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地秋日勝春朝

“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唐代詩人岑參與友人登上慈恩寺浮圖(即今大雁塔)後,曾發此浩嘆。

往事越千年。當時詩人目力所及,不僅有秋陽下萬户千門的長安城,還有終南的“連山若波濤,奔湊似朝東”。而秋色既從西來,大可遙接李白的“西當太白有鳥道”了。太白山雄鎮於秦地西陲,秋來也,一夕之間,滿山如焰的紅葉,四望則雲奔霧湧於太白諸峯間,更有皓然積雪,為此秋景增勝。

秦地秋日勝春朝

10月21日,西安市長安區鳴犢街道黎明村秋意濃濃。記者袁景智攝

西為太白,東則潼關。潼關,在譚嗣同眼中,是“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其地據險可守,兵家必爭而詩家必詠,華嶽千仞在望,黃河又萬里來奔,嶽瀆相望,古來共談。且潼關段之黃河,秋日尤顯開闊且深沉有力,一如陝人性情,剛猛質樸,無畏無懼。潼關可懷古,而“走出潼關”則早成陝人勵志語,進擊之馬蹄聲,諒不會吹散在秋風中。

秦地秋日勝春朝

潼關晨曦。 通訊員樊潼順攝

秦地秋日勝春朝

10月18日,秦嶺秋景。 通訊員 王警攝

其實,若論秋色之熱烈,無勞遠足,於西安城南數里即可飽覽。雁南公園之楓林,雖僅十餘畝,紅葉如火似霞,燦爛非凡,人們絡繹打卡,陶然共樂。賞葉罷,若一騎煙塵東行,數十里即至驪山。此處山道,有人譽之為陝西最美環山路,彎曲如帶,斗折蛇行,大山龐然在側。明淨秋空下,颯爽金風中,人在山中,車繞山行,行處皆秋色,清景無限。若更東行,便可抵藍田王順山,即玉山,“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並兩峯寒”,而昔日王維隱居之輞川勝境,已然是“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了。

秦地秋日勝春朝

10月11日,城固縣桔園鎮郭家山村的柑橘喜獲豐收。 通訊員 李雲湉攝

秦地秋日勝春朝

10月25日,在延安市寶塔區橋溝街道煙洞溝村“蘋果公園”,果農馬文昌(右一)在果園直播賣貨。 通訊員 卜曉愚攝

欲觀秋色之斑斕,則可縱穿秦嶺而一直向南,直至陝地“邊關”,那些與川渝鄂等地相接之處。如平利縣,多水田,秋日間稻浪湧金,襯以青山白雲,好一幅豐收之天然圖畫。人行圖畫中,收穫之樂,樂何如哉!於石泉縣一村中遠眺,漢江淙淙淌過,似為此間秋景掛一巨型天然綬帶。至於商山洛水間之秋色,亦斑斕可喜,引人往遊焉。

秦地秋日勝春朝

9月,正午時分的甘泉大峽谷景區月牙溝峽谷。 通訊員 樸龍德攝

秦地秋日勝春朝

9月28日,在石泉縣城關鎮楓樹村,遠眺秦巴漢水。 通訊員 皮勇維攝

不過若論秋色之壯闊,似推北地,范仲淹鎮守延州(今延安)時,即曰“塞下秋來風景異”,將當時陝北奇崛秋景,寫入詩卷而傳之千年。今之陝北,因經年防風固沙,綠化之盛已非昔比,多處直可媲美江南,不過畢竟天候地勢使然,陝北秋景仍以壯闊勝。麻黃梁已成寫生勝地,其溝峁線條蒼勁,湖水波平如鏡,雄秀兼得。數年前才撩起面紗之甘泉大峽谷,秋景尤為可人,壁立千層,彤彤若洪爐,將一團秋色煮熬欲醉。夕陽下之統萬城,亦可令人漫念天地之悠悠而長抒思古之幽情。

秦地秋日勝春朝

9月5日,夕陽下的驪山,蒼山峻嶺好像塗上了萬道紅霞,景色嫵媚動人。記者杜瑋攝

秦地秋日勝春朝

國慶前夜,兩個年輕人在西安鐘樓前自拍留念。記者楊小兵攝

三秦大地之秋,就是如此各具特色,令人神往而目不暇接。若試作地理及文化上之形象化歸攏,似可暫凝於鐘樓。此地標坐鎮城中,每臨大事盛舉,人人皆喜來此打卡為念,見證過重大歷史節點不知凡幾。今年國慶前夕,遊客們便揮舞着國旗,來此為時代“比心”,也將美景與欣悦心情定格此間,以期鐘樓作證,天地作證,時間作證,並同待新時代陝西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秋日更勝春朝。(王鋒)

秦地秋日勝春朝

位於靖邊縣東坑鎮二層河台的無定河沙漠大峽谷秋景。 通訊員 高雲攝

作者:王鋒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11 字。

轉載請註明: 秦地秋日勝春朝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