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一刻:永春縣公安局打造全國公安機關首個黨員微生活館為黨員“體檢”“健身”
(中國網泉州10月23日訊)為及時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從嚴治黨方針,着力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持續推進“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有效提升“三會一課”的含金量,永春縣公安局黨委精心謀劃建設了全國全省首家警營黨員微生活館。
10月23日上午,永春縣公安局舉行黨員微生活館開館儀式。泉州市公安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李森建,永春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杜明星,永春縣公安局黃文通局長、陳飛騰政委等黨委班子成員,縣公安局14個黨支部書記和部分黨員代表參加了儀式。
今年來,永春縣公安局黨委聚焦特色黨建,立足自身實際,精心謀劃設計,高標準建設了160平方米的黨員微生活館,設有黨史廳、宣誓牆、警世鐘、先鋒譜、讀書角、微課堂、VR體驗、知識測試等功能區域,搭建黨史學習、黨建交流、互動體驗等教育平台,打造集學習、教育、展示、互動、服務於一體的微生活館,開闢了黨員黨性“體檢”、“健身”的活動基地。
在警營中建設專門的黨員微生活館,這是全國全省公安機關之首創,既創新了黨員教育的新模式和黨員交流的新平台,又增強了黨員教育的體驗性與生動性,旨在提升民警“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的自覺性、積極性與堅定性,不斷提高“三會一課”的質量和政治建警的實效。
近年來,永春縣公安局黨委始終把政治建警擺在隊伍建設的首要位置來抓,牢固樹立“黨建+N”理念,着力找準找好黨建和業務工作的結合點、創新點和發力點,多舉措、大力度加強隊伍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升民警素養、鍛造過硬隊伍、築牢忠誠警魂,推動了隊伍建設和業務工作融合發展。在抓黨建過程中,縣局黨委堅持創新驅動,注重文化引領,突出實用實效,總結提煉了黨建“一二三四”工作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特別是在落實“三會一課”中,縣局黨委結合開展“黨員活動日”,先後組織黨員民警到橫口朱德紅軍遺址、林俊德將軍事蹟館、縣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等,接受革命傳統教育,重温入黨誓詞,開展警示教育,進一步堅定了黨員民警的“主心骨”。(中國網記者 陳曉 康亞琴 洪坤澤/文圖)
惡臭氣味是多種惡臭物質釋放出的惡臭氣體混合形成的。它們有家畜呼吸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有家畜的排泄物和生產過程中有機物在缺氧條件下產生的氣體,其中碳水化合物在無氧條件下主要產生氨、硫化氫等惡臭氣體。惡臭氣體對家畜有刺激性和毒害作用,可引起呼吸系統疾病,高濃度的惡臭氣體可引起急性中毒、中樞神經系統麻痹等疾病,還可降低免疫功能,影響正常的機體代謝,嚴重時會引起家畜死亡。為此,筆者建議採取以下幾項措施,降低畜舍惡臭氣味的濃度,確保畜羣健康生長。
合理設計畜舍 從畜舍建築設計着手,在畜舍內設計除糞裝置和排水系統。地面和糞尿溝要有一定的坡度,糞尿溝底面呈圓弧狀,這樣有利於糞尿的排出。豬舍內糞尿溝的蓋板應設計成半漏縫而非全漏縫,減少糞尿溝中惡臭氣味散出。
科學管理 通風是降低畜舍惡臭氣味最有效的方法。在嚴寒的冬季,為了保温,畜舍往往減少通風,密封門窗,導致惡臭氣味濃度升高。要處理好通風與保温這對矛盾,應在房頂安裝煙囱,將圈舍內的空氣抽出,同時每天中午畜舍外温度較高時,進行必要的通風,從而降低惡臭氣味的濃度。應及時清除糞尿污水,尤其是夏季,氣温高有利於微生物生存,更易產生臭味。勤換墊草,墊草可吸收一定量的惡臭味。一般麥秸、稻草或乾草對惡臭味均有良好吸收能力。另外,保持畜舍內的乾燥,應經常檢查飲水器或飲水槽,避免漏水、溢水現象,增大空氣濕度。因為很多惡臭氣體溶於水後增加畜舍惡臭氣味濃度。
正確選用飼料,合理飼餵 飼料消化率越高,排泄物中蛋白質的殘留量越少,畜舍中的惡臭氣味越少。優質飼料尤其是優質的蛋白質飼料消化率高,能夠降低排泄物中蛋白質的殘留量,減少惡臭氣味的產生。有資料表明,豬對浸提棉子餅中賴氨酸消化率為65%,對浸提大豆餅中賴氨酸消化率為87%。飼料的加工調製方法很多,有物理的、化學的、微生物的方法,各種方法對飼料養分消化率均產生影響。據研究表明,豬對整粒大麥中粗蛋白的消化率只有60.3%,而對磨細的大麥中粗蛋白的消化率達84.4%。
