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日,文化和旅遊部組織第三方專業檢查員對部分5A級旅遊景區進行檢查之後,依照《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國家標準和相關規定,決定對山西省晉中市喬家大院景區予以取消質量等級處理。
5A級為中國旅遊景區最高等級,代表着中國世界級精品的旅遊風景區等級。
儘管喬家大院第一個被摘牌的5A級旅遊景區,但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具有很高的建築美學和居住民俗研究價值,被譽為“清代北方民居建築史上的一顆明珠”的喬家大院,此次摘牌仍然讓人無法相信。
喬家大院是傳奇晉商喬致庸的故居,也是很有影響的影視作品《大紅燈籠高高掛》和《喬家大院》的拍攝地,在中國有着極高的知名度。
喬家是一個在三晉大地屢創奇蹟的家族,也是“晉商”的代表。晉商的歷史可遠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在明清兩代達到鼎盛,與徽商一起在中國商界稱雄達 500 年之久。
作為晉商的代表,喬家在鼎盛時期可謂是富可敵國。但許多人並不知道,喬家的創始人喬貴發,也曾窮困潦倒過。
清康熙五十七年,喬貴發出身在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一户窮苦的人家。他自幼父母雙亡,無依無靠,不得不背井離鄉來到內蒙,經同鄉介紹,來到一家吳姓掌櫃開設的當鋪當了夥計。
在接下來的十餘年中,喬貴發也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才積攢了一點點節餘。十年後,不甘心一輩子做夥計的喬貴發離開了當鋪,和在包頭認識的同鄉秦某一起做起了豆腐生意。
乾隆二十年,由於頭一年農業豐收,大豆的價格非常便宜。
喬貴發與秦某買了不少準備做豆腐的黃豆之後,北方突然遇到了乾旱,包括大豆在內的農作物價格暴漲,喬貴發抓住了這個天賜良機,將積攢的大豆全部賣出,盈利頗豐,發了一筆不大不小的財。
掙到第一桶金後,喬貴發打出了“廣盛公”的招牌,憑藉其過人的頭腦與經商天賦,在包頭經營起了糧食、布匹、綢緞、煙酒、蔬菜、皮毛、鐵水、洗染、旅館、當鋪、錢店、票號等多種行業,生意越做越大,並設立大德通票號,逐漸向銀行業進軍。
喬家鼎盛之時,在北京、太原、西安、南京、上海、杭州、漢口、廣州等地都有着自己的生意,資產也迅速膨脹。
雖然從農民一躍而成為土豪,但喬貴發從來沒有過過一天驕奢淫逸的生活,還給後世子孫制定了嚴格的家規與家訓,這也是喬家長久不衰的最主要原因。
喬貴發給喬家制定了六條家規:一不準吸毒,二不準納妾,三不準虐僕,四不準賭博,五不準冶遊,六不準酗酒,要時刻想着創業的不易。
有人説喬貴發制定這六條家規的出發點,是因為他看到了當初與他一起創業的秦家,在大富大貴之後,秦家的後人們卻個個吃喝嫖賭,很快將秦某辛苦拼搏打下的家業敗光了,以致於不得不將“廣盛公”的股份全部轉讓給了喬家。
此後,喬家將“廣盛公”改名為“復盛公”,成為這個商業集團的唯一擁有者。
瞭解喬家歷史的人都知道,喬家的商業帝國起步於喬貴發,興旺於喬致庸。
喬致庸是喬貴發的親孫子,是清朝末年晉商的代表人物,其父喬全美是喬貴發的第三子。但由於喬全美和妻子在喬致庸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所以喬致庸是由其哥哥喬致廣撫養長大的。
喬致庸是個商業天才,正是他創造了喬家最鼎盛的時代。
説個喬致庸經商的故事吧。咸豐年間,喬致庸敏鋭地察覺到當時俄國人對茶葉的興趣,於是開設了茶葉行“恆隆光”,想從俄國人手中大賺一筆。
可是當時正是太平天國運動席捲半個中國期間,太平軍和清軍在南方反覆拉鋸,如何將南方出產的茶葉安全地運到北方,成了茶商們最大的難題。
經過認真研究,喬致庸找到了一個當時沒多少人注意的地方——處於湘鄂交界處的小鎮“羊樓洞”。這裏既是著名的茶葉產地,又是南宋“茶馬古道”的起點。
這裏山清水秀,交通便利,只是當地人種的是綠茶,而不是俄國人喜歡的磚茶。
經過考察,喬致庸決定在羊樓洞請當地鄉民種植茶葉,再設立作坊製作磚茶。
經過幾年的努力,喬致庸成功地將羊樓洞這個小鎮打造成了中南地區最大的茶葉生產和集散中心,喬家的“大德興”的茶莊,也成了向中俄國出口茶葉的最大一家商號。
正當喬致庸的大德興茶莊生意越來越紅火時,俄國商人也來到了這裏。相比喬致庸,俄國人有着交通上的優勢:他們收購的茶葉由漢口經長江運至上海,再通過海路至天津回國。
這個費用,只有走陸路的大德興茶莊的一成出頭,所以大德興茶莊的茶葉運到俄國後,成本遠遠高於這些俄國商人的茶葉,根本沒有辦法和他們競爭。
一開始,喬致庸也想和俄商一樣也走水路,但清政府告知他,走水路也要繳納和陸路一樣高額的厘金。
喬致庸於是開始結交官府,要求政府 減免厘金。
喬致庸花了大價錢買通了一些官員,不斷給朝廷上疏,終於讓清廷同意喬致庸的請求,允許他在和俄國人貿易時,過路的厘金全免。
這一年,大德興茶莊在俄國銷售了茶葉11萬擔,三年後增長到33萬擔之多,逐漸成為俄國市場第一大茶葉供應商。
在俄國境內進行茶葉貿易時,喬致庸發現俄商支付的總是山西人開辦的錢莊開出的銀票,這又觸發了他的靈感。
他想到自己也有遍佈國內的銷售網絡,販賣貨物是賺取差價,而開設票號,不僅能夠賺取“匯水”,還能夠借別人匯款的時間差來放貸牟利,何樂而不為呢?
