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我國人民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忙碌了一年的人們不僅可以休個“長假”,去見見久違的朋友,還能和家人團聚,是很多人在一年中最快樂、最愜意的時光。春節的歷史由來已久,留下了許多的習俗和忌諱,那麼在大年初四,老傳統應該吃些什麼?有什麼需要注意的?這些不僅是風俗習慣,也是我國寶貴的傳統文化。下面,琦哥就來聊聊這方面的話題。
大年初四,該吃些什麼?
吃三種傳統食物
第一要吃:烙餅卷雞蛋
民諺有云:“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卷雞蛋”。在大年初四,當然該吃烙餅卷雞蛋了。製作方法非常簡單, 就是用麪糊攤成餅,將攤好的雞蛋放在餅上,然後捲起來就可以吃了。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口味,適當再加點肉和蔬菜進去,這樣會更加美味和營養。
【烙餅卷雞蛋的做法】
準備材料:麪粉、食鹽、雞蛋、葱花、亞麻籽油、食用油
1.取一個面盆,將麪粉倒進去,用開水燙,邊燙邊攪和。再用冷水和成團,揉勻。然後蓋上保鮮膜,醒半個小時。
2.擀開成片,淋上亞麻籽油並抹勻,撒上少許食鹽和乾麪粉。然後捲起來,切成一段段的面劑。
3.將每個面劑壓扁,擀成厚餅,放入平底鍋中用小火烙,餅兩面再刷上少量的亞麻籽油,烙熟即可。
4.將雞蛋打入碗中,加上葱花和少許食鹽打散。
5.鍋中倒入適量的食用油,大火燒熱後倒入蛋液。一面凝固後翻面,注意不要弄散,煎熟就可以用餅卷着吃了。
第二要吃:“折籮”
在大年初四這天,還有一個比較古老的食俗,就是全家一起吃折籮。很多南方的朋友沒有聽過“折籮”這個詞,這是老北京的特有名詞。以前家家户户都不富裕,頭天剩下的菜和飯不捨得扔,第二天就混到一起吃,被稱作“折籮”。初四吃“折籮”,就是把初一到初三剩下的飯菜不論種類,全合在一起加熱,製成大雜燴,就是處理一下剩飯和過年存貨。雖然這種舊俗聽起來像陋習,但它的深層含義是告訴人們要勤儉、不浪費,才能不斷積累財富,我們國家勤勞節儉的美好品德才能代代相傳。
第三要吃:粉
我國的一些地區,在大年初四還有吃粉的習俗,這裏的粉主要是指海南“醃粉”,這種細粉比較講究,要用多種配料、味料和芡汁加以攪拌醃着吃,類似於“涼拌”。其中,茨汁要用大蒜炸過並爆香的熟花生油、白糖等勾兑,配料主要有蘿蔔絲、竹筍絲、花生、蒜末等。這種又細又長的粉寓意在新的一年身體更健康,事業和學業更進一步。
大年初四,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扔窮”
大年初四一直有着“扔窮”的習俗。因為老傳統從大年三十到初三,是不能夠打掃屋內衞生的,容易把財運掃走,所以人們會在大年初四當天,把家中徹底打掃一遍,把垃圾收集在一起扔掉,把晦氣都去除,俗稱“扔窮”。將“窮”扔出去,為財富騰出空間,就會在新的一年好運連連了。
第二件事:迎財神
大年初四,即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三羊(陽)開泰”是吉祥的象徵,是中國民間迎神的日子。在這一天,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人們要恭請五路財神。正常接五路財神不是該在初五嗎?為什麼初四就開始了?這是由於在舊時大量商家會在初五開市,人們都想比別人早一點迎到財神,所以這時間就一點點提前了,在正月初四晚上就把路頭接來供起,甚至有人將時間提前到大年初四的早晨,民間稱這為“搶路頭”,大家都希望財神爺趕緊把金銀財寶帶進來,讓自己在新的一年財運亨通、好運連連。
第三件事:接灶神
每年小年(北方是臘月二十三、南方是臘月二十四)的時候,灶王爺會上天“述職”,這一天民間要“送灶”,然後灶王爺會在大年初四回到人間。所以,大年初四這一天人們還要迎接灶神,灶神掌管着民間的灶火,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民間特別崇拜灶神,接灶神也成為大年初四一項特別重要的民俗活動。
不要做一件事:出遠門
因為大年初四是民間的“接神日”,有説灶王爺要回到各家各户,並要點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中,以示恭迎,所以很多地區都有大年初四忌出遠門的習俗。其實這也符合人們在春節的活動特點,連續過年、到處拜年,人們也都很累了,在家休息調整一下也是很不錯的呢。
雖然有些舊俗和講究聽起來有些迷信的色彩,但卻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都是帶着美好祝福的,它們不僅賦予春節應有的儀式感,讓年味更濃,還會讓人們對傳統節日更加嚮往,你覺得呢?
初四迎財神,牢記“3吃3做1不要”,老傳統別丟,牛年好運連連。大家好,我是@琦哥説美食,每天分享美食菜譜與烹調技巧,精挑細選價廉質優的食材,節省您的選購時間。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幫忙點贊、評論、轉發和收藏,對我來説是創作的動力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