科學配製日糧 形成惡臭氣味的物質,主要是家畜排泄物中蛋白質經分解產生。因此,應用理想蛋白模式和可利用氨基酸來設計飼料配方,合理配製日糧中蛋白質的含量,以減少排泄物中蛋白質的含量,切實可行。理想蛋白是以動物生長,妊娠,泌乳,產蛋等的氨基酸需要為理想比例的蛋白。有資料表明,豬日糧中蛋白質含量每降低1%,氮的排出量減少8.4%,豬日糧中加賴氨酸、蛋氨酸可降低飼料中粗蛋白1%~2%。既不影響生產性能又可使糞便中排出氮減少25%。按理想蛋白模式配製,粗蛋白水平可降低2%~3%。氮排出量可減少20%~25%。
建議在動物飼料或飲用水裏加入益富源益生菌,不但可以提高飼料的吸收率,還可以減少臭味,效果非常顯著。
1、直接給動物做上發酵牀
發酵牀的主要好處是:不用清理糞便,沒有臭味,可以節省部分飼料,提高免疫能力。這種方法徹底可以解決糞便的問題,有效的達到零排放,無排放無污染的生態養殖。
(什麼是發酵牀?簡單的説就是使用微生物墊料(鋸末、刨花、稻殼、棉花殼、秸杆,花生殼粗粉等,含炭量比較高物質與發酵牀菌混合全鋪在動物圈舍裏)來飼養,動物吃喝拉撒都在墊料上面,靠墊料中的微生物發酵作用和墊料本身的吸附作用,把動物排泄出來的糞和尿進行分解同化和利用,轉變為無臭無害的物質和菌體蛋白質,部分可供給動物食用,與此同時,也滿足了動物的生物習性與心理上的需要,進一步動物圈舍佔絕對優勢的有益微生物菌羣形成了一個防禦有害微生物的天然屏障,提高了動物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由於動物糞料都被微生物墊料吸收轉化,不會從發酵牀養殖欄舍排放出一點糞尿來對環境的影響,且發酵牀養殖幾乎沒有臭味,是完全的零排放、零污染環保養殖技術。從而生產出優勢無公害的肉產品,並最大限度地保護環境,實現排放理想。並顯著的提高了養殖的經濟效益。 )
2、在動物的飲用水裏或飼料里加入有益菌
在飼料或飲用水裏加入益富源動物食用菌液,比例是:1:200-300,主要作用是調節腸胃平衡提高飼料的吸收率與免疫力,有效的減少氨氣味,動物糞便明顯減少,糞便表面比較光滑。這種方法比較方便,但是糞便不能徹底解決,是目前沒有用發酵牀的養殖户最常用的一種方法。
3、直接在動物圈舍裏噴灑益富源除臭消毒液
用益富源除臭消毒液配比為1:50-100的比例直接噴灑在動物圈舍舍,這樣也可以用效的減少氨氣味,一次可以管7-10天左右。這種方法相對來比較麻煩,工作量也比較大,天氣又熱,是非常辛苦的!
如果您還沒有做發酵牀,建議您直接在用第二種方法,這樣不但簡單方法,並且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動物的免疫能力,節省部分飼料。
(2017-10-11)
七彩雲南昆明10月20日訊(簡南俊)中國天氣網10月19日9時消息,在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大河鎮,天際雲霧繚繞,濃雲密佈,一道金光閃現,宛如仙俠奇境,場景美觀,引起行人駐足拍攝觀望。(攝/鄧成斌)
消息稱此地為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大河鎮。拍攝顯示,地上密集田野和村莊,天際上空閃現道道光芒,光芒兩邊浮現白雲和黑霧,一道霞光噴薄而出,籠罩在上空,鄉土氣息濃郁,美到窒息。(攝/鄧成斌)
天際上空雲層浮動,風雲暗湧,霞光破雲而出,向大地和村莊撒下光芒。黑雲中霞光顯現,極為亮眼,可見霞光漫天,可感空氣新鮮。(攝/鄧成斌)
中國天氣網消息稱,這是純天然無特效的大自然美景,如仙俠奇境一般,綻放大自然的光芒,目睹人士拍攝記錄下這一自然景觀。(攝/鄧成斌)
據瞭解,大河鎮屬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下屬鄉鎮,位於省道路經地。金秋時節,村莊和空曠田野輝映成景,如仙俠奇境。(攝/鄧成斌)
(2017-10-20)
七彩雲南昆明10月11日訊(簡南俊)一籽灑落地,萬擔歸倉來,土中生白玉,地內出黃金,勤勞雙手是致富的源泉。雲南省熱帶地區種植甘蔗、橡膠、熱帶瓜果等作為經濟作物;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邊疆高寒山區除了種植煙草、玉米、馬鈴薯等常規作物外,魔芋也是一項重要的農作物。
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素有“魔芋”之鄉的讚譽,在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各鄉鎮村委會村寨均有村民種植魔芋,呈現大面積、小聚集、廣種植、多分佈的農業態勢。眼下正值村民上山挖掘魔芋時節,魔芋作為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重要經濟作物,發揮着脱貧攻堅的積極作用,村民在魔芋挖掘季節,憑藉足夠的分量,能夠取得上萬元的好收入。
10月10日23時,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黃泥河鎮村民消息稱,商販走街串鄉收購魔芋,每公斤活種魔芋能夠賣到4.5元的價格。一般大的魔芋就有數斤重,一片地種植魔芋,若魔芋不生病患,至少能夠挖掘上千公斤,一千公斤魔芋便能收入4500元,2千公斤魔芋收入9000元,3千公斤魔芋便能上萬元。
