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築,不在中國,相傳因崇拜武則天而興建
日本奈良之旅,少不了古寺神社,不論大小皆為日本重要文化財產。奈良古稱平城京,據悉是模仿唐長安而建,但比長安城小很多,總面積約為長安城的四分之一。但因為古寺神社頗多,而享有“社寺之都”之美譽,被日本人視為“精神故鄉”。
對於奈良,有兩處古蹟讓我印象深刻,除了較為喜歡的春日大社外,位於奈良公園的東大寺也讓我印象深刻。
東大寺是日本華嚴宗大本山,又稱大華嚴寺,距今已有1200多年曆史,堪稱是全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築。相傳,這座寺廟的建成是由於日本光明皇后對武則天的崇敬,而模仿武則天創建的大雲寺所造。
也有説法是指當時的聖武天皇為祈求國泰民安,下詔在日本各地興建佛寺,東大寺就是在這個時候建起的。
但不論是哪種説法,這座千年古寺如今是日本最重要的古蹟之一,1998年作為古奈良的歷史遺蹟的組成部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包括春日大社也在其內。
被稱為世界遺產的東大寺正門是不可錯過的主要建築之一,寬約50米、高約25米,是遊客進入東大寺的主要方向。但今天所見正門建築的是鎌倉時期修復重建的,在跨過正門之際,不妨留意一下兩旁,分別設有高大威猛的金剛力士像。
寺院的中心是大佛殿,類似於國內古寺的大雄寶殿,大佛殿寬57.5米,深50.5米,高49.1米,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建築,殿內放置有高15米以上的盧舍那大佛銅像被列為日本國寶。
大佛殿周圍分別有七重塔、講堂、僧房、食堂、戒壇院、正倉院、轉害門、二月堂、法華堂、開山堂等,整座寺院規模宏大,東西寬0.8公里,南北長1公里,中院闊大,大佛殿始建時面闊十一間,寬88米,與隋唐洛陽宮乾元殿體量相近。
由此可見,日本人對當時的唐長安、唐洛陽是多麼的崇拜和嚮往。包括聖武天皇下詔在全國興建寺院的舉動,也是在效仿中國隋唐時期封建統治者在各地興建國立寺院的作法。當年鑑真東渡,就曾在大佛殿前授戒,後來唐招提寺建成後,他就去了唐招提寺。
寺內的法華堂(三月堂)作為華嚴宗的根本道場,是東大寺諸堂中非常重要的殿宇,大概是除了大佛殿,就屬它最重要了。直到今天,東大寺在選拔學僧時,仍在這裏進行“豎義研學”(口試)儀式,不僅嚴謹且具有傳承意義。
但我個人最喜歡的還是二月堂,登上二月堂,可以俯視大佛殿和眺望奈良市區。據説它是日本有名的觀音道場。只是我對於此處的喜歡,與道場無關,而是建築格局和幽雅環境(會單獨寫篇遊記分享)。
除了重要殿宇,東大寺還擁有眾多珍貴的歷史文物,包括建築及佛像、佛畫都是日本建築史和美術史上的珍品,除了歷史價值外,還具有很高的鑑賞價值。尤其是以奈良時代和鎌倉時代所留下來的一些佛像,如毗盧遮那佛、不空羂索觀音像、誕生釋迦佛像等,更是不容錯過的藝術。
同時,在一些古建古蹟上的修飾物也是日本重要文化財產,如八角燈籠、金佃莊大刀、鐙瓦、宇瓦、鬼瓦等等。如果要看這些文物,建議趁早出發(避開旅遊團),最好是自由行。
但由於要收費,我並沒有走進各大殿堂之內參觀,可僅是漫步在堂外樹下,與奈良小鹿一起觀賞古寺風光就已心感滿足。來的時候,恰逢初秋,陽光燦爛之時,越往深去遊人越少,自然也是更易於思考。
據歷史記載,日本的佛教是在南北朝時期,由朝鮮半島的百濟使者帶進來的。但也有人不認同此説法,認為日本的佛學是從中國的隋唐時期傳過去的,再經由唐僧、宋僧往來傳播和交流,而令日本佛教得以興盛。
但其實不管怎麼樣,日本佛教最終的發展與完善與中國之間是緊密相關的。高宗、武則天至安史之亂前的盛唐時期,以洛陽、長安兩京為中心的中國佛教文化經遣唐使、留學生和求法僧的傳播,對日本的佛教文化和佛教建築產生了空前深遠和巨大的影響。
就東大寺來説,它因光明皇后對武則天的崇敬而興建,大佛殿也與隋唐洛陽宮乾元殿十分相近,更具有唐宋遺風,這裏面除了佛教文化的傳播,也有其他文化的往來和崇拜,否則古都奈良又怎麼會成為唐長安城的縮小版呢?而通過此寺,也可以想像唐代長安、洛陽的恢弘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