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西康省: 是誰殺死了這個兵家必爭之地?
作者:顏釗
“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雲喲~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喲~”,當這首曲子響起,相信大家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出那座美麗的康定城、英武的康巴漢子。
很多人不知道是《康定情歌》中所描寫的康定,它不僅有着醉人的景緻與悠揚的民謠,更有一段傳奇身世。因為,它曾既不屬四川、也不歸雲南,更不算西藏,而是位於一個叫做“西康”的省份。
提起“西康省”,可能大多數人都是滿臉的問號。接着便是疑問三連,“西康”是什麼?“西康”在哪裏?真的有“西康”?不要懷疑,中國的歷史與版圖中還真的存在過一個叫“西康”的省份,其境內高山、峽谷、平原、大河漸次分佈,更有漢、藏、彝等數十個民族,風光旖旎、民風淳樸,稱得上中國境內的一塊樂土。
更重要的是“西康”這個已消失的省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與獨特的民族組成,為維護中國的領土完整及西部地域的穩定,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既然“西康省”曾真實的存在又有重要的意義,其究竟身在何處,又為何消失?
西康省位於中國西南部,大致由今日四川省西部的川西地區與西藏自治區東部的昌都地區所組成 。西康全省的地勢,可用八個字概括,即“西高東低,山河相間”。
西康省東部為橫斷山脈東麓、四川盆地西緣,是中國地形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分界帶,即由平原向山地轉變的過渡地區,為全省海拔較低的區域,故西康省的主要城市,雅安、康定,涼山都集中於此。中部為平均海拔4000米的橫斷山脈,高聳險峻,怒江、金沙江、瀾滄江於其間平行奔騰,形成三江並流奇觀。西部為高峻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洶湧的雅魯藏布江,人跡罕至。
乍看之下西康省羣山疊嶂、急流廣佈,具有極強的封閉性。不過,閉塞的地形並未妨礙西康與中原、西藏間的交流,反使西康成為西藏與中原西南部交流的重要孔道。
西康地區雖地處險峻的橫斷山脈與青藏高原,但受怒江、金沙江、瀾滄江與雅魯藏布江等大河沖刷,致使山體掉落、崩塌,形成眾多低山隘口。
這些隘口成為藏族先民與漢人溝通的重要通途,並在漢藏文明的交流與衝突下,形成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茶馬古道”。正是在“茶馬古道”加持下,西康成為中國西南重要的交通、商貿樞紐,經此地可西通藏區、南達雲貴,東抵川陝,可謂通衢之地。
然而,令人玩味的是西康省的地理區塊,其實顯得十分的怪異。因為西康省不曾擁有一塊完整的地形區塊,其東部坐擁四川盆地西緣,中部位於橫斷山脈北段,西部則屬青藏高原東端。就地形區塊而言,西康省彷彿是一個用各大地形區的“邊角料”所拼湊起來的省份。
此外,西康省的民族構成也十分的不“和諧”,其境內沒有一個占人口多數的主體民族,西部昌都與康定地區為藏族、東部雅安地區以漢人為主,南部的涼山地區則為彝族。究竟是何種原因,造就了“西康”這個如此“奇葩”的省份?
