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步者帶您瞭解洪崖洞的由來
洪崖洞民俗風貌區建成於2006年,現已成為重慶市最著名的景區之一。成千上萬的遊客來到重慶,幾乎每個人都想看看它的美景。
魔幻的退台和高差,仿吊腳樓式的建築,以及璀璨的夜景,讓遊客流連忘返。
今天,這座建築已成為“洪崖洞”三個詞的代名詞,但是您知道嗎?洪崖洞自古以來就被用作地名。
據重慶民俗專家李正權介紹,位於目前洪崖洞的懸崖曾被稱為洪崖。從嘉陵江邊到崖上相對高度七八十米,兩個拱形的懸崖中間有個縫隙,之後縫隙中間形成了巖廈,巖廈形成了洞,之後就叫洪崖洞了。
從前的上半城大梁子,也就是現在的新華路一帶,是個原始森林。一條河溝從那裏發源,流經大陽溝,會仙橋,到達洪崖邊。水從懸崖上流下來。水量時大時小,直泄嘉陵江,當時山崖上長了很多青草、黃葛樹、小樹木,夕陽下面就像滴翠,這就是古巴渝十二景之一“洪崖滴翠”的由來。
隨着重慶城市向上半城發展,森林已經被砍伐,“洪崖滴翠”之美不再存在。不過,另一番獨特的景緻卻因此應運而生。
每年漲水,不少吊腳樓被沖垮衝歪,洪水一過,頑強的重慶人又把它建起來,就這樣年復一年,隨着人口的增加,吊腳樓這種巴渝古建築開始在洪崖洞生根,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時,層層疊疊,一條寬約三四米的青石板路,貫穿洪崖洞上下,連接城內外,街道兩旁熱鬧非凡,煙館、飯館,酒館、吆喝聲不絕。
解放前,洪崖洞的居民主要是從事洗衣,挑水,船伕等與碼頭密切相關的工作,但是碼頭沒後,這些人的工作沒了着落。洪崖洞一度成了重慶城中的貧民窟,吊腳樓也成了危房。洪崖洞居民在1993年修建嘉濱路的時候,整體搬遷。之後在2002年的時候洪崖洞片區就開始建設,2006年洪崖洞民俗風貌區落成開業。
如今的洪崖洞,依然保留了市井生活那份獨特的自然悠哉。通明透亮的魅力夜景,也體現着重慶歡迎遠方來客的熱情,吊腳樓樓式建築,顯示着它的與眾不同,也展現出這座山城的獨特魅力。
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