚而起的河埠頭經門前而過。蜿蜒曲折的流水,河邊的馬頭牆,一葉烏篷緩緩而過,沿岸邊小荷初露……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紐扣博物館看煙雨長廊

煙雨長廊是西塘最獨特的風景,沿水而建延綿近千米,木柱黛瓦連成一片。整個廊棚多為磚木結構,寬度在2-2.5米左右。在陰雨天素有“雨天不濕鞋,照樣走人家”之稱,使來往趕集的人免於日曬雨淋。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小店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小店

古鎮內的店鋪隨長河而立,櫛比鱗次。身側是琳琅的商鋪,熙熙嚷嚷的人羣絡繹不絕,你來我往,再加上鋪內的店家時不時吆喝聲,讓人不禁駐足。

一路行來,各色餐飲小吃:美人醉、醬豬蹄、臭豆腐、粉蒸肉……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小店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街景

和國內所有的景區一樣,隨着現代化的深入和遊客的增加,商業化嚴重。是本地特色的,不是本地特色的小吃、紀念品隨處可見。這些小店質量也參差不齊,賣的東西給人以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一路上隨人羣走走停停,也就是圖個熱鬧。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

長廊沿河一側置有石椅,可做休憩。坐於石椅之上,可見秋水交織、微風拂柳、水映石橋、黛瓦白牆……發個呆的功夫就被邊上店家的吆喝聲給打斷了。

許是剛從烏鎮而來,對於西塘的煙火氣有些難以適從,更多的是坐在石椅上休息。直到第二天清晨,再次來到古鎮時,小鎮才有些給人不一樣的感覺。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街角

因為晨起,整個古鎮顯得萬籟俱寂,白牆黛瓦的馬頭牆,空蕩無人的長廊,安靜的小橋流水,微風扶過長廊外的大紅燈籠……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

一葉烏篷搖在秋水之中,在光影中穿梭而過。船上的過客,在搖櫓聲中緩行而過,舉止談笑亦成古鎮一景……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

頗為意外的是,清晨散步略過熱鬧的店鋪至東門。這邊雖然客棧林立,但是卻保持着一些原始的生活狀態。在一户老翁家中點了一份豆腐腦和小籠包子,聽着老翁的閒聊話語,感覺很是親切。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

整個東門這邊相對來説遊客偏少,以民宿客棧居多。疫情之下,也頗為冷清。但也正是這份冷清讓古鎮恢復了它原有的寧靜。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

走過滿是花房的咖啡屋,一杯清茶帶着些許慵懶愜意,看着往來行人。也許這才是古鎮最原始的模樣,靜謐舒適,讓人心情也隨之放鬆。

這讓我不禁懷念起了烏鎮的下雨天,寂靜的古鎮行人少往,大雨滂沱的屋檐下濕漉的青石板……印象中的古鎮應該就是這麼的悠然。

唐宋的鎮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

西塘憶,其次弄堂中。

花雪斜飛青石板,跫音長送閣樓風。

回首雨濛濛。

西塘在唐朝時逐漸形成村落,人們便開始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時形成集市,許多人開始臨河開店,商業逐漸開始繁盛。整個西塘的建鎮史,可以説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而西塘也於2003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小鎮。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

西塘的特點是橋多,弄多。處處小橋流水,户户臨水弄堂……

■ 橋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

西塘內,大大小小的橋共計有27座,經千年風雨,連接兩岸的長廊。橋與水之間縱橫交錯,橋下小船緩行而過,呈現出:人在水中,水上架橋,舟行橋下,橋立倒影的畫面。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環秀橋

漫步古鎮,當你走過幾段蜿蜒的石板路,繞過幾個彎,總會一座橋出現在你的面前:送子來鳳橋、環秀橋、永寧橋等。細瞧之下,石橋下方還有橋聯立於左右兩側。如環秀橋:上下影搖波底月,往來人度水中天。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東門