1881年,喬致庸開設了喬家第一間票號“大德恆”,喬家從此漸漸將業務重心轉向了金融。
劇照
商人都很懂得借官之威, 助商之勢, 喬致庸同樣也廣交權貴。他拉攏、結交了不少清廷要員,又在庚子事變慈禧太后和光緒帝倉皇西逃路過山西時,在大德通總號隆重接待了慈禧與光緒,使得“大德通總號”一夜之間聞名天下。
喬致庸在慈禧落難時顯示出來的忠心,也讓他得到了回報。《辛丑條約》簽訂後,清廷支付給列強的賠款便是慈禧指定由大德通票號匯入匯豐銀行,大德通票號即是其中之一,這也讓喬致庸贏得了豐厚的利潤。
慈禧與還御賜給喬家“福種琅環” 匾額一塊,喬致庸又借這個東風,與左宗棠搭上了關係,並慷慨出資助餉左宗棠部,左宗棠從此與喬致庸成為莫逆之交,以“亮大哥”稱之。
喬致庸發達後,抱着中國人“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的想法,開始對喬家的住所“喬家大院”進行了大規模的增修擴建。
和歷史上所有的中國富人一樣,喬致庸擴建喬家大院第一個出發點,便是將大院蓋得越牢固越好,以便保護喬家的財富。
出於這個想法,所以喬家大院在風格上和以平房為主的山西民居大大不同,它的院牆有着大大超過山西普通民居的誇張的高度。
與其説喬家大院是座“大院”,不如説它是座“城堡”。它的裏五外三的封閉式統樓,格局結實嚴密,外面又有高大的能夠保衞家人平安的圍牆,從某種角度來説,和湘西的碉樓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山西曆來匪患橫行,所以喬家大院佈局上採用了屋舍內向、外觀封閉的格局,四周是高出屋脊很多的圍牆。
院落內部則南北長、東西窄,正房的兩側被廂房擋住,既可以抵擋自然界的風沙,也有利於抵禦強盜的入侵。
站在喬家大院的明樓上俯視,兩側廂房的屋頂上一道道凸起的瓦楞以拋物線旋向低處,兩側屋頂中間只留下一條細縫,像是一條狹谷,只有整齊有序的狹長過道,穿梭於各個屋堂之間。
喬致庸還不滿足於此,他又買下了整個一條街巷,並把巷口堵死,讓喬家大院成了一座城堡。
他還在房頂設了眺閣、更樓,使整個建築聯結成一個周密完善的系統,讓喬家大院變成了一座縮小版的軍事要塞,被專家學者譽為“ 清代北方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 。
到過喬家大院的人都會產生一個疑問:喬家大院歷經200多年的風雨滄桑,為什麼會保存得如此完好呢?其實,喬家大院也曾有兩次險遭厄運,但都幸運地化險為夷。
1938年春,侵華日軍在掃蕩到了祁連縣。他們燒殺掠搶,無惡不作,為了不受日軍的侮辱,喬家的喬星齋跑到當地的天主教堂,找到駐祁縣的意大利神父孟擇喜,請求援助。
孟擇喜立即趕到喬家堡村,把意大利的國旗掛到喬家大院的大門口,又叫喬家的人以神父的名義寫了"安民告示"貼在大門上,並給日軍官兵講:"這裏的人通通是我的子民,你們不能亂來。"
日軍官兵看到講情的神父孟擇喜來自他們的“盟國”意大利,於是便沒有再來騷擾了。
意大利神父孟擇喜和喬家非親非故,喬家也不是教民,為什麼他願意出手相助呢?