魔芋作為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高寒山區的農業副作物,比種植馬鈴薯、玉米、大豆、辣椒、油菜等作物值錢,在脱貧致富中發揮着克難攻堅的積極作用。在富源縣農村地區,種植魔芋販賣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從地裏挖掘賣活種,一種是洗淨切片晾乾賣乾片。
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黃泥河鎮村民稱,洗乾淨切片晾乾後的魔芋比活種魔芋值錢,每公斤能夠賣到二三十元不等的價格。活種魔芋洗乾淨切片晾乾後,重量嚴重縮水,數斤活魔芋才能夠晾成一斤,價格自然比活種魔芋高,換算下來,實則半斤八兩,活種魔芋和魔芋乾片的總價值相差無幾。
魔芋,是天南星科磨芋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自古以來魔芋就有“去腸砂”之稱,是有益的鹼性食品。在雲南省曲靖富源縣地區,將魔芋乾片磨成粉,和大鹼一起熬煮,熬煮數小時,便能夠做出生態綠色的食物魔芋豆腐,是一道健康綠色食物,常見於鄉土飯桌,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很多羣眾都吃過。
(2017-10-11)
⑴温度
在潮濕的狀態下,擔孢子萌發的最適温度為22-26℃。
菌絲生長的温度範圍在5-24℃,最適宜温度24-27℃,但由於木材的保護作用,在氣温低於-20℃的高寒山地或高於40℃的低海拔地區,菇木也能安全生存,菌絲不會死亡。
香菇是低温和變温結實性的菇類。香菇原基在8-21℃分化,在10-12℃分化最好。子實體在5-24℃範圍內發育,8-16℃為最適。同一品種,在適宜範圍內,較低温度(10-12℃)下子實體發育慢,菌柄短,菌肉厚實,質量好;在高温(20℃以上)上子實體發育快,菌柄長,菌肉香菇薄,質量差。在恆温條件下,香菇不形成子實體。
⑵水分
在鋸木屑培養基中,菌絲生長的最適含水量是60-70%;在菇木中適宜的含水量是32-40%,在32%以下接種成活率不高,在10%-15%條件下菌絲生長極差。子實體形成期間菇木含水量保持60%左右,空氣濕度80-90%為宜。
⑶ 營養
香菇是一種木腐菌,主要的營養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以及少量的無機鹽和維生素等。菇木和培養基中的各種營養物質,只有溶解在水裏才能被香菇吸收利用。
①碳源
香菇菌絲能利用廣泛的碳源,包括單糖類、雙糖類和多糖類,糖濃度在1-5%比較好。
②氮源
香菇菌絲能利用有機氮和銨態氮,不能利用硝態氮和亞硝態氮。在香菇菌絲營養生長階段,碳源和氮源的比例以25-40:1為好,高濃度的氮會抑制香菇原基分化。在生殖生長階段,要求較高的碳。
③礦質元素
除了鎂、硫、磷、鉀之外,鐵、鋅、錳同時存在能促進香菇菌絲的生長,並有相輔相成的效果。鈣和硼能抑制香菇菌絲生長。
④維生素類
香菇菌絲的生長必須吸收維生素B1,其他維生素則不需要。適合香菇生長的維生素B1濃度大約是每升培養基100um。在段木栽培中,香菇菌絲分泌多種酶類分解木質素、纖維素、澱粉等大分子,從菇木的韌皮部和木質部吸收碳源、氮源和礦質元素。
⑷ 空氣
香菇屬好氣性菌類,足夠的新鮮空氣是保證香菇正常生長髮育的重要環境條件之一。栽培環境過於鬱閉易產生畸形的長柄菇、大腳菇。
⑸ 光線
香菇是需光性真菌,強度適合的漫射光是香菇完成正常生活史的一個必要條件。但是,菌絲生長不需要光線。研究表明:波長為380-540nm的藍光對菌絲生長有抑制作用,但對原基形成最有利。香菇子實體的分化和生長髮育需要光線。沒有光線不能形成子實體,研究表明,40-7-lx的光照強度比較適宜。香菇原基在暗處有徒長的傾向,蓋小、柄長、色淡、肉薄、質劣。
⑹ 酸鹼度
適於香菇菌絲生長的培養液的pH值是5-6。pH值在3.5-4.5適於香菇原基的形成和子實體的發育。在段木腐化過程中,菇木的pH值不斷下降,從而促進子實體的形成。
栽培技術
【1】菇場的設置
較好的菇場應是避北風、向陽地、資源好,水源近,有樹蔭,多石礫,偏酸性的緩坡地。
2)清理場地
① 按照春夏之交能有三分疏露,七分廕庇的要求,砍低留高,以利於操作管理和場地的通風。
② 清除場地的枯枝落葉、樹皮、樹根,以及場外圍數米內的腐朽之物,剷除雜菌、害蟲孳生地。
③ 根據地形平整地,開壁人行行通道,清溝排漬等設施。
④ 自然廕庇不足時,搭蓋蔭棚(高2m),或種植、種瓜,以利將來遮蔭。
⑤ 菇場清理的最後一道工序,在地面撒上石灰,除蟲防蟻,抑制雜菌蔓延。
【2】菇樹選擇及段木準備
1)菇樹選擇
可以用來栽培香菇的樹木不少於200種,絕大多數是屬於殼鬥科、樺木科和金縷梅科的闊葉樹。菇樹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① 不含芳香油物質;
② 樹皮厚薄適中,不易脱離,利於調温調濕,減少雜菌侵染的機率;
③ 木質適當堅實,邊材多,心材少,利於香菇菌絲體充分分解利用。
2)樹徑和樹齡
段木栽培香菇不宜選用過粗和過細的樹木,一般以直徑12-20cm較合適,樹齡10-25年為宜。
樹皮較薄的樹,樹齡可以大些;樹皮較厚的樹,樹齡可小些。薄皮樹出菇快,但產菇菌蓋薄,菌肉鬆泡;厚皮樹出菇慢,但產菇質量好。幼齡木心材小,接種後出菇早,所產香菇較薄較小,且菇木易腐,持續產菇年限較短。