古人言:白牆灰瓦雨如煙,古意石橋月半彎。站在橋上可將古鎮美色盡收眼底,橋身或拱起,或直角折起,帶着江南特有的靈秀。河面上船伕划着漿緩緩而行,水面上漾起陣陣漣漪,顯得特別地悠閒自在。

送子來鳳橋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送子來鳳橋

這座橋始建於明朝,據説造橋之時,有一瑞鳥飛來,人們引為祥瑞,稱之為送子來鳳橋,當地人也稱之為“晴雨橋”。

“新婚夫婦走一走,南則送子,北則來鳳”。橋中有隔牆花窗,將整座橋分為南北兩邊,南面階梯,北面斜坡。兩面的意思也各不相同,階梯是男子所走,意為步步高昇,斜坡則是意為女子的持家有道。

頗為掃興的是,國人的旅遊素質太差,花窗粉壁上滿上留言,讓人看了不由無語。

■ 弄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

西塘坐落在水網之中,建築的面積偏小,為了讓每户都能臨水,房屋在建造時把房屋之間的間距壓縮到了最小,因此形成了一個又一個長而窄、深而邃的弄堂。最長的超過百米,窄不到一米,變成“一線天”的景象。

這些弄堂的名字有以望族大家命名:王家弄、葉家弄、蘇家弄……也有體現古鎮商貿特色而命名:燈燭街,柴炭弄,石皮弄……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

整個古鎮有弄堂共計122條,其中百米以上的宅弄有5條,弄堂兩邊是高聳的院牆,斑駁陸離,更添古樸。

明清的建築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

青石橋傍木廊舊,細柳階邊水陽樓。

小院真情休莫問,豈與花事競風流?

西塘的建築大多建於明清年代,由於保存得當,所以至今還保持着明清的建築特點。整個西塘尚有明清和民國時期的建築共有25萬餘平方。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

由於徽商東進,徽派的文化和建築風格在西塘裏也隨處可見。其中最明顯的當屬改良版“馬頭牆”,又稱風火牆,做防風防火之用。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紐扣博物館

西塘的民建因為街短,所以整體屬於縱深較長型。宅居整體呈狹長型,故有三進、五進乃至七進,並且每段之間會有宅弄相連。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紐扣博物館

而西塘里名門的深宅大院都是前街後河或者前河后街。這些外牆高大的大院之間,皆有露天弄堂。

整個古鎮的建築頗多,在此我就舉例王宅和醉園,分別代表了高門大户和尋常書香門第。

■ 王宅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王宅

王宅處於石皮弄口,是一座典型的明清江南建築宅院,又名種福堂。

西塘望族王家,據記載,先祖為宋御營司都統制王淵。相傳王淵隨宋高宗趙構南渡至江南,隨軍抗金後因被誣陷而被害。元未其子孫後代為躲避戰亂而定居杭嘉湖一帶,其中一脈隱居於西塘。

整個王宅為典型的江南建築,外牆高大卻顯低調,但卻暗藏深宅高院。共七進式院落,總計有七十多間廳堂樓舍。推門而進,第一進為前廳,二進為轎廳,三進則是種福堂正廳。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王宅種福堂

正廳匾額上的種福堂三個字是康熙年間陳邦彥所題,凜然一股正氣,寓意種福得福,多多行善。廳內有十四扇落地長窗,樓面鋪一尺見方的厚方磚。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王宅

正廳對面保存完好的磚雕門樓,前後磚額上方分別刻有“元亨利貞”和“維和集福”。相傳王淵共有八個兒子,古人言多子多福,於是便刻名於此。屬於典型的西塘大户人家的手法,以示後人。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王宅

門樓外“元亨利貞”兩側雕有牡丹和靈芝,在底下還刻有一隻鯉魚,寓意年年有餘。門樓內“維和集福”兩側則雕有梅蘭竹菊。整個磚樓古樸,盡顯望族風範之餘不失江南精美之風。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王宅

雕磚門樓,厚重古樸:木格花窗,古色古香:高門大院,處處彰顯望族風範。陽光入室,整個古建築就像活了一般,給人以一種無比慵懶的感覺。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王宅

