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四大園林之一的順德“清暉園”,去之前看過一些評價,諸如:“太小,不值得”或“除了門是真的全都是假的”云云,也曾猶豫去不去呢?
一趟遊覽之後結論:值回票價!
去之前先了解了一番園子的來歷,明朝末年,順德出了首位狀元——黃士俊,為了光宗耀祖,回家修建祠堂和宅院,在黃家祠的附近,建了閣樓並遍植花木。但到了清乾隆年間,家道中落,祠堂以外的範圍日漸荒廢,被進士龍應時購下。
後來,龍應時的兒子龍廷槐辭官回鄉,將年邁的母親接到園中伺奉,並將園子取名“清暉園”,取“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之意,經過了幾代人不斷規劃修整,園子定下了完整的格局。
民國時期,局勢動盪,龍氏後人避居海外,園子因無人打理而殘破,90年代政府撥專款重修。
在一古色古香的四角亭處,亭前的假山很有意思,覺得像什麼卻又講不出,懶得動腦便走近看簡介,上寫“獅山”,是和東莞可園“獅子上樓台”同為園林掇山的傑作,再次走近假山,嘿,這不就“猛獅回頭”麼?
假山旁邊便是竹苑,灰塑的楹聯是嶺南園林的一大特色,竹苑中多植觀賞類的竹子,從這裏開始便是主人居住的宅院部分。
清暉園的主體建築是“船廳”,是仿照珠江著名豪華畫舫“紫洞艇”而建的,為兩層樓舫,精巧的雕刻有種婉約的氣質,它本叫“小姐樓”,是園主為其千金所建。
抬頭望二樓,雖然早無佳人身影,還是讓人不禁想起“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船尾是“丫鬟樓”,船頭特意栽了一棵沙柳樹,樹邊還有一棵紫藤,形似一條栓船的纜繩,讓整個畫面頗有神韻。
之後便看到龍氏子弟的書房“惜陰書齋”和私塾“真硯齋”,能在如此清幽雅緻的庭院裏,花香鳥鳴中讀書,真是一件幸福事,我等只有羨慕的份。
流水聲處,見到一處假山,清暉園與一些嶺南園林不太相同的地方就是,南方很多園林重水輕山,潭、池類的水景較多,但清暉園在水景與山景之間取得平衡,儘管這些是人工拾掇的假山,但令景色不會有失衡之感。
想找個地方避避太陽,移步到一走廊中休息,卻被一扇窗驚豔了,這窗開的位置正對着外面的假山流水,長方形的窗剛好將景色收入其中,像極一幅掛在牆上的山水畫,主人家在小憩的時候開窗見景,那水流聲更平添了幾分身臨其境之感。
之後,便發現園中很多地方都用了此種手法,在很多地方開了各種形狀的“窗”,使人可以看到兩種不同的景觀,這種“漏窗”造景法可算是清暉園一大特點了。
尤其是在“半月亭”的旁邊,一排摺扇造型的窗,將園中風景“漏”了出來,就像一把把打開的扇面,畫滿了秀美的景緻,並且每一把“扇子”的景觀都不相同,甚至比走進去看到全貌更有意思。
而清暉園門窗的多樣也是一景,只需稍加留意,便可以看到各種造型遍佈園子,而在這些“畫框”前觀景,可謂移步換景,尤其喜歡拍照的話,可説它們都是園主為你精心設計好的畫面,另有一番趣味。
“沐英澗”也是另一處園中園的風景,這裏最有名的是清代完好保留下來的金色玻璃蝕刻畫,上面繪了“羊城八景”,也是園內現存不多得以完整保留下來的原裝物件了,這種從歐洲進口的套色玻璃,全靠古代的車磨、手繪工藝製出,以前這樣的西洋玩意兒也只會出現在達官貴人的豪宅裏,最讓人稱奇的還是它們竟然在那戰亂年代沒有絲毫破損。
現在,這幾塊幸運的玻璃已屬“國家一級保護文物”了。
從“沐英澗”出來,就到了狀元樓,裏面有黃士俊的銅像,但我想這樓以前應該不是叫這名字吧,龍氏後人可不會在自己的園子裏建一座樓來紀念前主人。
迂迴曲折,出園時沿着西南方的荷花池一路觀賞,竟然又走入了一片園中園,沿途所見印象較深的是灰塑,這種工藝也是當地一絕,不但門口的楹聯、門拱,連栽花種樹的碩大花盆都四周圍滿了灰塑圖案,每一幅都是一個故事。
而在這裏看到的一幅“白木棉九魚圖”灰塑,畫中魚兒塑得生動可愛,甚是惹人喜歡。
而在不遠處,就看到了清暉園的古舊門口,這是園中保留得最古老的門口,園子又一處原裝的“古蹟”,突然恍然大悟,有人説“除了門之外都是假的”,便是指的這座古門,卻從這個樸素的門口也看出園主人不張揚的性格。
出了園子,若説整個園林的景色如何,四個字形容便是“質樸雅緻”,而其中印象最深之處,莫過於多不勝數的“漏窗”了,它們就像園林之眼,讓園子變得靈動起來,讓人可以通過這些“畫框”窺見整個園子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