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番窯位於景泰縣中泉鎮三合村,距離黃河6公里,距國家4A級景區黃河石林地質公園15公里,東臨尾泉村,西接腰水村坪上組。西番窯正面大小洞口112孔,洞內面積約3430平方米,其中最大的洞內面積600平方米,最小的3平方米。依據歷史事實論證考察,唐廣德(公元763年)以後,吐蕃佔領西北,在此繁衍生息近九十年,為解決住宿難題,造窯而居,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曆史。歷史上的西番窯,既是當地羣眾抵禦土匪入侵的軍事堡壘,又是阻擋洪澇天災保護羣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守護神”。
三合村,當地人都叫西番窯,是因吐蕃牧民在村邊砂岩上開鑿窯洞居住而得名。2014年,文物工作者通過考古挖掘,成功申報了中國傳統村落。這些窯洞被歷史文物專家稱為二十一世紀甘肅考古工作的一大發現。
西番窯的窯洞內部似一座座迷宮,又像一幢幢三層小樓。十幾眼窯洞相對獨立,卻又有暗道相通。複雜的結構中隱藏着合理的佈局和齊全的功能。遇到天災人禍的特殊時期,人和牲畜可以全部容納,在裏面居住一兩個月不成問題,曾在歷史上多次發揮了重要的防禦保護作用。
窯洞安排周密,層層佈局合理。石室或大或小,或套間平行,或上下兩層。石室內門、窗、灶、炕、煙道、燈台等一應俱全,其休養生息所需的功能應有盡有。
西番窯人在不斷改變着窯洞,窯洞也潛移默化地影響着西番窯人。西番窯幾百年甚至近千年的歷史對於當地的文化發掘及旅遊開發具有重要意義,自問世以來,它有着輝煌的過去,它曾為西番窯人的生存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時至今日,它的歷史也終將伴隨着時代變遷的腳步越走越遠,但它的內涵底藴會隨着時間越發顯得豐富和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