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城,經過時代的變遷,很多遺蹟都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我們只能從古文中的隻言片語瞭解到它的存在。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詩詞中都提到了“樓蘭王國”。樓蘭是一座古國,只存在了800多年,可它的名氣卻十分大,成為了史學界研究的重點
一直以來,樓蘭古國都保留着它神秘的面紗,有着無數關於它的傳説,人們渴望到這個消失的國度中一探究竟。雖然已經發現了樓蘭的遺址,但去看過的人卻很少。延伸閲讀:樓蘭遺蹟,地處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處。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王昌齡的這句詩“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讓無數人感到疑惑,神秘的樓蘭究竟做了什麼,讓漢人厭惡,非要“不破樓蘭終不還”?
01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根據史料記載,樓蘭古國是一個小國,在西漢時期它的規模相當於如今的一個鎮那麼大。雖然是個小國,但它卻是西域最繁華的國家之一。
因為樓蘭古國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是重要的補給基地。而且它位於交通樞紐地帶,也是兩國交戰的緩衝地帶,可以説如果誰能控制樓蘭,就等於拿到了主導權。不過在漢朝之前,中原對這個小國可以説並不瞭解。漢武帝繼位後,派使者張騫出使西域,之後每年來往絲綢之路的使者絡繹不絕,而且都會經過樓蘭,這才讓中原對這個古國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02成為“牆頭草”
我們都知道,漢朝時期中原最大的敵人就是匈奴,經常騷擾邊境。漢武帝雄才大略,想要征服匈奴,以絕後患。在這場戰爭中,樓蘭則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雙方都想先佔領樓蘭。而樓蘭作為一個小國,夾在漢人和匈奴之間,左右為難,搖擺不定,這種做法也給漢武帝討伐匈奴的戰略帶來很多麻煩。樓蘭王兩面討好,都不敢得罪,無奈之下只好把兩個兒子一個送到中原,一個送到匈奴,做起了牆頭草。
他這種做法雖然可以給樓蘭帶來短暫的和平,但也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樓蘭王去世後,匈奴搶先一步把樓蘭王的兒子送回國,並扶持他成為新的樓蘭王。因為在匈奴長大,這位新的國王自然和匈奴比較親近,還出現了劫殺使臣的現象。當時漢昭帝繼位,對於樓蘭這種反覆無常的做法,大漢忍無可忍,於是又策劃了一次行動,準備永除後患。這次的行動並沒有出兵,而是智取。
03“不破樓蘭終不還”
漢昭帝派大將軍霍光去解決樓蘭問題,傅介子自告奮勇,帶着幾位勇士前往西域,準備刺殺樓蘭王,並且要“不破樓蘭終不還”。傅介子帶着大量金銀珠寶,並大肆宣揚要把這些財寶賜給西域諸國。樓蘭王信以為真,滿懷欣喜的準備好酒好菜招待傅介子。趁着酒酣之際,傅介子將其刺殺,隨後便召集文武大臣,告知樓蘭王已經被處死,勸他們歸降大漢。因為大漢的國威,反對勢力也不敢造次,便很快控制了樓蘭。之後當初留在大漢的質子成為了樓蘭國的新任國君,並將樓蘭改名為鄯善國,從此樓蘭古國這個名字便消失了。而傅介子也一舉封侯,“斬樓蘭”還成為了一個典故。
隨着時間的推移,西漢漸漸落寞,中原羣雄割據,與西域的聯繫逐漸變少。直到北魏的太武帝繼位,為了更加暢通的連接中原和西域,滅掉了樓蘭。從此,樓蘭古國就徹底退出了歷史的舞台。隨着朝代的更替,曾經創造過輝煌文明的古國被埋沒於地下,消失在了茫茫大漠裏,直到二十世紀初,它的遺址才被發現。
不得不説,樓蘭劫殺汗使,商客,還有牆頭草行為,確實讓漢人十分厭惡。但是話説回來,這個並不強大的小國成為各政權覬覦的對象,在夾縫中求生存,也實屬不易。説到底,樓蘭古國承載了太多的歷史包袱,其實也身不由己。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