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聯“尼洗泥泥淨尼歸”,男子妙對下聯,惹尼姑庵尼姑羞紅了臉
哈嘍,終於等到您,還好我沒放棄!您終於來了!這裏有您最想知道的!這裏有您最想不到的!這裏有您在別的地方看不到的!總之,您來對地方了~那麼下面就讓我帶您一起看看下面的文章!
現代生活中最常見的對聯就是“春聯”了,因其使用在春節期間而得名,大多都是由祝福語構成。而“春聯”只是對聯中的一種,應用在不同的環境中,對聯都會有其相應的稱呼,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另一種對聯的常見形式——“楹聯”。
“楹聯”顧名思義是雕刻於廳堂殿宇、樓閣亭台前柱子上的對聯,通常會根據環境的不同,對聯所表達的含義也有所區別。書房之內的對聯能夠品味出主人的性格與想法;景區中的對聯則會表達出優雅的神韻、磅砣的氣勢,使遊賞者有很強的帶入感。
像寺廟這樣聖潔之地的對聯,一般以清修、肅穆為主,以表現出佛家避囂習靜、無量寬容的心境與氣度,比如,杭州靈隱寺的對聯,上聯:峯巒或再有飛來,坐山門老等;下聯:泉水已漸生暖意,放笑臉相迎。
而今天我們要説的是有關寺廟的一副與眾不同的對聯,上聯:“尼洗泥泥淨尼歸”,一男子妙對下聯,惹得尼姑庵的尼姑羞紅了臉。看了此聯似乎與佛家的戒律格格不入,這又是怎樣的一則對聯故事呢?
一、寺廟與對聯
公元前後佛教已經傳入中國,隋唐達到鼎盛時期,雖然佛教不是“土著”宗教,卻很好的與中國文化交融在一起,孔孟學説與佛教之間有着互補與呼應的思想共鳴,所以一提及寺廟腦海中都會浮現出古色古香、鐘聲悠揚、輕煙嫋嫋的“仙氣兒”,也是文人雅客喜愛的遊玩之地。
流傳至今有關寺廟的詩詞不勝枚舉,“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首膾炙人口的《楓橋夜泊》道出了寺廟的清雅與靜謐,即使是皇帝對寺廟也有着痴迷的“熱忱”。
據史料記載,乾隆出行不僅要先拈香敬佛,在他的隨行侍從中還有太監、和尚等一路照應,所行之處留下不少“佳作”,尤其寺廟楹聯,流傳至今也有很多。比如乾隆題承德普寧寺:“半滿真言參不漏,色空妙諦證無遮”,對仗工整嚴謹,更道出了佛家弟子手捻佛珠、參透萬物的心態。
皇帝如此,其臣民自然亦是虛心向佛參悟,就像當代的“流行風”一樣,但凡有些條件的都會入寺清修一段時間,打掃心中的“塵埃”,更有入寺戴發修行的有錢人,以躲避塵世喧囂,舒解心中煩悶。
這些脱俗之人也會有興趣愛好,提詩對聯則是他們的一大雅趣。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東坡被南貶的時候,途經江西吉水龍濟寺曾題聯“天外樓台山外寺,雲邊鐘鼓月邊僧”,表現出他進退自如,寵辱不驚的人生態度。
所以説,這些清修之人雖然遠離塵世,但他們都不忘提升自身的修養與氣質,這也是我們經常用“仙風道骨”來形容他們出塵的原因。
男子如此,亦不乏女子名列其中,這些女子通常是看破紅塵、以圖清淨,以青燈為伴,了卻人間俗事,尼姑庵是她們的清修之地,同時也有一些富貴人家的女眷帶髮修行。今天我們要説的就是一才女入寺修行,本想清修了斷凡塵,卻不想成就了一段佳話。
二、才女入寺修行
在古代女子的婚事都是家長“包辦”,生辰八字一交便有諸多的“熱心”人前來説媒,一紙婚書就能決定一位女子的終身大事。
但並不是所有女子都是順從父母的安排,尤其一些頗有才氣的女子,思想上較為成熟,自已的婚事通常都會有些主見。疼愛女兒的父母拗不過,會聽聽女兒的想法,但大多數都會被無情的父母“包辦”婚姻,因而出現很多愛情的悲劇,《梁山伯與祝英台》就是一個反面典型。
