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生態美 產業興 遊人醉

由 弓四清 發佈於 休閒

唐詩文 朱兆愷 本報記者胡勇飛

鬱鬱葱葱的白崖山腳下,田園種植區、客家民俗展覽館等景點的建設已初具雛形。這是靖安縣引進投資30億元,所打造的集觀光遊覽、户外運動、康養度假和鄉村田園為一體的雲水自然界國際旅遊度假區。項目建成後,將成為當地生態旅遊的新引擎。

生態是靖安的最大品牌。近年來,該縣堅持生態優先,做好轉化文章,高質量發展生態旅遊產業,走出了“一產利用生態、二產服從生態、三產保護生態”的綠色發展新路子。日前,記者走進靖安,探尋“生態建設與生態旅遊協同發展”的全域旅遊奧秘。

全域:拓展產業空間

若是懷念知青時光,可到三爪侖知青懷舊小鎮追憶過往;若是喜歡田園風光,可到水口鄉青山村體驗小橋流水的細緻婉約;若是尋覓涼爽,可到中源客家避暑小鎮感受夏日清涼……處處丹青,步步陶然,6月的靖安,美醉了八方來客。

在全境範圍內,靖安打造“三級遊客中心”,形成以縣城、旅遊小鎮、景區驛站為節點的“1+3+N”全域旅遊服務環境。建設了從縣城旅遊集散中心至核心景區“三道並行”的七彩景觀通道、山地自行車騎行綠道、水上游覽道,貫穿全域各大景區,將散落在境內的顆顆美景串聯起來,形成極具特色的全域旅遊交通新格局。

為城市更美,啓動“決戰城市功能品質提升、打造縣城美麗大景區”行動;為鄉村更美,用“旅遊風情小鎮”的標準建設集鎮,按大公園的理念建設鄉村;為河流更美,首創“認領河長制”,北潦河被評為長江生態經濟保護帶最美河流;為森林更美,首創1300餘名“樹保姆”保護1萬多棵古樹名木……堅持主客共享的需求,靖安將城鄉空間當作景區景點規劃建設,全域旅遊發展融合對接,聚眾智,舉全力,旅遊全局滿盤皆活。

融合:延伸產業鏈條

木質結構的店鋪、古樸的青石板路、高高掛起的紅燈籠,摩肩接踵的遊客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了數百年前古街的鼎盛歲月……今年1月開放的西門外古街,進駐了風味小吃、農產特產、文玩珍寶、藝術展陳等40多個項目,成為廣大市民、遊客打卡的網紅景點。

傍晚的西門外古街,一曲街頭藝人演唱的《有一種生活叫靖安》,吸引了不少遊人駐足。今年48歲的街頭藝人譚棟樑在傳播靖安文化之餘,還會邀請遊客共同演唱,並錄製視頻上傳至抖音。

西門外古街煥然一新,是靖安推動文旅融合,大力實施“非遺製作進景區、文化演繹活夜市、故事場景美鄉村”工程的成果。為延伸旅遊產業鏈條,靖安以旅遊供給側改革為抓手,推動旅遊和文化、體育、農商等相關產業深度融合。

“把旅遊與茶文化相結合,讓人既欣賞到美景,又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真是不虛此行。”不久前舉辦的白茶文化旅遊節上,遊客程江連連點贊。靖安白茶是當地特色產業,2020年品牌價值達14.22億元。靖安通過舉辦白茶文化旅遊節,促進農旅深度融合,增強了文旅產業生命力。

康養:擦亮產業品牌

觀看非遺文化節目展演,體驗遊樂項目,呼吸清新空氣,在雷公尖鄉鶴棲谷,遊客絡繹不絕。“現在就想在附近的地方放鬆身心,給自己放個假。”遊客陳女士告訴記者,相比大城市的繁華,靖安鄉村的小橋流水更具吸引力。

當前,城市周邊的鄉村遊、康養遊廣受青睞。靖安把握旅遊消費由觀光旅遊向休閒康養轉型的趨勢,找準生態效應向經濟效益轉化的切入點,把康養旅遊作為主打品牌進行培育發展。

“讓長者體面地養老、有尊嚴地生活、幸福地安度晚年,是我們的初衷。”記者來到正在建設的藍城九嶺春風項目基地,項目負責人介紹,藍城九嶺春風擇址九嶺山腹地,計劃以氧療公園、山體公園、藝術公園為核心,打造集慢病管理、健康風險評估、中醫健康管理等系列健康就醫服務於一體的康養基地。項目建成後,將為靖安康養旅遊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康養+度假”,已成為靖安旅遊發展的新模式。在中源鄉,天然的避暑優勢、秀美的自然美景、閒適的田園風光、濃郁的客家風情,每年都能吸引不少遊客。為保障遊客身心健康,促進旅遊良性發展,靖安投資5億元,將中源鄉打造成為一個有600多家民宿的山鄉康養度假小鎮。小鎮重點圍繞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村莊風貌提升、集鎮功能提升、住宿接待等進行全方位推進,通過創建山鄉休閒旅遊度假區,讓康養旅遊四季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