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旅遊業如何重啓復甦?業內專家強調“不會重回圈山圈水收門票的時代”

如何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回暖,成為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最關注的話題之一。其中旅遊業如何重啓復甦,也備受社會關注。

疫情給旅遊業帶來的衝擊,幾乎使其“一夜入冬”。今年年初,受疫情影響,各地景區陸續關閉,遊人取消出行計劃,酒店、民宿關停等,據文化產業評論綜合評估預測,2020年第一季度全國旅遊業綜合收入下降或超1.2萬億元。

疫情衝擊下,文旅產業如何“危中尋機”?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紅星新聞記者表示,儘管短期內旅遊行業受到重創,但疫情解除後,他們相信市場會很快回暖,甚至有望超過疫情前的水平。

↑2020年5月11日,上海迪士尼樂園開放,眾多遊客前來遊玩。

壓抑的需求何時得到釋放?

只要有政策引導和鼓勵

市場回暖不差一朝一夕

儘管目前國內70%的景區已有序開放,但對景區客流量有了新的限制,無法像此前一樣隨去隨進。

4月13日文化和旅遊部、國家衞生健康委聯合印發《關於做好旅遊景區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開放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疫情防控期間,旅遊景區只開放室外區域,室內場所暫不開放,接待遊客量不得超過核定最大承載量的30%。

如今旅遊景區依然要嚴守30%最大承載量,這條規定同樣適用於景區內的演出場所。

“這對景區內的演出場所來説影響很大,”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旅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細花表示,類似“宋城千古情”這種旅遊演藝項目,如果只允許30%的客流,基本上就是虧本。

↑黃細花

3月開始,包括宋城演藝《宋城千古情》、清明上河園《大宋·東京夢華》等在內的多個旅遊演藝在發佈開演消息後很快被緊急叫停。更有業內人士預計旅遊演藝項目2020年整個市場或將折損票房收入的近8成。

黃細花認為現在對於旅遊行業來説,陣痛期還未完全過去,而市場的回暖需要一些措施“提振信心”。“比如假期是否可以優化調整,包括2.5天的休息日或5到7天的節假日;國家層面可否專門針對旅遊業發放電子消費券之類,推動市場回暖。”

她認為,旅遊儘管不是剛需,但百姓對此的熱情依舊沒有減退。“我們佛山發消費券的第二天,嶺南新天地就多了很多客流。”

黃細花認為,只要有政策引導和鼓勵,市場回暖不差一朝一夕。“旅遊業復甦的大方向我是有信心的,內需是不會變的,我們中國14億人口規模,帶來的效應不可低估。”

“旅遊的韌性很強,我們對此都很有信心。”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文化和旅遊委主任劉旗在採訪中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只是現階段防控還沒完全解除,需要通過一些措施提振,把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劉旗

劉旗見證過2003年非典過後的旅遊市場。“非典消失後,旅遊增長非常迅速,很快就超過了非典前的水平。”劉旗同樣認為,此次如果疫情完全結束,旅遊產業會恢復到以往水平甚至比之前更好。“現在人們在旅遊出行受限制,這種需求是被抑制住的,一旦放開肯定會加倍補償回來。”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用兩句話概括總結了當前旅遊行業的形勢——最好的時光還沒有到來,但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了。

戴斌認為,雖然目前跨省旅遊業務還沒有放開,但是國內旅遊市場全面恢復的時機正在成熟,條件正在具備,旅遊市場的消費信心和產業的發展動能也在重新集聚。他預計,如果不出現大的波動的話,第三季度國內旅遊市場就會有序的恢復起來。

“但出入境旅遊市場受境外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疫情影響,可能還有待於觀察。今年出入境市場,特別是有組織的旅遊活動和機票加酒店的這種旅遊業務,恢復的機會是比較小的。”

↑戴斌

“雲遊”帶來無限可能

互聯網 帶來全新發展機遇

從主播的直播帶貨到各企業大佬們親自上陣,疫情期間,互聯網衍生了無限可能,不甘“蟄伏”的旅遊業,憑藉互聯網開展了各式“雲自救”,其中,“雲旅遊”“雲景區”“雲展館”“雲娛樂”等帶來了新的變革、新的活力。

這段期間重慶市文化旅遊委開發了雲遊重慶平台、“惠遊碼”服務平台、搭建線上文旅館銷售文旅產品等,還將大力發展“互聯網 文旅”。

劉旗介紹了“雲遊”的兩個作用:網上帶貨和宣傳推廣。

門票、文創產品,甚至鄉村的土特產都可以通過直播出售。“比如我們網上數字博物館,看過之後文創產品通過電商平台就賣出去了。”劉旗表示,哪怕沒有來過這些地方,但依舊可以通過互聯網加深聯繫,成功帶貨。

除此以外,劉旗還提到“預售”模式。“比如説賣明年的門票,或者賣幾月份的門票,給打多少折。”劉旗表示,現在很多長線旅遊產品,包括跨省旅遊,雖然現在未放開,但可以先預定,只要支付定金就可以。

這是刺激消費的一種手段。通過雲遊,消費者可以現在就預定一些旅遊,下一些未來訂單,這對旅行社、旅遊企業都有好處。

但劉旗指出,“雲遊”只是現階段一種緩解的辦法,並不能代替“旅遊”對經濟的拉動。

“雲遊實際上是宣傳、推廣的方式,雲遊以後,大家會覺得這個地方很漂亮,疫情過後我要去看一看。消費者不能滿足於在網上的遊,最終目的還是要拉大家來實景體驗。”