1939年,西康省正式成立。不過,關於西康設省的緣由,應上溯至更早的清代。西康省西部的“康區”,在歷史上本不屬中原政權的直接管轄區,唐、宋時屬吐蕃領有,明代歸屬烏斯藏。清朝建立後,雖派遣官員,但不對其直接治理。
康熙時一個偶然事件,改變了這種格局。1700年和碩特部殺死清王朝任命的土司,發動叛亂。康熙迅速派遣四川提督西進平叛,攻克康定,將雅礱江以東區域劃歸四川。
儘管清朝加強了對康區的管控,可康區依舊不安定,大小叛亂不斷。直至雍正朝,通過武力征服與羈縻並舉的政策,康區才得以安寧。在穩定住康區各大土司後,雍正帝權衡利弊做出一個決定。他將昌都地區作為獎賞賜給達賴喇嘛;德欽等地則劃歸雲南;剩下的康定地區繼續歸屬四川。自此,拆分後的康區迎來了一段較為安定的時光。
當時間來到19世紀後期,中國與世界局勢都發生劇烈變化。西方將入侵的觸角伸向中國,也伸向了藏區。其中,對西藏地區最大的覬覦者,莫過於英國。英國並不滿足於他們在中國東方所攫取的利益,更希望能將殖民的觸手越過喜馬拉雅山,控制西藏。
因此,英國政府積極拉攏達賴喇嘛,希望其成為英國控制下的傀儡。正是在英國鼓動下,西藏對康區發動攻勢,康區日漸不安,叛亂、衝突屢屢發生。
光緒晚期,為維持“康區”穩定,反制英國蠶食。趙爾豐向四川總督錫良呈上了著名的“平康三策”,這也成為“西康”設省的雛形。趙爾豐提出,要使康區維持穩定,首要之急便是整頓治理康區與川滇腹地的彝族等少數民族,將他們納入清政府的直接管轄。
在此基礎上實施第二策,將康區改土歸流,根據“山川形便”與“犬牙交錯”的原則建立行省,令其成為保衞清朝西陲的前哨。第三策便是在建省之後,大力發展工商、實業,力圖將西康、西藏、四川三地聯為一體。
趙爾豐的“平康三策”,可謂第一個系統經營西康的計劃,其核心內容就是依“山川形便”與“犬牙交錯”原則,將康區同昌都、雅安地區合為一體建立行省,借其“守康境,衞四川,援西藏”,抵禦英國。這也就促成了“西康省”,在地理區塊及民族構成上的種種不“和諧”。
清廷得知這一計劃後大為讚賞,積極開始建省工作,又因 “康”屬於“藏區三部”中的最西部,故將省名定為“西康”,“西康”之名正式登上了歷史舞台。可惜天不佑大清,“西康”設省的前夕,武昌的三聲槍響劃破天際,大清朝轟然坍塌。“西康”的設省工作也就此擱置,這一擱就是二十年。
大清亡了,但“西康”設省的想法並沒有完。民國建立後,國際形勢並未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反更加險惡。英國繼續着對中國西南的蠶食,西藏則同中央政府愈發貌合神離。為扭轉局面,民國政府決定繼承趙爾豐的“平康三策”,繼續進行“西康”設省工作。
然而,西康設省不過是民國政府的一番一廂情願,西藏達賴喇嘛與英國人可不希望自己的身旁出現這樣一個強而有力的省級政區。是故,達賴喇嘛在英國人的支持下,悍然派兵攻佔昌都、鄧科等13縣。
英國則扮起和事佬,向中國施壓。在巨大外部壓力下,民國政府只得承認既有事實,停止西康建省腳步。直到一個人的到來,此人就是劉文輝。
劉文輝本為四川軍閥,其鑑於康定、雅安在地形上俯視四川盆地,軍事上可借高攻低,佔盡地利,十分有利自身對於四川控制權的爭奪,遂於1927年入主雅安,成為西康地區的實際主政者。
可惜劉文輝在與劉湘爭奪四川控制權的鬥爭中,並未佔得便宜,反常常喪師失地。打到最後,只得退保康區的康定,但劉文輝偏還不死心,他覺得自己的地盤在名義上如果屬於四川省,自己豈不成了劉湘的附庸。
同時,只有西康建省,民國政府就等於變相承認了自己,可擴展自己的聲望與資源,故劉文輝積極上書中央,要求重新開展西康建省的工作。
國民政府深知“平康三策”的重要性,為安撫劉文輝,穩定西南便順勢答應其提議,成立西康建省委員會。1938年,國民政府改組“西康建省委員會”,名義上任命劉文輝為未來省主席。
