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道拐:令人驚心動魄抗戰公路,曾神秘消失,苦尋8年終覓得

大家好,我們的思淼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二十四道拐:令人驚心動魄抗戰公路,曾神秘消失,苦尋8年終覓得
“晴山千峯翠,隆地萬物華”。晴隆古稱安南,歷史悠久、景色優美、物產豐富、文化獨特、交通便捷。這裏有一條雄奇險峻的公路依山勢而建,就是著名的晴隆二十四道拐。
二十四道拐:令人驚心動魄抗戰公路,曾神秘消失,苦尋8年終覓得
貴州晴隆二十四道拐景區全稱貴州晴隆史迪威二十四道拐遺址公園由二十四道拐公路、觀景台、安南古城、美軍加油站、馬幫山寨、史迪威小鎮等組成。其中二十四道拐公路是景區核心部分,雄奇險峻,是著名的史迪威公路的標誌路段,全長4公里,寬6米,第一拐到第二十四拐直線距離350米,垂直高度250米,坡傾角60度。抗戰期間,成為盟軍中緬印戰區交通大動脈,是中美軍民團結抗戰的象徵,被譽為抗戰的生命線。
二十四道拐:令人驚心動魄抗戰公路,曾神秘消失,苦尋8年終覓得
24道拐在歷史上的作用
24道拐古稱鴉關,是古代茶馬古道入滇進川必經之地,地勢險要,戰略區位極為重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昔日的鴉關之雄險,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明朝詩人周文化途徑“鴉關”時,被其雄、奇、險、峻而震撼,留下千古名句:“一為行省衣冠地,便是雄圖鎖鑰關”。24道拐原有飲馬池、涼亭,明參政林喬南曾在飲馬池壁題詞“鳥道千重”,清雲貴總督蔡毓榮題“且以飲人”4字,抗戰時期修公路被毀。
二十四道拐:令人驚心動魄抗戰公路,曾神秘消失,苦尋8年終覓得
“24道拐”公路神秘地消失了?
據當地導遊介紹: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張出自美國隨軍記者之手的中國公路照片,被世界各大媒體反覆轉載。戰後美國出版的《醋瓶子喬的戰爭》(“醋瓶子喬”是美軍將領史迪威的綽號)一書的封面,也採用了這張照片。照片上的公路被稱為“24道拐”公路,媒體和專家都聲稱這是滇緬公路上的一段,但究竟位於什麼地方,誰都説不清。在二戰期間承載了無數軍用物資運輸,為二戰勝利作出重要貢獻的這條公路究竟在哪裏?半個世紀以來,不斷有學者在雲貴兩省尋找未果。“24道拐”公路聲名遠播,在現實中卻神秘地消失了……
二十四道拐:令人驚心動魄抗戰公路,曾神秘消失,苦尋8年終覓得
從上世紀80年代起,雲南二戰學者戈叔亞開始研究滇緬公路歷史。但是,他原本認為在雲南境內的“24道拐”公路卻始終找不到蹤影。此後,戈叔亞花費8年時間苦苦尋覓。他走訪歷史學家和許多二戰老兵,並沿着滇緬公路進行了無數次實地考察。他甚至跑到緬甸臘戍,還從雲南邊境的畹町沿史迪威公路經緬甸八莫到達密支那,卻始終一無所獲,照片與實地對照,總是相差甚遠。2001年底,戈叔亞偶然得知,“24道拐”公路在安南。“安南”是貴州晴隆縣的舊稱。於是,戈叔亞踏上了開往貴州的列車。2002年,經過實地考察,戈叔亞向新聞界宣佈了自己的發現,終於揭開了“24道拐”公路神秘的面紗,它就位於貴州晴隆縣。
二十四道拐:令人驚心動魄抗戰公路,曾神秘消失,苦尋8年終覓得
我有幸九月末參觀了這條抗戰生命線,這條公路在無人機的航拍下,拐來拐去,拐出了二十四拐,藏於密林之中,非常震撼!由於這個故事説來話長,還是簡短介紹一下,如果你對這段歷史感興趣,可以去看一部32集電視連續劇《二十四道拐》劇裏展現了當時負責指揮緬甸戰役的史迪威將軍開始了整訓中國軍隊、打通史迪威公路漫長而艱苦的旅程。
二十四道拐:令人驚心動魄抗戰公路,曾神秘消失,苦尋8年終覓得
這裏還是《二十四道拐》電視劇拍攝的場景之一。為了讓大家能在此體驗到不同的感受而建造了很多活動場地。有:野外露營、燒烤屋、青少年户外運動場地等;讓遊客們有一種遠離城市喧鬧的輕鬆釋懷。有機會可以去參觀體驗一下。
二十四道拐:令人驚心動魄抗戰公路,曾神秘消失,苦尋8年終覓得
二十四道拐:令人驚心動魄抗戰公路,曾神秘消失,苦尋8年終覓得
作為世界史上有名的“史迪威公路”形象標識的“二十四道拐”抗戰公路,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見證,是中美軍民團結抗戰的象徵,在公路修築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歷史考古價值。
二十四道拐:令人驚心動魄抗戰公路,曾神秘消失,苦尋8年終覓得
特別難能可貴的是,由於公路改道,這一段“24道拐”完整地保存了它的歷史原貌,使其歷史價值更為顯現。更被列為著名的“金州十八景”之一。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12 字。

轉載請註明: 二十四道拐:令人驚心動魄抗戰公路,曾神秘消失,苦尋8年終覓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