3)段木準備:主要包括砍樹、原木乾燥和截枝等工作。
① 適時砍樹
提倡葉黃砍樹,也即是進入休眠階段。此時貯存養分最豐富,樹皮與木質部結合緊密,搬動時不易脱皮。已經砍伐的菇木稱原木。
② 適當乾燥
讓原木乾燥,實際上是調節段木的含水量,以利於接種後菌絲體定植和生長髮育。不同樹種的含水量不同,因而乾燥的時間也不一致,常以乾燥後沒有萌芽力為度,或者以接種打洞時樹液不滲出為宜,此時的含水量約為40-45%。
③ 截枝
原木經適當乾燥後(當原木截面出現幾條短的裂紋時),就應及時剃枝截枝。截枝後的原木稱段木。段木長度以1.0-1.2m為宜,如有小枝丫,可在分叉處保留3-5cm切除枝丫,不可平切,以避免加大切口面積,增加感染機會。
截枝後應儘快用5%新鮮石灰乳塗刷截面,防止雜菌從傷口侵入。
品種選擇
⑴ 品種
栽培的品種主要有:Cr02、Cr04、L26、香7、台香、武香1號、香菇867.香菇937等。
⑵ 人工接種
接種期:一般在氣温為5~20℃均可接種。以月平均氣温10℃左右的最適宜。一般情況下,長江流域宜在2月下旬至4月進行段木接種,最好在3月上旬完成;華南地區可在11月至翌年1月進行,最適接種期是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
接種工具
接種木屑菌種或棒形木塊菌種,均可用手電鑽或4-6磅重的鍾形打孔器打接種穴。
接種方法及注意事項
一般以行距6cm左右,穴距12釐米左右為宜。近兩端的穴,至少應距離斷面5cm,以防止雜菌入侵。穴直徑1.2-1.5cm,深1.5cm左右。穴要打成梅花形,過細的段木可採用螺旋式打穴。
接種
穴打好後,要把菌種儘快接入,以防穴壁乾燥及雜菌侵入。一般要求當時打穴,隨時接種,每穴的接種量為穴深的80%為宜,一般1m3的段木,需15-20瓶750ml的菌種。
接種後,立即用蠟塗封,或用與穴口大小一致的木塊蓋上,用錘敲平,防止雨水和雜菌蟲害侵入,減少穴內水分蒸發,保護菌絲生長。
上堆發菌
接種後的段木應及時放到室內或室外選好的菇場上堆放,段木上堆後,應保持堆放場的温度為10-15℃,段木的含水量為50-60%。堆放的方式。
⑴直立式:木接種到定植成活階段,約需20-30天可採用直立式,並於冬春季節進行。
⑵井疊式:宜於多雨季節或場地較濕的環境。
⑶蚣式:宜於在乾熱季節或偏乾的情況下采用。
⑷瓦式:通風較差的多濕場地,或菇木較少而場地坡度較大時採用。
菇木堆放
菇木堆放後,需要加強管理,創造一個適合香菇菌絲生長和子實體形成的良好條件,堆放期間的管理是決定香菇栽培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它關係到菌絲的成活率和第一批菇發生的遲早,必須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⑴ 保濕保温
接種後,由於菌絲被弄碎,使菌種的生活力突然下降,對環境適應力也有所減弱,為使受傷的菌絲迅速恢復生長,儘快伸入到菇木中,必須進行保温保濕。如發現菇木樹皮開裂翹起,甚至菇木開裂,應儘快增加廕庇度,澆水保濕。要求空氣濕度60-70%,温度為15-25℃。
⑵ 檢查菌種成活率
堆放兩週左右,已見菌絲從接種穴裂縫中長出,形成一個白色圈,表示菌絲已成活定植,如一個月內還未出現白圈,必須揭開接種蓋觀察菌絲情況,採取補充水分或加強通氣或提高温度來促進菌絲成活,如發現死穴需補種。
⑶ 翻堆
由於各層菇木所受温度、濕度不同,含水量容易發生變化,如果不翻堆,
就會使菌絲生長不均勻。因此,接種後,每隔2-3周要進行翻堆一次,把上下左右裏外互相調換一次位置。在翻堆時,還要根據氣温的變化、雨量多少及樹皮厚薄,相應改變堆放形式,以利菌絲生長。同時,乾旱時應結合翻堆進行澆水保濕。
⑷ 遮蔭
菇木堆放好後,必須根據不同的環境條件進行遮蔭,避免陽光直射,藉以保持菇木的含水量,雨水多時還需做好防濕工作,勿使菌絲淹死。
⑸ 防止雜菌和蟲害
在自然條件下栽培香菇,要儘量防止雜菌和害蟲的為害,需要採取相應措施,減少其發生。如結合翻堆進行菇場消毒,除去周圍的雜草,調節空氣和水分等,以保證香菇菌絲的迅速生長,而不利於雜菌的繁衍為害。
營養液使用
1、拌料
1公斤茵菇生態寶拌料150~200公斤培養料,菌液需要先加水稀釋後邊潑灑邊拌勻培養料。(根據所用培養料的不同,調節培養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評判標準為手抓一把培養料,感覺手縫中有水,但滴不下去就可以了)製作好之後置於22~25℃温度下密封發酵15-20天即可。
2、催菇
用益富源茵菇生態寶稀釋300~500倍噴施菌棒,可誘導菌絲形成原基,提前出菇。
3、注水
菌袋後期(一般三茬菇後)用200~500倍菌菇生態寶稀釋液進行注水,補水的同時增加蘑菇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達到持續穩產高產的效果。
4、保鮮
收穫前3~5天,用益富源茵菇生態寶200~300倍稀釋液噴灑菇體,有助於收穫後保鮮貯運。
子實體產生
⑴ 起架時間
段木接種後,菌絲的生長速度因菇木大小、樹種、堆放和管理情況不同而有差別。在温暖地區,一般冬末春初接種的,經過春、夏、秋三季,約8-9個月,菌絲基本發育成熟;但在寒冷地區或者菇木過大,菌絲要經過兩個夏天,才能發育到出菇的程度,約在立冬前後(11月7號前後),當氣温下降到月平均14-16℃時,菇蕾才相繼出現,這時應將菇木移到適於子實體形成的場所(應具有6-7成廕庇,空氣相對度以75-90%為宜),把菇木起架,讓其出菇。
