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湖州10月20日電 題:文旅賦能“復活”世界遺產
作者 施紫楠
75歲的李鎖根,祖祖輩輩都生活在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織裏鎮義皋村。在他家百步以外,是一條被稱作義皋漊的漊港;義皋漊那座老水閘外,就是波光萬頃的太湖。
“一萬里束水成漊,兩千年繡田成圩。”漊港,是太湖地區古老而又獨特的水利工程,將蓄泄吞吐、分水引排的各項功能發揮到極致,且至今仍在發揮作用。2016年,太湖漊港成功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眼下,擁有“三十六漊,七十二港”的太湖漊港大多已蕩然無存,吳興區(含南太湖新區)境內現有31條漊港,成為太湖流域漊港系統唯一完整留存的地區。
水利興而蛟龍馴,水利興而民生裕。漊港消逝,古村隨之沒落。如何喚醒“沉睡”資源,讓“空心”古村重煥生機?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吳興區通過圍繞全域全景,以菰城文化、茶文化、絲綢文化、漊港文化為核心,着力打造韻味深厚的文化旅遊“吸金地”,使得漊港古村迎來發展新機遇。
義皋村的重塑,便是其中一個縮影。
作為太湖漊港的重要節點,義皋村是漊港文化的典型載體和展現,被譽為“漊港文化帶裏的明珠”。村內的義皋漊,也是當下為數不多保存相對完好的古漊港之一。
“之前因為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漊港保護上,所以村裏前幾十年的發展相當緩慢,導致村裏閒置的古建築很多。”義皋村黨總支書記鍾良直言,以此為契機,該村在文旅產業開發中修舊如舊,探索漊港文化與旅遊業的無縫對接。
修復陳家牌樓、改造老繭站為漊港文化展示館、范家大廳變身家風家訓崇義館……啓動打造“太湖漊港第一村”後,義皋村在文旅產業開發中喚新憶舊,村集體經濟迅速增長,從2019年的60餘萬元(人民幣,下同)增加到2020年的220萬元。
靜悄悄的古宅,重新開始熱鬧起來。一批新興業態也在該村生根發芽,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創業就業,踏上了新的“致富路”。
退休在家的義皋村村民鍾福英在村裏新開的民宿當起了服務員,每天負責打掃衞生,月收入能有3000元;村民張文學家的老宅在古村修繕後變成了精緻的旅遊商店,他也從外地回鄉當起老闆……
用鍾良的話説,“這幾年的義皋,終於又‘活’了過來。”
因漊而生,因漊而興。近年來,一個又一個的古村落“活”了過來,以4A級景區、鄉村旅遊集聚區創建等為載體,盤活資源、引進項目,讓原本“沉睡”的漊港文化大放異彩。
位於吳興高新區的楊漊村,將產業與旅遊相結合,通過美麗鄉村建設吸引社會資本、優質項目注入。近幾年,鄉村創客空間、鄉村遊客集散中心、民宿樣板房等一系列設施雨後春筍般湧現。
看中該村保留完善的“漊港文化”,半邊山下文旅集團入駐後,對幾十棟錯落分佈的農家小院進行重新規劃、設計和裝修,讓遊客體驗原始江南生活與吳地文化,在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帶動當地百姓就業。
如今,太湖之濱一個個漊港古村落連點成線,煥發新生,由漊港文化衍生出的運河文化、稻作文化、絲綢文化等,也在太湖南岸形成一條風華無盡的“漊港文化旅遊帶”。
“眼下,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活化’文化遺產、打造文旅IP已經成為趨勢,太湖漊港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太湖漊港景區總經理畢堅鴻説,為此,漊港古村更需找準定位、創造內容、打造產品,發揮出多重價值應有的作用。
縱漊橫塘,煙波浩渺。獨步太湖南岸,靜默千年的太湖漊港,正以一種全新姿態“甦醒”。一次穿越古今的對話,仍在繼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