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背月而立,看不清他們面貌,但每人的白袍角上赫然都繡着一個火焰之形,竟是明教中人……只聽中間那身材最高之人朗聲説道:“明教聖火令到,護教龍王、獅王,還不下跪迎接,更待何時?”……虯髯人道:“明教源於何土?”謝遜道:“源起波斯。”——節選自《倚天屠龍記》
最近兒子迷上了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説,對明教的發源地波斯越來越好奇,天天纏着我要我跟他説説波斯明教那些事。我也是金庸迷,想當年還真去伊朗尋找過明教聖火。
金老先生筆下神秘的波斯明教、美麗温柔的小昭給了我很多遐想的空間。因此到了伊朗第一站當然就要去——亞茲德,去尋找明教(拜火教)美麗温柔的小昭和那千年不滅的聖火……(據説明教源於古波斯的拜火教)
德黑蘭火車站比較小但是超級的乾淨,乾淨得讓我覺得不可思議……
亞茲德是地處伊朗中部腹地的一座歷史古城,在馬可波羅的遊記中被評價為“美好和高貴”的城市,是個傳説70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的地方,現在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城落之一。
我們凌晨4點到達亞茲德。據説在2500多年前,來往的商人們為了能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中有一個落腳休息的地方從而修了很多小小的客棧,慢慢地就發展成了一個繁榮的城市---亞茲德。
我們住的酒店就在亞茲德古城裏面,離古城的中心也不遠。酒店的外牆是用黃泥和草混合在一起砌成的。
酒店的門很小推開門走進去,我發現門廳也很小。在門廳的右邊是前台,熱情的主人正笑嘻嘻地歡迎我們的到來。
辦好入住手續後,拿了鑰匙,在主人的指點下走下門廳右轉,繞過一個小小的走廊,眼前豁然開朗,這是一個四四方方的庭院,四周圍着客房。
庭院和房間的門、窗裝飾着彩色的玻璃,牆上裝飾着精美的壁畫,地上鋪着波斯地毯,充滿了濃郁的波斯風情。
在庭院中央是一個小小的水池,水池旁邊是伊朗特有的四方牀,是人們吃飯、聊天的地方。
我們住的房間不在這個院落,於是隨着服務生繼續走過一個帶着拐彎的走廊,迎面居然又有一個幾乎一樣的庭院。
我們的房間就在這個庭院的右邊。房間的窗是在天花板上,鑲嵌着彩色的玻璃,白天可以自然採光。
在這裏我還看到了媽媽她們那輩人最愛的縫紉機。
在酒店稍作休息,我就迫不及待地爬上天台看日出啦……
房頂上有一個很有特色的建築,它就是亞茲德有着千年歷史的風塔。
風塔是古時候的一種天然空調系統。聰明的人們在屋頂修建了一種長方體形狀的空心的塔。
在炎熱的夏天,無論風從哪個方向刮來都可以被風塔接收,然後利用冷空氣下沉熱空氣上升的原理,將涼爽的空氣通過裏面的風道導入室內,從而產生空氣的對流,為室內降温。
不過隨着空調的普及,這樣的風塔在伊朗已經很少見了。但在亞茲德風塔依然發揮着它的作用……
吃完早餐,我們就去尋找拜火教聖地—恰克恰克(Chak-Chak)。它位於達什特荒漠裏的山上,從亞茲德開車前往大概需要兩個小時。
在去恰克恰克的路上,荒涼一片。道路兩邊全是沙漠和斷斷續續的山脈。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死寂般的靜謐,只有一條公路靜靜地向前延伸。
神廟建在半山,遠遠看過去就是一座光禿禿的山中腰蓋了一些藍白建築,看起來無比孤寂……
“恰克恰克”這個名字的的來歷還充滿了神奇色彩。相傳阿拉伯入侵亞茲德時,當地公主攜帶着火種逃到此山,並躲藏在山中腰的山洞中。
後來為了求水,公主把自己隨身佩戴的飾物取下敲擊崖壁。之後奇蹟出現了,一股清泉從岩石中汩汩流出。“恰克恰克”就是清泉發出的聲音。
之後拜火教徒們就在原地修建了神廟,並以“恰克恰克”為神廟命名。
這座神廟是拜火教的祭火壇,它是教徒們最為重要的朝聖地。廟裏面供奉着三隻聖火和拜火教創始人瑣羅亞斯德的畫像。
