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體、瘦金體進入書法國展,説明什麼?評委們可能妥協了
伴隨着當代書法40年的發展,作為書法創作風向標的國展也到了第12屆。在第12屆書法國展上,一些作品的入展很耐人尋味,比如純粹的柳體、瘦金體、歐體等楷書。
在12屆國展上,出現了之前國展上很難出現的字體——柳體、瘦金體。書法國展自從將邀請入展制度,改成投稿評審的形式以後,評選出來的作品總能引起大家的評議。一屆展覽當然不能符合所有人的審美旨趣,出現爭議也是很正常的。
自從第11屆國展開始,中國書協更加註重對經典、傳統書法的發掘,所以在評審中提出了“植根傳統,鼓勵創新,藝文兼備,多樣包容”的創作理念。從第12屆國展柳體、瘦金體作品能夠入展可以看出,中國書協對“植根傳統”的確貫得比較到位。
12屆國展上入展的這件柳體楷書,是一件純粹的、標準的柳體作品,無論結構、用筆,都不出柳公權之外。可以看出,作者對柳公權楷書研習的深入與紮實。
12屆國展上入展的這件瘦金體楷書,與柳體作品一樣,也是不參雜絲毫“雜質”的作品。宋徽宗的瘦金體也有兩種風格,一種是像《穠芳詩卷》一類的爽利勁健的作品,一種是類似於《閨中秋月帖》一類的更加妖嬈的作品。國展上這件更接近於後者。
12屆國展上這兩件作品給人以“寫得像”的印象。寫得像當然是功力的一種,它需要在正確理解原帖的基礎上,大量地進行臨摹練習。但除此之外呢?恐怕再也沒什麼可以為外人道的了。説白了,這兩件作品定多屬於臨摹之作,或者集字之作,在書法研習的道路上,並不是高等級的層次。
類似於柳體、瘦金體的作品,12屆國展上還有諸如褚遂良、歐陽通等基本屬於臨摹的作品。這些作品很傳統、很經典,但同樣不高級。一個人只要經過三五年,甚至一二年臨摹一個字帖,基本都可以達到相當的水準。
一個不需要付出太多時間,不需要太過於深入學習就能進入的展覽,能夠代表書法創作的最高水平嗎?難怪有人説:國展只是成為書法家的第一道門檻。
國展不能代表當前書法創作的高水平,這在業內很多人都認可:一個國展,參加的多是書壇新人,那些通過國展成名成家的書法家,在取得功與名後,大多不再投稿;國展上的新人固然衝勁很足,他們接觸書法的起點高、眼界開闊、思維活躍,在書寫技巧上表現出較強的功夫,但終歸有沉澱不足、浮躁虛浮之弊。
在11、12屆國展前,的確更注重有藝術性、有開拓性的創新之作,這為國展招來很多非議,一時間“醜書”“流行疏風”等批評甚囂塵上。這次國展柳體、瘦金體等作品的入展,大抵就是為了平衡而做出的決定。
國展評審有很規範的初評、複評程序,每件入展作品都不是一個評委所能決定的,他需要大部分評委的投票支持才能入展。類似的作品能夠入展,説明大多數評委對此是認可的。一般評審前都有個評審準備會,除了介紹評審流程、規則之外,還會給評審定個調子,12屆國展的調子,很可能就是一定要有能顯示出傳統的作品入展。
柳體、瘦金體這樣的作品,在往屆國展中入展的可能性很小,而這次能夠入展,大抵就是評委們為“正視聽”所作的妥協。
書法國展,可以作為一段時間內書法風氣的倡導者,也可以看作是幾年內書法創作取得成績的展示,但卻不可看作是書法最高水平的評比。如果我們這樣看,面對這屆國展上的柳體、瘦金體作品,就會明白中國書協的良苦用心——你們總是批評當前書法創作都是醜書,我就選幾個傳統書法的代表,看你還能説什麼。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