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到匯川1964文化創意園找尋“一種記憶”,感受“一種精神”

由 宿秀榮 發佈於 休閒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原創稿

前兩天,在網上看到一段話,“忘不了,小時候聽老人講起‘三線建設’時眼裏的光芒,後來才明白那是他們回不去的青春。”

“三線建設”不只是一段歷史,一段青春,更是一種精神。

“五一”節,記者再次來到位於匯川區洗馬路街道的1964文化創意園,在這裏追尋那段不算久遠的記憶,尋找精神的力量。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為響應黨中央“好人好馬上三線,備戰備荒為人民”號召,一批批工人、幹部、知識分子、解放軍官兵和民工,遠離故土親人,來到遵義投身“三線建設”,在這片土地上,艱苦奮戰,揮灑汗水,奉獻青春。

在改革開放時期的三線企業調整改造中,由於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一部分三線企業從深山僻野搬遷到中小城市附近,一部分企業因為軍轉民與其他企業合併,還有一部分因其他原因撤銷了建制。

如今的三線企業,許多已經不再是建設之初的面貌,有些已經成為遺址。三線企業也是新中國建設史上變遷最大的企業羣,留下了離我們最近、最具念想的工業遺產。

位於貴州遵義的貴州長征電器集團公司長征十二廠就是三線建設中保存下來的文化記憶。

為留住這片正在消失的三線建設工業遺產,遵義市委市政府於2014年6月19日正式批准,在原貴州長征電器集團公司長征十二廠的基礎上原址原貌打造文化創意園。為讓更多的人銘記三線建設的輝煌歷史,園區以三線建設起始年“1964”命名。

園區既保存了三線文化的歷史風貌,承載三線文化的氣質,又融入了海派文化的風韻,是難得的既具歷史氣息又具現代風格的旅遊度假休閒區。

漫步園區,一磚一瓦似乎都有屬於時代的印記,一草一樹都在講述着那段如火的青春。

“我之前對“三線建設”歷史不是很瞭解,今天過來參觀的時候通過講解員詳細講解和現場參觀這些老物件,才對‘三線建設’和‘三線精神’有了一個深刻的認識。”遊客朱玲玲一邊聽着講解員講解,一邊掏出手機拍照留念。

在1964文化創意園“三線建設”博物館內,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照片,再現了當時“三線建設”的場景,置身其中,彷彿又回到了半個世紀前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今年80歲高齡的王新是“三線建設”的參與者。對他來説,“三線建設”不止是一段歷史,更是“融入血液裏的精神”。

“走進這座博物館,看着這些物件,心裏很是懷念。想起了當時大家同心協力,不怕累、不怕苦,為建設美好家園的日子,感覺一切就在昨天。”看着一張張老照片,王新説。

蘇式的紅磚房、生鏽舊機器、寫滿故事的老照片……1964文化創意園不僅記錄着歷史,它還承載着傳承“三線精神”的重任。

經過精心打造,1964文化創意園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追尋歷史、補充“精神之鈣”的“打卡地”。(毛藝、熊曉明、朱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