架木要適時,如果架木過早,氣温過高,濕度太低等管理不善,菇木容易乾燥脱皮;架木過遲,會影響子實體產生,降低產量。
一般地用刀背或手指敲打菇木樹皮時,發生的聲音為濁音或樹皮組織鬆軟、粗糙不平或瘤狀突起、皮下呈黃色或黃褐色,且有香菇味者,表明菇木內菌絲髮育成熟,已具有子實體產生的基礎,應及時轉入出菇場,同時將長有雜菌或長出新枝的菇木剔去。
⑵起架方法
先打好木樁,離地65cm左右放上橫木,菇場環境潮濕的可架高些,環境乾燥可架低些。橫木長短隨地形而定,兩側呈人字形,交錯排列,菇木間距10cm以上,便於子實體形成和採收。
⑶ 出菇期間管理
菇木散放後,菇木含水量減少,冬天往往雨水少,濕度低,難以滿足出菇所需的水分。因此,在架木前,應先補足水分,然後起架,這時因為菇木集中,給水也方便,還可以減少水分流失。菇木的補水有浸水和噴水兩種方法。
前者把菇木浸在水中8-12小時即可,此法省水省時,出菇整齊,但勞動強度大,且菇木損耗大,浸水時不宜用流水浸,以避免養分損失;後者需連續補水4-6天,每天間歇性噴灑3-6小時。
注意事項:
① 菇木補足水分後,如遇氣温偏低(10℃以下),必須保温在20℃左右,保濕在85%以上,進行催蕾,待菇蕾大量長到黃豆大小時,才散堆架木。
② 補充水分時不要選在氣温十分乾燥的時候,最好是一次補足。當第一批菇採收後,不能馬上補水,讓菇木乾燥一段時間(1-2個月),再補水進行第二次催蕾,這樣可使菌絲受到刺激,促進分化。
採菇後管理
段木栽培香菇具有一次性接種,多年出菇的特點。出菇多在春、秋兩季。當菌傘尚未完全展開,即菌蓋邊緣尚稍內卷,菌膜剛破裂時,是採收的最適期。其產量可達10-15斤/m3。
菇木經過幾個月的子實體生長髮育,原來積累的營養物質大多發育成香菇。為了第二年生產高產優質的香菇,需繼續恢復生長積累物質。因此,在香菇採收期結束後,儘快地恢復菌絲長勢,積累營養物質。在菇木採收完後,將菇木移回堆放場,重複前面的過程,即堆放、補水、起架等。
採收及分級
⑴ 採收
一般待菇蓋展開70-80%時,菇蓋的邊緣仍然內卷,菌褶下的內菌膜才破裂不久就得采收,此時菇形、菇質、風味均較優。若待菌蓋90%展開才採收,由於香菇採收後的後熟較明顯,菇蓋仍會展開,影響香菇等級。如待菌蓋全展開,烘烤後菇蓋邊緣出現向上翻卷,形成薄菇,菇柄纖維增多,菇質較差。
⑵ 分級
菌絲一經形成子實體,即使處於較高或較低的温度均能生長髮育,但品質有所不同。如在20℃以上較高的温度下,香菇生長雖然快,但肉薄、菌蓋易開,菌柄較長,品質差,俗稱“香信”。
温度較低,香菇生長較慢,但肉厚,菌蓋難開,菌柄較短,品質較好,特別是在12℃以下,香菇生長緩慢,一般形成柄短肉厚的“冬菇”。
子實體形成的初期,如遇天氣乾燥或霜凍的襲擊,一般不會繼續生長,甚至死亡,但子實體長到約2cm以上,再遇上上述環境條件,菌蓋表面會龜裂成花紋,這樣的香菇品質最好,稱為“花菇”。
低温或變温對子實體的形成起着良好的刺激作用,如在快要出菇前,遇上0℃左右的低温(下雪更為理想),然後轉暖,或天氣忽冷忽熱,以15℃為中心,每日温度在5-20℃之間上下變化,或日間温度較高(20℃),夜間温度較低(10℃),在這樣的温度條件下,都會形成優質的花菇或冬菇。
從生產的角度來言,温度最好在15-18℃,或日間20℃,夜間10℃,這樣的温度生長既快,產量高,質量也好。
代料香菇栽培
【1】香菇代料栽培的意義
食用菌人工栽培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人為地創造對香菇菌絲和子實體發育有利,而對其他雜菌生長不利的環境條件的過程。香菇代料栽培即源於此理。
香菇歷來都是被侷限在少數地區用段木或原木進行栽培,由於受到樹木、地區、季節的限制,發展速度很慢。自上海栽培成功並大面積推廣木屑栽培法以來,為發展香菇生產,開闢了一條新途徑,代料栽培得以迅速發展。
所謂代料栽培,就是利用各種農林業副產物為主要原料,添加適量的輔助材料,製成培養基,來代替傳統的栽培材料(原木、段木)生產各種食用菌。
代料栽培的優點:首先是可以廣開培養料來源,綜合利用農林產品的下腳料,把不能直接食用、經濟價值極低的纖維性材料變成經濟價值高的食用菌,節省了木材,充分利用了生物資源,變廢為寶。其次是,可以有效地擴大栽培區域,有森林的山區可以栽培,沒有森林資源的平原及沿海城鎮也可以栽培,適於家庭中小型栽培,更便於工廠化大批量生產,為擴大食用菌的生產開闢了新的途徑。同時,由於採用代料栽培的培養基可按各種食用菌的生物學特性進行合理配製,栽培條件(如菇房)比較容易進行人工控制,因此產量、質量比較穩定,生產週期短(從接種出菇,僅需要3~4個月,至採收結束10~11個月),資金收回快又可以四季生產,調節市場淡旺季,滿足國內外市場需要。一般每1000斤木屑或棉籽殼等代料栽培,可收600~800斤鮮菇,從產品質量及其經濟效益看,都超過段木生產,是栽培香菇行之有效的途徑。
代料栽培的原料:用來栽培香菇的主要代用料是闊葉樹木屑、部分針葉樹木屑(如:柳、杉、紅松)以及刨花、紙屑、棉籽殼、廢棉、甜菜渣、稻草、玉米稈、玉米芯、麥草、高粱殼、花生殼、穀殼等。此外,許多松木屑用高温堆積發酵或攤開晾屑的辦法,除掉其特有的松脂氣味;亦可用來栽培香菇。
