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置的土地變資源 “金土地生態銀行”的梅口試驗

每逢假期,松溪縣鄭墩鎮梅口村遊人如織,不少遊客慕名走進松溪河畔歷史悠久的古渡口、古民居,感受古村風貌。“這裏的古民居與古碼頭相連,碼頭邊樟樹成蔭,保留了水路運輸的原貌,在其他地方難得一見。”從福州自駕到此遊玩的徐女士説。徐女士覺得,要是能在村裏住上幾天,體驗枕水人家的別樣風情,那就更好了。

“梅口埠有着千年歷史,如何整合分散在村中的資源,打造特色旅遊產品,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梅口村下派第一書記朱春峯説。藉助“生態銀行”模式,一場由政府、村民、企業共同參與的古村落復興正在進行,在不久的將來,徐女士所期待的綜合型休閒度假村將逐步成型。

梅口村坐落於松溪河畔,由於水域寬闊、水勢平緩適合運輸,早在宋代就建成古渡口。在臨河而建的古村落中,30多家船户長居於此,鋪就的十八條鵝卵石路面直通古碼頭,足以窺見當時水運之繁榮。然而,隨着陸路貫通,依水而生的梅口村民搬進新村,原先的房屋和村落逐漸荒廢。

2017年,梅口村被列入第二批省級傳統村落。朱春峯説,近年來,當地圍繞着古渡、古民居的保護和開發利用打造梅口景區,但要想充分還原梅口古村落原貌,還需要將分散在村民手中的舊宅基地和房屋進行整體開發。“這個時候,農村資源分散、所有權不明晰,項目開發資金、力度不足等問題就接踵而至。”朱春峯説。

“隨着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老舊宅基地無人看管、農田分散閒置等問題愈發凸顯。農村土地資源如何精準高效開發利用,已成為全縣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一大難題。”松溪縣副縣長劉洋説。為此,去年開始,松溪藉助“生態銀行”模式,探索以農村土地資源整合為基礎、農村土地規劃整理為核心、土地分類利用為價值增長點的“金土地生態銀行”。

作為“金土地生態銀行”試點,梅口村率先完成梅口埠及其周邊分散的生態旅遊資源的確權工作。“我們將分散在古村落中的140畝舊宅基地進行確權,明確了村落所有權主體、劃清所有權界線後,以土地租賃的方式進行收儲。”朱春峯説。村裏按照每年每畝1700元的價格,以20年為租賃期限,將村民手中的舊宅基地收儲後納入“金土地生態銀行”平台管理。

為了讓集中收儲的土地資源變為優質資產,松溪縣針對農村土地類項目在開發過程中缺乏抵押物、貸款難、授信額度不高等問題,創新宅基地使用權融資機制。“我們通過縣金土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與商業銀行、農信社等金融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在‘生態銀行’試點範圍內推行土地使用權融資業務,減輕項目開發經營過程中的資金壓力。”劉洋説。

目前,松溪縣自然資源局正在統一為梅口村完成收儲的舊宅基地辦理土地使用權證,辦理成功後,縣旅遊發展有限公司作為項目運營方,可以將梅口舊宅基地通過金融機構評估,實現土地使用權抵押貸款。“藉助這筆融資資金,我們今年計劃投入8000萬元用於核心區古民居修復、景區配套設施提升及項目周邊的開發建設。”縣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伊松彪介紹。目前,梅口景區內已開放3個古渡口,落成9幢古民居,梅口埠遊客接待中心、旅遊公廁、生態停車場和水美護岸等基礎配套項目相繼完成。

如今,梅口埠已獲批國家3A級旅遊景區,成為國家級鄉村振興示範點,一個田園旅遊綜合體正在形成。梅口村集中、優質的產業投資項目也吸引了福建豐盛農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前來投資,未來依託企業成熟的運營管理模式,將整合梅口村農村土地、林地資源,打造集住宿、餐飲、觀光采摘於一體的休閒旅遊及康養項目。

村子重現活力,村民也因此受益。“搬進新村後,我們的舊宅基地基本荒廢了,不少老宅坍塌後荒草叢生。原先我在宅基地原址上種茶葉,一年賺2000多元,效益不高還浪費了寶貴的資源。”陸禮進是村裏首批簽署租賃合同的村民,現在他已成為梅口景區的一名項目管理員,負責景區安全、衞生、秩序、接待等各項工作,每個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景區整體開發不僅為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同時帶動了民宿、農家樂、土特產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如今梅口村人均年收入達1.1萬元。

“通過‘生態銀行’對全縣自然資源進行管理、整合、轉換、提升、保護、市場化和可持續運營,有助於將零散、分散、破碎的資源轉換為集中連片的優質資源,更好地滿足松溪綠色發展多元化需求,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產業發展與百姓增收的有機統一。”松溪縣縣長蘇建旗説。未來,松溪將在梅口埠的經驗基礎上,梳理更多符合松溪實際的資源融入“金土地生態銀行”,打通產業導入、協作發展的渠道,讓“點土成金”成為現實。(記者 鄭雨萱 通訊員 李典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21 字。

轉載請註明: 閒置的土地變資源 “金土地生態銀行”的梅口試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