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脱貧攻堅決勝之年,伴隨着鄉村旅遊如火如荼地開展,旅遊帶户、旅遊帶村、旅遊促業的良好態勢已經在臨夏縣多個鄉鎮、多村農户、多個行業中顯現出來。旅遊扶貧已經成為全縣全域旅遊發展唱響的一出“大戲”。近日,記者前往漠泥溝鄉台塔村,看到了旅遊+扶貧給這裏的羣眾帶來的可喜變化。
漠泥溝鄉台塔村,位於臨夏縣的西南端,這裏羣山環繞,村莊坐落在山腳下,樹木鬱鬱葱葱,遠處是一望無際的綠草地,藍天、白雲、綠草,風景美如畫,田園風光無限好,優美的環境,吸引着越來越多的遊客和攝影愛好者來這裏休閒遊玩。今年以來,漠泥溝鄉藉助文旅項目支撐,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區位優勢和貧困户發展意願,在環境優美、山清水秀的區域集中投入36萬元資金,對12户有強烈發展意願的貧困户,對自家房屋和庭院進行改造和提升,並以此打造了以山清水秀漠泥溝為特色的鄉村農家院。主要以散養草膘山羊、高原犛牛肉、特色草雞、山間野菜、時令山貨等天然綠色農副產品為特色的農家飯食,讓過往遊客在遊玩的同時,也品嚐到正宗的農家飯。
“今天我們臨夏西門車隊,經過朋友介紹,來臨夏縣漠泥溝體驗鄉村旅遊的風景,這裏的風景相當的漂亮,犛牛成羣,滿山遍野的山羊,中午我們在村莊裏面的農家樂吃了中午飯,這裏的飯菜相當可口,農民相當純樸,好多菜都是我們平時在桌面上吃不到的野菜,有些菜名我都叫不上,相當好吃,相當可口。建議大家節假日時間多到這裏來遊玩,這裏的風景好,農民純樸,飯菜香。”前來這裏遊玩的臨夏市遊客蔣華説。
來往的遊客都對這裏的風景和特色農家飯讚不絕口,在隨後的採訪中,記者正巧遇見了台塔村十二社的幫扶幹部馬建麗,在她的帶領下,記者隨機採訪了幾户農家院,每到一户,小院子裏處處瀰漫着濃濃的飯菜香味,遊客們正盡情地享受着美食,在廚房裏主婦們正忙着炒菜做飯。
馬麥來牙是漠泥溝鄉台塔村十二社的一名建檔立卡户,一家六口人,兒子和兒媳在江西南昌開飯館,他和丈夫馬義忠在家照顧兩個孫子,自從農家樂項目開展以後,她家積極響應鄉黨委和幫扶幹部的動員,也開了一家農家院。馬麥來牙高興地説:“國家扶持的農家院特別好,我的孩子和兒媳在外面開飯館掙錢,我們兩口子在家開農家院,雞是我自己家養的,菜是我自己家裏種的,野菜是我從山裏挖來的,客人來了我做菜招呼客人,客人不來的話我在家帶孫子種地。我的兒子和兒媳婦在外面開飯館掙上些錢,我們兩口子在家開農家院掙上些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
記者在幾户農家院採訪的時候瞭解到,目前正值旅遊旺季,平均每户院子每天接待遊客2到3桌,每桌平均消費200到300元,除去成本,每户人家每天能收入100到200元。
“這幾年的扶貧工作中,我發現部分居家婦女有創業的意願,我和鄉村幹部多次與羣眾商議探討,現在這裏自然環境優美,十分適合發展鄉村旅遊,及時調整扶貧思路,緊緊抓住這裏的羣眾有牛肉拉麪的經營基礎,爭取文旅局項目,扶持12户已脱貧的建檔立卡户開辦農家院,現在他們自己種的菜、養的雞、甚至是山裏的野菜,都變成他們腰包裏的經濟收入。”台塔村幫扶幹部、縣婦聯副主席馬建麗説。
漠泥溝鄉分管旅遊工作的幹部馬鵬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漠泥溝鄉黨委、鄉政府依託當地的地域條件優勢和農民的發展意願,大力發展了一批農家院項目,通過打造農家院,對羣眾的增收致富和全鄉旅遊產業的提升有了比較積極的推動作用。
漠泥溝鄉鄉村旅遊的興起,不僅帶富了開辦農家院的村民,也帶動了村民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積極性。該鄉在大力發展旅遊業、助推羣眾增收的同時,也按照中央“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思路,嚴把環保關,在文旅部門的支持下,繼續探索旅遊扶貧帶動機制,把漠泥溝鄉打造成全縣的特色旅遊品牌,幫助羣眾實現致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