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震湖:滄海桑田的變遷記憶

山崩了,地裂了,數十個村莊沒有了。在乾旱的西北大山深處一處貧瘠的山溝裏,一個巨大的湖泊從瞬間改變了面貌的地表升起,她就像上帝落下的一滴眼淚,為88年前的那次震驚世界的地震災難作證。

當苦難過去,炊煙在震湖周圍的蘆葦叢邊嫋嫋升起的時候,人人珍惜的幸福生活和美輪美奐的湖光山色融為一體,波光粼粼的湖水與殷勤的人民共同續寫着滄海桑田的變遷記憶。

蘇堡溝:

目睹串珠狀分佈的震湖

如果沒有“5·12”汶川大地震,我根本不知道西吉縣有個著名的震湖,也許我根本沒有機會去西吉看震湖。

從西吉縣城出發,沿着西南方向的一條縣鄉公路,我們驅車前往震湖。在經濟落後的西部地區,作為一條縣鄉公路,這是目前我所見到的縣鄉公路中最好的路面了。車子在那個名叫蘇堡溝的山溝裏穿行着,公路兩邊正在灌漿的小麥、拔節的玉米、挺朵的洋芋等綠油油的莊稼畦畦相連,山坡上、地埂邊、溝渠旁,正在揚花的紫花苜蓿散發着陣陣迷人的香氣。雖然已經是盛夏季節了,但這裏的氣候卻是異樣的涼爽宜人。

當車子剛從蘇堡鄉政府所在地穿過,我們立即被眼前山底間的一片水色所吸引。“這就是西吉震湖的一部分了。”當地村民按照當地約定俗成的叫法,稱其為“蘇堡大堰”。

從蘇堡繼續前行,車子在半山腰纏繞而過,山腳下卻是沿着山溝走向時斷時續、大小各異的湖光水色,湖水周圍茂密的蘆葦不停地隨風擺盪,一羣羣叫上名字或叫不上名字的水鳥在蘆葦叢中、水面上無拘無束地嬉戲。直到一個名叫黨家岔的村莊出現,這些串珠狀分佈的湖泊也隨着那條縣鄉公路的盡頭戛然而止,橫亙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偌大的湖面。不用介紹,我們知道這裏就是赫赫有名的西吉震湖了。

西吉震湖:滄海桑田的變遷記憶
12年前,《蘭州晨報》西部地理版面

黨家岔:

震湖與一個村莊的變遷

黨家岔距離西吉縣城28公里,與會寧縣接壤,解放前,這裏歸屬甘肅管轄,因此至今會寧縣老君鄉還有人把西吉黨家岔説成會寧所屬,同時也把西吉震湖説成會寧震湖。

“以往我們這裏的人一直把這個湖叫做黨家岔大堰。”66歲的李新民老漢向我們介紹説,“叫震湖也是近10年來的事情,主要是為了紀念民國九年的那次大地震,政府特意給叫成了'震湖'。

關於這個震湖的形成和黨家岔村的歷史變遷,李新民老漢説,包括全村人在內,也只是聽自己的父親或者祖父們的一些傳説,真正的情形現在全村數百人沒有人知道,“因為我們都是遷移户,早先原本不在這裏居住。”

“民國九年冬天的一個傍晚,黨家岔村的村民們都在自家屋子裏忙活着,只有女老漢(李新民反覆強調姓女)一人坐在自家門口的山頭邊,抽着旱煙,想着心事。突然,女老漢發現自己和山一起走。當驚恐萬分、不知道發生了啥事情的女老漢終於和走動的山一起停下來時,他發現整個村子沒有了,人也沒有了,牲畜也沒有了。女老漢才明白,這裏發生了一場大地動(此地方言把地震叫地動), 這個村子就他一個人因在外面抽煙而活了下來。地震後,黨家岔全村僅剩的女老漢也離開了這裏,不知去向。”李新民説,這是他的爺爺告訴他的,而他的爺爺和今天黨家岔村的村民都是那次地震過後若干年才搬遷來的。

今天的黨家岔村是由姓徐、段、李、張等不同的人家組成,卻沒有姓黨的人家。“黨家岔沒黨家,柳家岔沒柳家,馬家岔沒馬家。”李新民老漢説,“都是那次地動給鬧的,好多村子的老户人家都基本絕跡了。”

“從我們記事時起,大堰就一直在這裏,也是聽老人們説,這個大堰就是那次大地震造成的。”70多歲的徐養宗老人説,“老人們説,那年山塌了,把門前的濫泥河堵住了,河水沒有辦法流出去,就形成了現在這個樣子的湖。”

8年前:

名噪一時的大水怪傳説

西吉縣本是一個乾旱少雨的西部貧困縣,在這個常年靠天吃飯的地方的大山裏,有大小數十個水波盪漾的湖泊,本來是一件十分稀罕的事情。而偏偏就是在這個稀罕的地方,出了一件更加稀罕的事——一震湖水怪,使本來恬靜的震湖名噪一時。

關於震湖水怪的傳説是從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開始出現的、最為瘋傳的是2000年,今天,關於震湖水怪的種種説法,在西吉縣乃至全國傳了有8年時間。時至今日,當人們來到震湖邊,只要提起水怪的傳説,很多村民還會信誓旦旦地告訴大家,震湖有水怪是確實的事。