【2】代料塊栽香菇的技術措施
⑴生產流程
⑵培養基的配製
香菇體菌種的培育,一般有孢子分離法、組織分離法和蒸水分離法三種。孢子分離法是有性繁殖,菌種生活力強,但變異率高,一般難掌握,選育新品種時可採用此法。組織分離法及菇木分離法系無性繁殖,種性比較穩定、而且簡便易行,生產上應用較多。
<1>培養基配製的原理
培養基是香菇菌絲體生長髮育的基質、可以提供香菇菌絲體生長髮育所必需的水分、碳源、氮源、各種元素和生長因素,使菌絲體能正常、健壯地生長。
a.水分:香菇菌絲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水分不僅是菌絲細胞原生質的主要成分,而且菌絲的一切生理活動均需在有水的情況下進行。因此,在配製各級培養基時,均要加入一定量的水分。
b.碳源:單糖(葡萄糖)、雙糖(蔗糖、麥芽糖)、多糖(澱粉)都是香菇菌絲能夠利用的有機碳源。一般來説,碳素是菌絲細胞中有機物的基本元素,並且也是能量的來源。
c.氮源:氮素是構成菌絲細胞中的蛋白質和核酸的主要元素,而蛋白質和核酸又是細胞質和細胞核的重要成分,生命活動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有機氮(氨基酸、蛋白質、尿素)和氨態氮(硫酸銨)都是菌絲細胞氮的來源。
d.無機鹽類:菌絲所需的無機鹽類數量很少,但在其生命活動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在配製培養基時,要加入少量的磷、鉀、硫、鈣、鎂等。培養基中加入磷酸二氫鉀、硫酸鎂、硫酸鈣等,可滿足對上述元素的要求。
e.生長因素:能調節香菇菌絲代謝活動的微量有機物,稱之為生長因素。一般用作碳源的天然成分,如馬鈴薯、麥芽汁、麩皮、米糠等都含有豐富的生長因素,無需另加。維生素B1可促進香菇菌絲生長,制斜面培養基時可加入少量。
f.凝固劑:常用的凝固劑為瓊脂(洋菜),是由石花菜提製而成。培養基中各種營養物質的比例對香菇菌絲生長的影響很大。要根據香菇菌絲生長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按比例配製。要注意對培養基pH值的調節。
營養液的使用
1、拌料
1公斤茵菇生態寶拌料150~200公斤培養料,菌液需要先加水稀釋後邊潑灑邊拌勻培養料。(根據所用培養料的不同,調節培養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評判標準為手抓一把培養料,感覺手縫中有水,但滴不下去就可以了)製作好之後置於22~25℃温度下密封發酵15-20天即可。
2、催菇
用益富源茵菇生態寶稀釋300~500倍噴施菌棒,可誘導菌絲形成原基,提前出菇。
3、注水
菌袋後期(一般三茬菇後)用200~500倍菌菇生態寶稀釋液進行注水,補水的同時增加蘑菇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達到持續穩產高產的效果。
4、保鮮
收穫前3~5天,用益富源茵菇生態寶200~300倍稀釋液噴灑菇體,有助於收穫後保鮮貯運。
(2017-10-13)
您的位置:首頁 > 雲旅縱覽
雲南富源:喜迎十九大 微型黨課講述發展新變化
9月29日,富源縣舉行了“微型黨課大家講”決賽活動。據悉,本次以“講授新變化•喜迎十九大”為主題,旨在為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富源縣“微型黨課大家講”活動品牌效應,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黨課教育工作水平,推動“三會一課”制度有效落實。
活動現場,黨員們以引經據典、回顧歷史、講述身邊的人和事等形式,多角度講授黨的十八大以來,富源縣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事業、黨風政風等方面發生的新變化,全面展示宣傳富源發展之美、人文之美、生態之美,講好身邊故事、傳播富源聲音、展現富源魅力,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營造了良好氛圍。
黨課以“大主題”與“小切口”相結合,將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與中心工作有機結合,注重實效,聯繫自身崗位從實際出發談認識、講體會、話感悟,用大眾化、生動鮮明的語言,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將黨章黨規、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轉換成了生動形象的語言傳達給每一位黨員。一個個典型生的動事例講述了全縣黨員在不斷強化理想信念、錘鍊黨性修養、樹牢宗旨意識,努力爭做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的合格黨員中付出的行動和汗水。