今天我們要説的也是一位看破紅塵的才女,被父母逼婚的情況下,做出無奈之舉,毅然踏進佛門之地。
故事發生在明朝江南,有一大户李家,用現在的話來講已經是小康家庭,衣食無憂,培養下一代自然要“精良”一些,李家的女兒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但知書達理、姿色過人,而且精通琴棋書畫,成為父母的掌中寶。
只是父母的銅臭味兒太濃,一心想把女兒嫁與高官子弟,以謀取更多的權勢與地位,完全不顧及女兒的想法。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兒自然不甘就犯,只要有提親的,女兒都會嚴詞拒絕,一時間父女之間僵持不下。
這日又有人前來提親,是當地知府的兒子,父親一聽樂不可吱,卻不想女兒一如既往的拒絕婚事,為此父女吵翻了臉,女兒一氣之下到尼姑庵出家,寧可枯守青燈,也不願意嫁給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紈絝子弟。
當李家女兒來到尼姑庵後,庵內的主持是個頗有見識的尼姑,看李家女兒年紀輕輕,必是衝動之舉,也不忍心如葱般的年紀就讓她步入佛堂,便好心收留,讓其帶髮修行。卻未成想,李家女兒甘之如飴,每日按時捻珠誦經、清潔打掃,絲毫沒表現出煩悶,尼姑只能由她而去。
一天,當庵內尼姑們正在誦經禮佛時,門外傳來吵鬧聲。原來知府的兒子帶着一幫人前來搶親,要李家女兒嫁與她。吵鬧聲與尼姑庵的清靜極不協調,無奈之下,李家女兒只能出頭露面,但又不想嫁與知府兒子,便心生一計。
李家女兒對知府兒子説道,“讓我嫁與你也行,我這有一聯,你若是能對上,我便嫁你!”首府兒子聽後欣然應允,並對着佛前發誓,如對不上從此不再打擾。
於是李家女兒提出上聯“尼洗泥泥淨尼歸”。知府兒子聽後傻了眼,本以為一小女子能提出如何難度的聯,卻未成想是一副“機關聯”,“尼”與“泥”諧音,重複使用並表達出不同的意思,以他的墨水自然是對不出的,只能悻悻而返。
為了避免知府兒子再來騷擾,這副聯便掛在了尼姑閹的門口,以提醒知府兒子在佛前的誓言。本以為此後可以安心度日,只是過了不久又一人來打破了庵中的清靜。
原來,有一路過的書生進京趕考,途經尼姑庵看到門前的這副上聯,聽説了其中的故事,覺得有趣,沉思片刻便對出了下聯“僧蓄鬙鬙出僧回”。
“僧”與“尼”相對,同為佛中人,對得精妙,並且同樣的諧音字。最令人叫絕的是,上聯只是尼姑洗鞋的佛家人日常生活描述,而書生的下聯,則是含有勸李家女兒不必執着當前的意思,有讓她還俗之意。
李家女兒自然領會書生聯中的含義,頓時羞紅了臉。見書生如此有才,不由得心生好感。後來李家父母見女兒意見執着,又聽説了書生一表人才,便應允了這門婚事,成就了一段佳話。
總結
古代有關才子佳人的對聯故事有很多,能夠讓當代人體會到寓意頗深的才情。也許很多朋友都會認為,像對聯這樣的傳統文化似乎與發展飛速的網絡文化不相接軌,即使有也屬於小眾化的文學氛圍,也或者會認為,對聯是成熟人士、上了年紀才喜歡的文字遊戲。
其實不然,只是沒有涉獵這方面的內容罷了,現在有很多有關對聯的平台提供交流空間,在交流的同時不但能夠汲取古代文學的精髓,更能提高自身的素養與價值。多看看書,總是好的。
參考資料:《寺院楹聯集錦》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觀看文章的朋友,你們有沒有什麼話想説的,或者是想對我想説的,歡迎你們在評論區留言,你們的每一個評論都是小編的最大的鼓勵,明天小編會用最大的努力給大家分享新的文章,喜歡文章的朋友,記得給小編點個關注,收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