“村民段成文、司琴芬、張耀亭、王生明等都是眾多水怪目擊者當中的代表之一,當年他們都親眼目睹了水怪的出現和形狀。他們描述的水怪巨大、黑色、機靈,露出水面的脊背就像翻扣着的一條船。”徐養宗老人説,他

也是目擊者之一,“水怪出現的時間大多在晚上11點左右,出現時就像老牛鳧水一樣,滿湖轉,撥起的水嘩嘩作響,整個水怪如同一個班車大小,在湖裏轉悠一圈後就突然不見了。”

“自從水怪的傳説出現後,黨家岔整個村子開始熱鬧起來。”李新民老漢説,“當時聞訊而來的人每天有數百人,震湖周圍的空地邊、山頭上,到處都是前來觀看水怪的人,有的人為了能親眼目睹,甚至在這裏搭起帳篷,乾脆

住下來等待水怪的出現。每到夜間,山頭上處處燈光閃閃,熱鬧非凡。但最後,大家都掃興而歸,因為在人最多的時候,水怪一次都沒有出現過。”

當時,震湖水怪的傳説也吸引了全國多家媒體的記者爭相報道。今天,當慕名而來的人們,一次次的期待變成失望後,水怪的傳説也漸漸冷卻下來,成了人們飯後茶餘的談料。

42年前:

差點潰堤的黨家岔大堰

在黨家岔村民們的腦海裏,關於震湖的大小和用途,他們都有自己的印象和看法,而且還根深蒂固。

“1956年,從蘭州請來的羊皮筏子把震湖的水位測量了一下,最深處水深可達33丈,今天,最深處也可能都在15丈左右。李新民老漢和許多村民説,“不管水有多深,量有多大,都是閒的。因為鹽鹼太大,水是苦的,

既不能人飲,也不能灌溉,牲畜也只是在大旱之年將就用用。”

而在李新民、徐養宗等大部分村民的印象中,有一段揮之不去的記憶,那就是至今還讓他們感到後怕的42年前的那次大洪水。

“1966年夏天,一場前所未有的暴雨,導致山洪暴發,洶湧而來的洪水裝滿大堰,最後翻過堤壩,眼看着整個堤壩將要潰堤,政府緊急召集村民拉來剛剛收割的麥捆等加固堤壩,最終堵住了湖水,保住了堤壩。”李新民、徐養宗等回憶説,“那年,大堰差點走了。如果當年大堰走了,恐怕黨家岔現在就不是這個樣子了。”

實際上,對於西吉震湖的詳細情況,我們從2006年6月寧夏回族自治區地震局和西吉縣政府立在震湖邊上的“西吉震湖碑記”上看到,西吉震湖,湖長4公里,寬300多米,水域面積1.5平方公里,該湖系1920年12月16日海原8. 5級特大地震誘發黃土滑坡,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此次地震誘發西吉境內濫泥河流域滑坡351處,形成堰塞湖133處,多呈串珠狀分佈,屬地震黃土滑坡最嚴重區域。

根據西吉縣的相關資料顯示,黨家岔堰塞湖平均水深達12米,湖面最寬處達600多米,水域面積達190多萬平方米,蓄水量達到1100萬立方米。

88年後:

立碑題記鑑往昭來

據相關資料顯示,1920年12月16日晚8時許,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吞噬了23.4萬餘人的生命,大地顫動、山崩地裂、黑水湧流、山河易位,數十里內人煙斷絕,雞犬滅跡......這就是當年發生在我國甘肅省海原縣(今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的一次震驚中外的特大地震。

時隔88年後,我國發生了“5·12”汶川大地震,當我們來到88年前地震留下的遺蹟前時,似有千言萬語無從説起。從西吉縣到黨家岔,短短28公里的路程,88年前大地震造成的山體崩塌、河道堵塞的痕跡與汶

川大地震留下的廢墟一樣隨處可見,觸目驚心。據測算,海原大地震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投放了上千顆原子彈,2.2億噸TNT炸藥,相當於11.2個唐山大地震。地震發生後,遠在數千裏之外的上海英國領事館的所有鐘錶

立即停擺,越南河內天文館也有明顯反應,就連洛杉磯也有震感,而全世界有96個地震台測到並記錄了這次大地震,地震波可繞地球2圈,故此次大地震也被稱為“環球大地震”。

黨家岔堰塞湖,即西吉震湖,現在已經被當作海原大地震的地質遺址被保護,併成立了黨家岔濕地保護管理站。每年春季有成羣的水鳥來到波光粼粼的震湖“落户”, 直至湖面結冰後才南去越冬。一碧萬頃的湖內還生

長着鰱、鯉、草魚等近10 種魚類,而最出名的特有鯽魚-西吉彩鯽更是一種珍貴的彩色鯽魚,其不僅體色繁雜鮮麗,宛如金魚,更為神奇的是,如果放養於其他水中,色彩就會莫名其妙地漸漸褪去。

“5·12”地震發生後,甘肅、寧夏等各有關部門的人員已經先後數次來到震湖,進行了全方位的考查和評估,結果人們不得而知。今天,世世代代生存在震湖周圍的人們所關注和期待的,正如同“西吉震湖碑記”中所寫的

那樣,“鑑往昭來,居安思危,保護和研究地震遺蹟,為防災減災服務,體現以人為本,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文丨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宋維國

責任編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01 字。

轉載請註明: 西吉震湖:滄海桑田的變遷記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