據瞭解,富源縣自2016年初開始,根據省、市委有關要求,嚴格落實“兩學一做”和“基層黨建推進年”各項目標任務。在“兩學一做”中創新開展“講授微黨課、領辦微心願、開展微服務、選樹微典型”等“微”系列活動。以書記帶頭示範講,普通黨員大家講,深入基層巡迴講等形式,着力打造出黨員喜歡、基層歡迎的精品黨課。把“微型黨課大家講”作為抓手,全面推進黨性教育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充分激發全縣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內生動力,凝心聚力,促進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劉榮 唐奇)
(2017-10-12)
秋馬鈴薯的生育期較短,生長的時間不長,所以要選用早熟、休眠期短的品種,而前期的催芽處理,是種植秋馬鈴薯的關鍵。秋馬鈴薯用種最好採用小整薯播種為好,若為大薯切塊,則需用甲基託布津或拌草木灰對薯塊消毒,晾乾後催芽。催芽時將益富源微生物菌肥兑水稀釋3-4倍,將馬鈴薯塊放入浸泡即可。浸泡後將薯塊撈出放在混有益富源微生物菌肥的沙牀上(每平方米苗牀土用此肥200~300g與沙土混勻),攤放薯塊的厚度為20釐米左右,然後在上面及四周覆蓋濕潤的沙土5釐米厚左右。待芽長至2釐米左右時,扒出並放到陰涼有散射光的地方進行綠化,2~3天后選擇晴天早上或傍晚播種。
秋馬鈴薯一般種植密度為每畝5000~6000株,畝用種量150~180公斤,寬行窄株有利於培土,行距40釐米、穴距25釐米,莖芽朝下,蓋土厚度為5釐米左右。待苗高15釐米左右進行培土,可增加土壤通透性,加大晝夜温差,有利優質高產。
在秋馬鈴薯種植前應施足底肥,每畝用益富源微生物菌肥1~2公斤,與農家肥、化肥或細土混勻後撒施;出苗後結合中耕鬆土,每畝追施益富源微生物菌肥1~2公斤,可與尿素混施,以促進幼苗快長;中後期則用益富源微生物菌肥與磷酸二氫鉀混合進行葉面噴施,以促進秋馬鈴薯的塊根膨大。
正確的施用益富源微生物菌肥能使經濟作物增產30%,大田作物增產10%。如果按照本文所述方法在秋馬鈴薯催芽期,種植期,生長期及塊根膨大期正確施用益富源微生物菌肥,實現秋馬鈴薯的增產自然不在話下。值得注意的是,催芽過程中應注意薯塊不要堆積過厚,否則容易造成薯塊腐爛。而且8~9月份高温多雨,如果田間積水易引起爛薯,影響出苗及植株生長,雨後要及時排除積水並進行中耕,以利出苗。
農家肥上地前應充分腐熟,發酵過程高温可以殺死糞便中的蟲卵病菌,通過微生物的將肥料中難以自動降解的物質轉化為植物容易吸收的養分。將人蓄糞便、作物秸稈、草木渣粉加入一定比例的發酵菌液可以快速發酵,徹底降解發酵材料,充分腐熟有機肥。
(2017-10-19)
農作物秸稈是供作飼料為主的糧、經、飼兼用作物,玉米秸稈也是工、農業生產的重要生產資源。作為一種,玉米秸稈含有豐富的營養和可利用的化學成分,可用作畜牧業飼料的原料。
長期以來,農作物秸稈就是牲畜的主要粗飼料的原料之一
以玉米秸稈為例:有關化驗結果表明,玉米秸稈含有30%以上的碳水化合物、2%~4%的蛋白質和0.5%—1%的脂肪,既可青貯,也可直接飼餵。就食草動物而言,2 kg的玉米秸稈增重淨能相當於1kg的玉米籽粒,特別是經青貯、黃貯、氨化及糖化等處理後,可提高利用率,效益將爭更可觀。據研究分析,玉米秸稈中所含的消化能為2 235.8kJ/kg,且營養豐富,總能量與牧草相當。對玉米秸稈進行精細加工處理,製作成高營養牲畜飼料,不僅有利於發展畜牧業,而且通過秸稈過腹還田,更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很多發酵飼料均可採取這種飼餵方法。
1、第一種喂法:把發酵粗糠當做一種配料來配製全價飼料的方法.
還可以結合當地資源,用麥麩、米糠、穀粉、麥粉、次粉、高粱粉、乾草粉、青飼料、花生麩、菜粕、棉粕、向日葵餅、芝麻餅、石粉、肉粉、骨粉、……等代替或部分代替表中的原料,如用當地豐富的其他蛋白飼料代替表中的蛋白原料,以求降低成本,但要注意蛋白能量平衡等,這就要熟悉各種蛋白原料的蛋白含量等營養數據。
採用發酵的粗糠養豬要注意的一些問題是:
(1)要採取先少量,慢慢增加的原則,開始飼餵時可以先採用10%,慢慢遞增到30%。
(2)為了達到與全價飼料基本相當的生長速度,在配制飼料時不要“小氣”,減少我們推薦的能量和蛋白飼料(玉米和豆粕等)的添加量,因為如果你減少這些能量和蛋白飼料的加入,豬可能需要延長1個月以上時間才出欄,你想想如果多飼養1個月以上需要飼餵多少飼料,還不如直接將多飼養1個月時間的飼料提前飼餵(能量和蛋白飼料),這樣不僅減少了粗糠,也減少了人工;
2、第二種喂法:把發酵後的秸稈飼料直接摻入全價飼料中餵養
另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將發酵後的粗糠直接替換10~25%(指大豬)左右的全價飼料(發酵後的秸稈為濕料,在配製中重量要乘以2,即如果是總量是100公斤,如果是替換全價飼料的比例是10%,則使用實際重量是20公斤發酵後的粗糠濕料)
發酵方法
1、發酵配比:配置粉碎好(過篩1mm孔))的發酵飼料1000公斤,水350-400公斤(夏天350,冬天400),益富源飼料發酵劑2公斤
2、將益富源飼料發酵劑2公斤倒入350-400公斤水中攪拌。