不過,西康省創建時僅轄康區東部的康定,四川盆地西緣尚屬四川省,名義上歸屬“西康省”的昌都地區則被西藏軍事佔有。劉文輝不甘心只領有康定,遂向國民政府建議要求在西康設省後,將四川盆地西部的雅安、西昌等地劃給西康省。
這自然受到四川省的強烈抵制,但隨着抗日戰爭的爆發,西康、四川成為中國抗戰的大後方。在戰火逼迫下,西康省穩定西南的重要性被凸顯。最終國民政府於1939年,批准西康省的建立,首府為康定(後遷址雅安),並迫使四川將雅安、西昌等四川盆地西緣劃歸西康省。
自此,西康作為中國的一個省份,登上歷史舞台。
西康省的建立,除了趙爾豐“平康三策”前瞻性的提議外,更多的則是政治博弈與戰火逼迫下的結果。
西康設省後雖名義上領有昌都、康定與雅安、西昌三地。可真正歸西康控制的只有康定與雅安、西昌兩地,昌都地區依舊在西藏武力控制下。況且劉文輝之於西康省,猶如一個土皇帝,國民政府亦無法直接控制。
儘管如此,西康省的設立對於國民政府而言,仍舊利大於弊。此時的中國,抗戰已進入第三個年頭,大西南成為中國抗戰的根據地與對外的唯一通途,故維持西南穩定就成為國民政府與蔣介石在遷都重慶後,需要處理的首要問題。
蔣介石同劉文輝妥協,同意西康設省,並將雅安與西昌出讓與其,看似吃虧實際得利。
因為一旦將豐饒的雅安、西昌地區併入西康,四川省的實力勢必受到削弱。西康省在得到雅安地區後,得到向東進入四川、雲南的通道,這也就對四川、雲南兩省的軍閥產生巨大的壓力,形成牽制效應。
再者,西藏問題懸而未決,昌都地區又被西藏佔領,故西康省就成為遏制與監視西藏的前哨基地。如西康僅擁貧瘠的康定一地,其實力勢必無法抗衡西藏。利弊權衡之下,將雅安地區劃歸西康省,便成最佳選擇。此舉不但削弱四川,更增實西康省,令其控遏西藏。
西康省在得到雅安後,勢力也不至過盛,可謂一舉三得。
最後,雅安劃歸西康還有着另一種作用,便是平衡西康省內的民族組成。西康省如果僅管轄康定一地,那麼勢必成為由藏人主導的省份,這不是國民政府所希望看到。將雅安劃歸西康省後,西康省的民族結構便變為漢、藏、彝三族鼎力的形勢,可相互制衡,不至一家獨大。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解放軍進入西康省,三者平衡也隨之打破。因為,隨着解放軍的到來,四川、西康與雲南的軍閥勢力被相繼掃平。西康省牽制四川、雲南的作用不復存在。不僅內部的衝突不復存在,外部最大的威脅者英國在二戰後也元氣大傷,加之印度獨立使其失去蠶食中國西南的前進基地,故英國的威脅也就此解除。
然而,西康省並未立即廢除,而是延續到1955年才被裁撤。這還得歸功於那個不安定的鄰居,西藏。解放軍解放大西南後,西藏地區尚未解放,故西康省還可作為監視與牽制西藏的前哨。
可惜這樣的價值並未持續多久,1951年解放軍入藏,西康省失去其最後的戰略價值。隨後,國務院決定將一直以來都是名義上歸屬西康的昌都地區劃歸西藏。1955年,鑑於西康省地貧民稀,為節約行政成本,正式裁撤西康省,將康定與雅安地區劃歸四川。四川在得到康定後則繼續依託其地形優勢牽制西藏,發揮西康省原本的作用。
只能説西康省的消失並不能歸結於單一的政策或人物,如果真得要找出罪魁禍首,恐怕只能説是西康省自己與國際局勢的變化。畢竟西康省的建立是應運着國際與周遭局勢,是政治博弈下的產物。
當局勢變化,西康省不再具有其存在的價值,自然就會被取代。西康省的興亡,可謂興也時局,敗也時局。
參考資料:
[1]任乃強 .《西康圖經》,拉薩:西藏古籍出版社.
[2]趙爾豐.《趙爾豐川邊奏牘》.
[3]黃天華.《邊疆政制建置與國家整合:以西康建省為考察》.北京: 人民出版社.
[4]中華民國國史館.《中華民國史》.台北:國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