↑2020年5月1日,山西省太原市,五一小長假首日,遊客預約遊覽晉祠景區。

雲遊同樣帶火了鄉村,為脱貧攻堅出一份力。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圖書館學報編輯部常務副主編、紫金文創研究院研究員劉忠斌舉例一種現象,很多農村勞動力在疫情之前都選擇到城裏打工脱貧,但疫情期間工作機會減少,他們也可以利用線上直播的方式謀求新的發展,“把自己家鄉農產品或者民俗產品展現在網友面前,推銷這些產品,讓自己的收入增加,一方面振興鄉村,另一方面也能防止返貧現象。”

“雲旅遊”還能與更多產業結合。劉忠斌建議,整合線上線下資源,與文化、科技機構共同合作,藉助文創思維,賦能文旅產業。如老牌遊戲公司完美世界已與安徽、南京等地博物館展開合作,騰訊藉由“王者榮耀”與敦煌研究院、央視《國家寶藏》、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等單位,進行文化跨界方面的嘗試,快手的“直播 教育”“直播 文旅”“直播 演出”等應用模式,不斷催生文化消費新場景。

“‘互聯網 旅遊’不僅是當前,也將是今後一個時期旅遊業發展的全新趨勢,而且隨着5G建設、新基建的推進,智慧旅遊將會迎來更好的發展環境和條件基礎。”戴斌認為,旅遊業不是要不要 互聯網,而是如何去加,加快去加,用好互聯網,去推進智慧旅遊。

“比如説預約、錯峯、有序旅行,可能都需要互聯網,”戴斌指出,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介入,在旅遊目的地消費場景的營造上,互聯網 也會帶來全新的發展機遇。

不會重走“人山人海吃紅利”的老路

未來旅遊更注重健康、安全

雖然疫情不可避免的重創了旅遊業,但劉旗卻認為,“危中有機”,這讓一直快速發展的旅遊行業有機會喘息,調整方向。

“以前我們國內不習慣預約,但在國外,預約這種形式還是很流行的。”劉旗介紹,預約可以使景區精確掌控某一時點的人流量。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保證遊客在遊覽時的體驗感。

“原來很多景區都會有人擠人的情況,包括有些圖書館,人多之後根本聽不見解説,那種旅遊的體驗是非常差的。”

劉旗介紹,現在疫情防控期間,整個旅遊業按照中央的要求,限量、預約、錯峯。“現在我們預約是分時段預約的,比如説你預約的早上10:00去,那麼通過大數據分析,能夠保證10:00最多1萬人在景區裏面,這也是一個非常舒適的環境。”而如果沒有預約制度,很有可能會發生此前某個時點“瞬時流量”超負荷的情況。

↑2020年5月1日,遊客在湖南郴州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玻璃棧道上觀景。

至於“危中有機”,劉旗解釋道,通過這個危機可以逐步加強旅遊管理系統的硬件和軟件的建設。按照國家文旅部的要求,每個省都在建這種系統,疫情解除後,這個系統會長期發揮作用。

“現在我們大部分的景區,都有大數據智能化建設,包括預約系統,以前有很多都沒有。但建好以後投入使用,必須要遊客來配合。”疫情期間對於旅遊管理系統來講,正是一次“練兵”。

“整個文化旅遊部門這次是下了決心,”劉旗強調,疫情解除後,預約、錯峯等措施仍會繼續施行。旅遊從原先的“追求數量”逐步轉型升級為“追求質量”,從粗放式到精細化,保證高品質旅遊。“那種景區里人山人海的無序場面,再也不會出現了。”

戴斌也提到旅遊市場的振興問題,但他特別強調,不要“妖魔化”市場振興,“我們説旅遊市場的振興不是要回到過去,而是要尋求更高質量的發展。”

從旅遊企業的角度來説,他建議要積極地尋求資本、技術、文創等一些新的發展,不能只是過去的山山水水的自然資源和歷史人文資源。“我們過去那種人山人海吃紅利呀,圈山圈水收門票的時代不要再回來了,不能再走過去那種粗放式發展的道路了。”

戴斌認為,經此一役,旅遊業不會再簡單地回到過去。“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我不主張提報復性消費這個説法,實際上疫後旅遊消費信心的恢復,不是在回到過去那種人山人海的出去旅遊,而是可能會更加註重健康,安全品質。”

他預判像自駕遊、品質旅遊、文化研學旅遊等新的消費需求會起勢,疫後的旅遊市場的恢復和產業振興將會迎來一個全新的開始。

現如今,跨省旅遊的解禁信號一直被外界密切關注。戴斌認為,對旅遊業最重要的支持,莫過於政府在時機成熟時,宣佈解禁跨省旅遊業務。

“實際上給錢也好,免税也好,還是免租金也好,都不如這個恢復市場來的有效,只要市場恢復了,有商機了,企業自己會知道怎麼去做買賣。所以政府適時地宣佈跨省旅遊業務恢復是對市場最重要的一個刺激政策。”

紅星新聞記者 趙倩 王田 北京報道

部分圖據ICphoto

編輯 陳怡西

(本文來自紅星新聞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92 字。

轉載請註明: 疫後旅遊業如何重啓復甦?業內專家強調“不會重回圈山圈水收門票的時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