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 遷
◎李心亮
出蓬萊城西第一個村是西莊。西莊村的地形有些古怪,四面不見鄰村。從東北到西南,是一片汪洋大海,海中由東到西散落着南北長山,廟島,大小黑山等十數個島嶼;從西南到東北,依次從高到低排列着五座山,山山相連,從最東端老山東到最西端夼門口恰似一扇扇屏風,錦繡天成,東西兩山懸崖峭壁直接插入海里。五座山連成一個半環,汪洋大海連成另一個半環,合起來猶如一片乾坤八卦鏡,嚴絲合縫,牢牢封住了進出西莊的東西通道。
聽老輩人講,民國初年,進出蓬萊城西門的官道,是出城後由西關到攔駕疃,經曲家莊村北,然後進入落駕夼。西莊人進蓬萊城,需要翻過一座大南山,登上山頂,再下山插入攔駕疃的官道(現在的蓬萊市第一中學門前),然後拐向東進入蓬萊城。七八十年前的老輩人都是這樣翻山越嶺,用腳步丈量,空身子走人還累得直流汗,如果肩上擔着鮮魚,筐子裏挑着水菜,可是需要相當的體力,往往是“起了個早五更趕了個晚集”。翻山越嶺,從村裏趕到城裏,腿腳快的也要將近兩個鐘頭。解放後,整修煙濰公路,截彎取直,炸開了西莊村的東山頭,劈山填海,沿着海邊,一條玉帶般的沙土公路沿西莊村南而過。西莊人,這才有了條正八經的進蓬萊城的大道。八十年代中期,沙土路鋪上了瀝青,是一條窄窄的單車道;八十年代末期,我上初中時,騎自行車往返村裏學校,要二十多分鐘;而現在開私家車進蓬萊城,一腳油門,三兩分鐘就到了市裏,辦什麼事情可就迅捷方便多了。
“要想富,先修路。”路修好了,村裏出產的魚蝦水果蔬菜,再也不用翻山越嶺爬大南山了,老百姓們進城回村,都開心地哼唱着小曲。這條通往龍口、萊州的大動脈,整天車水馬龍。經濟實力上去了,人們也有了閒心欣賞路邊的美景。“人人都説家鄉好”,公路兩側,風景如畫。站在當初父老鄉親們鋼釺鐵鎬敲開的東山頭,公路的南側是高峻的石壁;公路的北側裝有鐵索欄杆,扶着欄杆往下望,幾十米高的懸崖,岩石深紫,巍然峭立,海浪在懸崖下洶湧澎湃,鷗鳥在浪裏穿行。浪來時,飛珠滾玉;霧去後,怪石嶙峋。抬頭往西北望,海天空闊,是一片敞洋大海,無邊無沿;無意間收回遠眺的目光,像懷抱着自己最小的孩子一樣欣喜,西莊村小小的,悄悄的,靜靜的,舒展眉眼,卧在這山海之間的一塊平原上。晨起披素練,夕照一片金;四時着翠襖,向晚舞彩裙。常常有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遊客,停車在俺村東山頭,欣賞天風碧濤,滄海落日,用相機把我家鄉的美景帶到祖國的四面八方。怪石,奇松,碧浪,金沙,落日,白鷗,蓬萊市攝影家協會高遠主席的一幅獲得國家級金獎的作品,就是以我的家鄉為背景攝製的。
要是登上村西南墨綠松柏簇擁着的黑峯台,整個蓬萊城風光便盡收眼底——春秋佳日,既可遠觀豔陽晴空,青山碧海;又能近賞林間花草爭豔,枝頭百果飄香。東望三仙山瓊樓玉宇,宛如瑤池仙境;八仙渡綠水白帆,一似海上瀛洲;北瞰蓬萊閣端雅擷秀,田橫山白塔金波;這欣欣向榮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美景陶醉了無數為她辛勤工作奉獻的人們。
西莊小村,民風淳樸,耕漁為業。樂天知命,勤勞不輟。在這塊祖先選擇的福地上繁衍生息。六七十年前,西莊村户不滿百;六十年後的今天,西莊村户過三百,人口逾千。原先煙濰公路沿村南而過,老村孤縮在路北,僅有三條又窄又長的小巷子。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正是村裏人丁繁衍旺盛時期,村民在東南山腳下蓋房立屋,黑瓦紅瓦間雜,條石青磚混用,這一片六七十户人家稱為南莊,現在可都是五十年往上的老房了;路北的老村,從立村就沒挪過老窩,上百年的老屋比比皆是,魚鱗小瓦,青石古巷。間或一株老杏噴霞,探出牆頭;常見三五株高過房檐,粗可尺半的大香椿,讓人恍若穿越到清朝末年。改革開放後,新居接二連三拔地而起,接老村往西,原先的村裏菜園地,蓋起一排排整齊的磚瓦房,白牆紅瓦,黑漆大街門,路旁花草,門前果樹,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適齡青年結婚時的新房,現在他們的孩子也都到談婚論嫁的年紀了。206國道南又新建了兩個居民區,206國道變成穿村而過。國道南,村西南山腳下,依山勢而建的,是2000年以後結婚的小年輕們新起的婚房,一色二層獨門獨院小樓,鋁合金門窗,不鏽鋼陽台,乾淨漂亮的孩子在奶奶姥姥的照看下,在門前的花樹下玩耍,光可照人的私家車整齊劃一停在統一規劃的停車區內。
黨和政府重視老百姓的安居事業,花大力氣把村北和南莊的老房,舊房,危房進行了統一規劃和改造,進行了整體的搬遷安置。八幢現代化的小高層電梯洋房全部分給了辛勤勞動了一生的父老鄉親們,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農民們,過上了做夢也想不到的好日子,都住上了寬敞明亮的集中供氣供暖的新樓房。
一村的道路房屋,是一村人的臉面。從舊到新,一張張“面孔”的變遷,折射出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廣大農村逐步走向小康,走向富裕的征程。
“百年滄桑幸有黨,人間再現桃花源”!
(編輯:高一平)
(本文攝影:張虎)
作者簡介
李心亮,男,中共黨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煙台散文學會理事,煙台散文微刊副主編。首屆蓬萊市文藝精品工程獎獲得者。
壹點號煙台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