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草書《知君帖》《謝光祿帖》《重熙帖》《定聽帖》
王羲之《知君帖》又稱《分住帖》,草書,3行,24字。入刻《淳化閣帖》等。
【1】知君當有分住者,念處窮毒而復分乖尚可居情想反理斷當。
王羲之《想弟帖》草書,35字,收刻於《大觀帖》、《澄清堂帖》、《玉煙堂帖》中。帖文中有二處歷來有爭議:即第二行的“復期”二字。“復”字有釋為“後”、“役”兩説;“期”字有釋為“斯”者,當作“後期”為是。
帖文大意是:料想弟一定會經過彼地,暫且抒懷念之意。如誤瞭如此時機,以後約會恐難以希求。臨書多有嘆息!我已經衰弱得勝任不了任何事情,寫完此信,便感到極端的困頓。於此,王羲之寫此信時身體狀況格外糟糕,幾乎是氣息奄奄,他自己也感到生命行將走到盡頭。當是晚年所寫。
【1】想弟必有過理,得蹔寫懷。若此不果,復期欲難冀。臨書多歎。吾不復堪事,比成此書,便大頓。
王羲之《謝光祿帖》,見於《宋拓淳化閣帖·第九卷》、《淳化閣帖卷七:王羲之法帖(早稻田藏)》。
宋《淳化閣帖》卷七:王羲之法帖包含:有卷首標題刻款《秋月帖》(存五行,最末行缺)、《桓公帖》殘存八行、《謝光祿帖》殘存首行等。
王羲之《重熙帖》,八行,68字,草書。帖中“重熙”乃郗曇,“荀侯”指荀羨。所言皆昇平二年(三五八)事。當年六月,前燕降將、幷州刺史張平為前秦苻堅所逼,又投奔平陽。未久,荀羨攻山茌,拔之,斬前燕泰山太守。復為前燕所敗。是時,荀羨疾篤,徵還,朝廷遂委任郗曇為北中郎將、徐兗二州刺史,出鎮下邳。王羲之正是在荀羨徵還,郗曇出鎮之前寫下這一尺牘。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年的八月間,謝萬出任豫州刺史,王羲之曾與牋桓温,陳説謝萬其人可處之廟堂,不能任以荒餘外鎮。未果,又至書謝萬,囑其與士卒同甘苦。對於郗曇出任邊鄙,王羲之仍不甚贊同,故希望荀羨身體轉佳,郗曇或可免此一役。王羲之反對謝萬、郗曇出鎮邊鄙,是知人之論。昇平三年三月,謝萬、郗曇迎擊前燕慕容,果然戰敗。《晉書》載王羲之有鑑裁,非虛言。《宣和書譜》著錄《重熙帖》帖目。此帖亦為《大觀帖》、《澄清堂帖》、《玉煙堂帖》收刻。
【1】適重熙書如此,果爾乃堪可憂。張平不立勢向河南者,不知諸侯何以當之。熙表故未出,不説説荀
【2】侯疾患,想當轉佳耳。若熙得勉此一役,當可言。淺見實不見今時兵任可處理。
王羲之《定聽帖》,榻本,2行14字,草書。被米芾、黃伯思、王澍等三家辨為偽帖。
【1】定聽他母子哀此,遂不還。可令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