在伊朗朋友的邀請下我們喝了岩石上滴下來的泉水,沒有想象中的清甜到有一股子的煙燻味……不過能在這如此乾旱的沙漠羣山中有泉水從頂上的岩石不斷滴下來倒是真的難得。
在回亞茲德的途中導遊還帶我們參觀了一户富裕人家的水庫。上千年來,通過無數人的辛苦勞作,整個亞茲德地區的地下遍佈了被稱作Ghanat的地下水渠,(就是我們説的坎兒井)而且其中的三分之一到今天仍然在使用。
一般來説每幾個居民居住地都有公共水窖,富裕人家會有水渠通到家裏的水窖。這些水窖通常會在上方建造風塔,風塔為水窖降温,所以水窖往往是家中最涼爽的地方。據介紹還能起到類似冰箱的作用。
回到亞茲德已經快7點啦,我們就在酒店附近的餐館吃些當地的美食。吃完後在回酒店休息的路上,看到拜火教教徒們正在為什麼活動做着準備。下圖這個就是拜火教的標誌。
第二天一早我們吃完早餐便開始遊覽亞茲德古城。
遊走在亞茲德的小巷很有感覺,左轉右轉的不經意間一會兒出來個學校,一會兒又出來一個小廣場,遊樂園、水窖、監獄、博物館……反正東西南北地亂轉不會有厭煩,只會有驚喜。呵呵,就讓我迷失在這深巷古徑中吧……
遊樂園裏有滑梯、乒乓球枱……這裏的感覺很像我小時候小學的那樣, 不由的勾起了我童年的回憶,於是決定去重温一下,哈哈……
在狹窄的小巷之中連綿着無數的拱形泥土“過樑”。
據説用這樣的結構:“一來是起到科學的橫向支撐牆壁的作用,無數並不相臨的房屋之間通過這樣橫樑支撐,相互形成了一片片互相支撐、聯結的整體,從而大大地增加了所有房屋的堅固性;二來,有些“過樑”被修建成寬闊的二層廊橋,下面陰涼剛好可以供行人歇腳休憩躲避陽光酷曬的陽光。”很有特色,真喜歡這種感覺。
在這裏我還發現了一個好玩的現象,每家的大門上都有兩個不同的門環。一般左側為長條形是男人用的,右側為圓形是女人用的。
不同的門環敲門的聲音不一樣。主人可以在家就能辨別客人是男是女。這是因為伊朗女性在家裏穿着可以隨意。如果有男性客人來就要把頭巾戴好。
聽同伴們説,在伊朗幾乎每個城市都有一個Jameh Mosuqe,雖然它們各自的規模不同,但往往是這個城市最重要的宗教場所。除此之外Jameh Mosque的兩座高高的塔尖還是亞茲德古城的地標之一。
可惜我們去的時候正在為塔尖進行修繕,因此我們只好從另一個門進入清真寺內。
輕輕地推開門,一位老伯告訴我們現在正是禱告時間禁止參觀,所以我們只能在門口遠遠地看看。
記得在網上看到過説,清真寺多彩的牆壁很容易招來蜜蜂,為了防止蜜蜂蟄人,所以就將牆壁全部做成蜂巢的圖案,蜜蜂看到這樣圖案會以為回到了家而不會再去蟄人了,可惜距離太遠無法看清……
出了清真寺,一直往前沿着霍梅尼大街走大約10分鐘,可以見到一個伊斯蘭特色的鐘樓。
在這裏右轉,是另一條大約兩車道的馬路,馬路直通賈馬清真寺。
繼續往前走,沒多大一會兒就到了亞茲德的另一個地標--阿米爾·恰赫茂克。
聽導遊介紹:“牆上用純手工鑲嵌的花瓷磚,它是亞茲德傳統的手工藝製品。匠人們在瓷片上先用筆畫出圖案的草稿,然後將瓷片一點點敲成鏤空,再根據設計,鑲進去各種不同顏色的被敲成相應形狀的瓷片。”
如果不小心敲壞了,可就前功盡棄啦……亞茲德那絢麗耀眼的Jameh Mosque全部用的是這種手工鑲嵌而成的瓷片!
最後我們來到了著名的阿泰什卡代火廟。火廟裏面最重要的是代表光明的聖火(據説從公元470年便燃燒至今)。透過玻璃窗就可以看見熊熊燃燒的聖火。聖火是不能熄滅而要維持長久的燃燒……
參觀完火廟,我們兩天的旅行也隨之而結束了……
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懷念那個似乎被時光遺忘的亞茲德,懷念那寂靜的街巷、泥土修葺的古城、矗立千年的風塔,目光凝重的老人,清真寺裏虔誠的信徒,陽光下開心玩耍的孩子們、熱情和我們分享食物的本地居民……懷念那吸引着我去閒逛、去尋找、去迷失、去體會遊走在縱橫交錯的古巷中那時光倒逝的感覺……
【來源:歷史小旋渦】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