王宅的二層為木製樓房,中間一口天井顯得分外高深。透過木格門窗中望去,青磚黛瓦,敗瓦青苔,斑駁山牆,一方天井深鎖一片寂靜……

■ 醉園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醉園

因王宅“醉心堂”得名,始建於明朝。原是西塘望族王氏的偏廳,為世祖王志熙修建。王志熙號修竹,以行草書擅名,擅詩畫,精鑑別。至今園內還留有他的墨寶。

其實醉園嚴格來説,並不是一景點,而是一個西塘世代書香文人之家的展示。現如今醉園的園主王享先生年近七旬,卻仍在醉園裏專心版畫藝術。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醉園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醉園

名喚醉園,意有其三:一,醉心於書,二,園內美景醉人,三醉於版畫藝術。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醉園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醉園

園景堪迎客,藝叢更醉人。屋中對聯與落地的花格長窗相映成趣。園中有一庭院,院內置有松、橋、魚、石等。面積不大,卻頗為雅緻。池石玲瓏、翠竹相倚、古松聳立、池中紅鯉……一幅江南人家精緻小景。

在江南小鎮之中,院落是宅居的必要,也是他們的寄情之所。利用庭院打造出曲徑,樹木的空間,慢慢地也成為一種情結所在。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醉園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醉園

整個庭院院落很小,造成了空間的侷促。但是江南民宅的各類元素,卻很好地組合在了一起。廳堂、格窗、院落、迴廊……無不透露出淡淡的人文書卷味。

現代的人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塘東街

西塘憶,再次酒旗風。

水色波光黃布旆,樓台庭榭小烏篷。

何處不相逢。

夜色初上,紅燈高高掛起,夜色中的西塘就像換了個人一樣。從煙雨長廊的市井變成了瘋狂的模樣,人聲鼎沸,燈紅酒綠中帶着些許豔俗。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塘東街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塘東街

一路行來,大大小小的酒吧不計其數,有清吧、迪吧、民搖吧等。人羣中熙熙嚷嚷,整條街瀰漫着輕煙一般。感覺這裏更適合年輕人多一點。像我這樣不喜嘈雜的人,估計只能是走走停停,圖個新鮮笑着走個過場。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塘東街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塘東街

走在酒吧街中,兩側的紅燈籠高高掛起,整個空氣中瀰漫着煙酒的味道。酒吧裏的音樂幾乎是震耳欲聾,霓虹燈伴着音樂不停閃爍,舞池中央的男女瘋狂的搖擺着,口哨聲四起,整個酒吧街籠罩着曖昧的氣息。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擇木酒吧

夜上七八點,這裏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走到一家休閒吧面前,被裏面傳來的歌聲所吸引。酒吧裏,陌生的人們,三三兩兩的坐着,一瓶啤酒,一盤花生米。昏暗的燈光下,聽着舞台上傳來的歌聲,獨享一人清閒……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夜色

沿河點亮的紅燈籠,一排排地照映在河面上。似乎一下子就亮了起來,河水相映紅成一片,流光醉人。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塘東街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塘東街

第二天清晨,當你再次來到塘東酒吧一條街的時候,你會發現夜色中的輕浮已悄然褪去,似乎從未來過。只餘下狹長的弄堂,牆角的野草還有那高高掛起的紅燈籠……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塘東街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圖為西塘塘東街

整個塘東街一片寂靜,往來的行人,三三兩兩。漫步其中,就連已閉店的酒吧門前的假花枯枝,一下子也變得文藝了起來。

寫在最後

西塘和烏鎮有些不同,西塘總是帶着些許的市井,而且商業化過於嚴重,無論是白天嘈雜的店鋪還是夜晚掛滿紅燈籠的酒吧街。

烏鎮整體更顯文藝,綿長的街市似乎有訴不盡的陳年往事。雖然也有酒吧街,但是卻沒有西塘顯得那般迷離。

人生過半,開始想要堅持一點夢想。一路行走,去看沒有看過的風景,記錄不一樣的人生。世界那麼大,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431 字。

轉載請註明: 我看西塘,如此市井煙火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