3、將混合好的益富源飼料發酵劑與1000公斤發酵飼料混合均勻,濕度以手捏成團不滴水,一觸即散為宜。有攪拌機的大型養殖場將活化發酵液慢慢加入飼料中攪拌均勻即可;沒有攪拌機的養殖户將益富源飼料發酵劑慢慢少量噴到飼料上,用鐵鍬攪拌均勻,注意:不能有團塊、水結塊,用手將團塊、水結塊搓散攪拌均勻。
4、大型養殖場可以將配置好的飼料在地面壓實堆成垛或者裝入水泥池壓實,用塑料薄膜密封;小養殖户可以將飼料裝入缸、大塑料桶、池子壓實密閉,用塑料薄膜密封,多封幾層,保證密封完全不透氣。
5、放在常温、防鼠的地方厭氧發酵,根據季節經5-7天(夏5天,春秋6天,冬7天)發酵,發出略帶酸甜的濃郁酒麴香味,表明發酵成功。若只酸不香,沒有酒麴香味;或有變白色是密封不完全透氣原因發酵不成功,發酵失敗的飼料可曬乾後重新發酵。發酵飼料要做到壓實密封不漏氣;水分適當,多了易酸,少了發酵太慢;攪拌要均勻,粉碎團塊。
6、發酵成功之後,取出添加未發酵的全加飼料中混合均勻直接飼餵。如果發酵五天飼餵用量,每天取用之後迅速密封,再取再用再密封。注意:此用法數量不超過五天用量。如果一次發酵飼料數量較多,超過五天用量部分必須曬乾保存。如果要銷售發酵飼料,可以曬乾再銷售,或者銷售給用户發酵。
飼餵方法:母豬最高可以用到50%,肉豬最高30%,飼餵方式採取先少量,慢慢增加的原則,注意在飼料中添加微量元素,由於本技術處理後的粗糠等秸稈營養較高,代替飼料的方法是:例如要代替20%的全價飼料,就是直接取80公斤全價飼料+40公斤的發酵粗糠(因為是濕重,所以重量要乘以2倍),添加適量微量元素即可。
(2017-10-19)
七彩雲南昆明10月18日訊(簡南俊)10月17日,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羣眾消息稱,在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營上鎮小牛街上見到一塊接地氣路牌,原本的小牛街變身“小牛該”。
畫面顯示,在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營上鎮小牛街上,路牌的拼音為“XIAO NIU GAI”街的讀音製作成為“GAI”,被細心的路過羣眾發現。
據瞭解,小牛街為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營上鎮下屬村,位於省道路經地,是鄉村集市所在地,每星期遠近商家會到此做買賣,村民會到此趕集。
當地羣眾消息稱,小牛街在當地就唸“XIAO NIU GAI”,原本口語化的方言搬到了省道路牌上,很接地氣。
在雲南省鄉村集市中,常見以動物名稱命名的街道。小牛街僅是其中之一,還有“馬街”“貓街”“羊街”“豬街”“狗街”等接地氣鄉村街道,通俗的街道名稱,反映接地氣的人文藴含,照見鄉村人民樸實的生活寫照。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老衲衲”:沒文化標錯了 要接地氣全改啊 只弄一個不是誤導嗎
網友“中尉”:只去過牛街
網友“1988”:方言話注音,值得推廣~
(2017-10-18)
勝境關位於富源縣城東南7.5千米滇黔交界的山脊上,又稱界關。老黑山南北縱貫100餘千米,山勢陡險,惟勝境關山勢較低,而且有一條驛道通向貴州,所以這裏是古代由黔入滇的重要關隘。關口立有1座界坊,坊匾上書“滇南勝境”4個大字,故名勝境關。界坊高約12米,寬12米,楹柱塗金繪彩,重檐翹角,雄偉壯觀,界坊始建於明景泰年間,後多次修葺,現仍存。
明代宗景泰年間(1450—l457),雲南巡撫洪弼派人當關借勢,“助風水之興,補山川之勝”,建造了一座氣勢雄偉的牌坊。這座牌坊是雲貴兩省的界坊,高14.8米,寬11.2米,為三開間木石結構牌樓。牌樓的正樓較高,兩側樓稍低,由12根楹柱支撐,上有九級牌樓斗拱托起飛檐。界坊紅柱高聳,檐角飛翹,琉璃瓦的坊頂上有八條造型十分別致的吻龍。
栩栩如生的吻龍與坊頂正中的金黃葫蘆交相輝映,十分壯美。牌樓的飾板上繪有清新秀雅、超凡脱俗的松竹蘭梅圖案。界坊正中書寫着“滇南勝境”四個大字。勝境關也就因此得名了。清乾隆年間舉人傅應台有詩讚勝境關:“一坊高峙拱平彝,界畫滇黔古額垂;兩地山河雄表裏,百蠻風雨會邊陲;西來漸覺鄉關貌,東去無憂道路岐;為語同人須小駐,開樽猶是故園時。”
界坊西邊朝向雲南,3根楹柱長年乾燥,並有黃塵;東邊朝向貴州,3根楹柱上長了青苔。正中的橫樑尤為明顯,西面乾燥,顏色黃褐,東向潮濕,顏色青綠。這是由於東部從太平洋吹來的冷空氣經過貴州高原已經勢疲力弱;
西向從印度洋吹來的暖空氣經過雲南高原,也如強弩之末,形成氣象學上所稱的“昆明準靜止鋒”,這裏正當鋒面,所以東西多陰雨,西面多晴天。勝境關的界坊在研究滇黔兩省的氣象方面有一定的科學價值。勝境關村裏有一石虯亭,因亭前露出地表的1條石灰岩,曲屈盤旋,狀如虯龍,故稱石虯亭。
青石板上的馬蹄印,經歷風霜雨雪的洗禮沉澱下的是歷史的印記。當年進京的馬幫達着雲南的普洱茶敬獻給皇上,是何等的光彩氣派。內地的先進文化促進雲南與中原的聯繫和發展。明朝旅行家徐霞客從這裏走過,紅軍長征從這裏進入雲南。 遙想歷史,這條古道上曾有多少來來往往、熙熙攘攘的過客,踏着這路上的煙塵,由黔入滇,或離滇入黔,説不盡多少離別情,相逢喜,盡寫在這勝境關上。
(2017-10-15)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