原來在1900年時,當時的山西巡撫毓賢在山西亂殺洋人,山西太原有一座意大利天主教堂,裏面的7個意大利修女為了活命,於是逃出了太原,一路輾轉來到了祁縣的喬家堡。
是喬致庸搭將她們藏在一輛柴火車裏面,躲過了毓賢的搜捕,並將她們平安地送出了山西界。
事後,意大利天主教堂對喬家的這次“善舉教緣”十分感激,後來的歷任神父與喬家都建立了聯繫,這才是孟擇喜願意出面幫助喬家的根本原因。
1938年,日軍侵佔時期,喬家舉家外逃,只留下部分家人看護院落。日本軍隊從太原一路燒殺過來,到了祁縣,全城劫難近在眼前。
留守的喬家人倉皇之中找到了當地的一個意大利神父,叫孟擇喜。
孟神父不忘舊恩,給了喬家一面意大利國旗,掛在門口,還用教會的名義寫了“安民告示”。日軍識得這是歐洲“盟友”的旗幟,竟然就真的沒進去大肆破壞。
在1938年日軍的那次“掃蕩”中,除了喬家大院之外的其他晉商的深宅大院,大多都被日軍損毀殆盡。
上世紀80年代,喬家大院被闢為祁縣民俗博物館以後,每年都吸引了大批國內外遊客前來參觀。
黨和國家領導人也曾多次親臨喬家大院參觀視察,還有《大紅燈籠高高掛》等30多部影視攝製組也在這裏取景拍攝,喬家大院在國內外的知名度也越來越大。
喬家大院是一座集適用和藝術為一體,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借鑑價值的建築工。它的磚雕、木雕、石雕和彩繪號稱“四絕”,專家們稱它“有屋必有圖,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整座大院有雕刻300餘處,無一雷同、每一個雕刻都有一個民俗説法,每一個圖案都是一個民間故事,有"皇家看故宮、民宅看喬家"的説法。
走進喬家大院,除了雕樑畫棟的建築物,還隨時隨地都能見到喬家的家訓,以及喬致庸本人書寫的留給後代的警世格言。
喬家之所以能夠長久不衰,一躍成為晉商的領袖,固然與幾代人的辛勞密不可分,這引起“家規”的作用也不可小覷。
喬致庸一生娶過六個夫人,共有6個兒子,10個孫子。
在所有的子孫中,喬致庸最看中的是喬映霞。喬致庸在去世前把喬家的當家重任交給的,就是這個喬映霞。
沒想到後來喬映霞因婚姻問題受到刺激瘋掉了,喬家再也沒有一個人有能力管理這麼大的一個家庭,只得在三十年代分家。
抗戰爆發後,喬家不少人為了逃避戰火,離開了喬家大院。也有一些喬家子弟走上了革命道路,比如喬致庸的曾孫喬倜英便是一位為國犧牲的抗日英雄。
喬映渭雖然不是喬致庸的後人,但算起來也是喬家大院一脈。1938年8月,喬映渭奔赴延安參加革命,後在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從事八路軍後勤物資保障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喬映渭先後在中央財經委員會、商業部財會局和商業部食品局擔任過負責人,1982年11月以副部長級待遇離休。
現年63歲的喬燕和,是喬家大院的第七代後人,也是目前這個大家族的話事人。
喬燕和是喬映霞的孫女,她至今仍然記得小時候喬家大院裏住着喬氏三代60餘口,以及250多名傭人、私塾教師、賬房職員等人的熱鬧光景。
喬燕和介紹,她爺爺當家時,為了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特意元寶喬家的人只可以當東家,而不能當“業務經理”。
她的爺爺喬映霞還曾提出過股份制改革的想法,允許喬家傭人入股,這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管理機制。
喬燕和還説,喬家在祁縣當地,一直有着不錯的口碑。黃河幾次發大水,喬家都會放錢賑濟災民,開糧發粥,救活了無數災民。
喬家對僕人也特別好,不允許隨意打罵僕人,僕人家裏有困難,喬家也會給予幫助。喬家待鄰里也相當厚道,有一次喬家的狗在門口咬了人,家喬映霞親自上門向人家道歉。
日軍進入祁縣後,喬家為躲避戰火,許多人都逃離了山西,到京、津一帶避難,所以現在喬家的後人大多生活在京、津、冀一帶。
喬燕和自己,就是在天津出生的。現在喬家後人中,有公職人員,有工薪階層,也有創業的老闆,他們都過着普通而平凡的生活。
但有一點,喬家大院的後人們,普遍都重視教育,僅第九代中,便出了2個博士、3個碩士和12個重點大學的大學生。
喬家的後人們現在都有着自己的生活,相聚在一起的機會也不多,但好在每隔幾年,家族便會發起回大院聚一聚的活動,算是對前輩的一種懷念。喬燕和便是在1990年因為這種家族聚會,才隨父親喬鐵民第一次回到了喬家大院。
後人離開後,喬家大院仍然默默地佇立在原地,向世人默默地展示着喬氏家族往日的輝煌。
這座精雕細琢的老宅子,翹角 然,瀝粉貼金,每年都會引來無數遊人的到訪。 這座凝重厚朴的建築,塵封着一段傳奇的歷史脈絡,記憶着喬家六代人兩百年間縱橫商場、吞吐天下的畫面。
雖然由於種種原因,喬家大院這處5A級景區被摘牌處理;但好在祁縣縣委、縣政府對此高度重視,於摘牌當月便開展了整治行動,並表示將全面整改,力爭最短的時間使喬家大院景區重新達到5A評估標準,重塑“喬家大院”的形象,弘揚晉商文化。
其結果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