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塘裏村:空心村變“寶藏村”

閩侯塘裏村:空心村變“寶藏村”

山清水秀的塘裏村。

黃泥的牆、烏黑的瓦、斑駁的門,訴説着歲月悠長;一條石板小路,蜿蜒而上,屋舍、菜地分設兩旁。遠處雞犬相聞,炊煙幾縷;近處流水潺潺,廊橋橫陳……這些勾勒出“小橋流水人家”的田園美景。

這裏是閩侯廷坪鄉塘裏村——村子充分發揮青山綠水的資源稟賦,發展休閒旅遊業;村民發揚“紅旗渠”精神守望相助,振興鄉村。

閩侯塘裏村:空心村變“寶藏村”

房前屋後種着油菜花。

凸顯特色

打造深山“寶藏村”

塘裏村距離福州市區約100分鐘的車程。地處深山的它曾經是一個不太為人所知的偏僻之處。然而,如今這裏已然成為令人着迷的“寶藏村”。

剛入村口,便可見綠水青山環繞着黛瓦白牆。步步深入,一路皆是美景。保存良好的古民居依山而建、臨水而設,堆疊出一幅錯落有致的美麗圖畫;依山傍溪的紅旗渠,形成了一處“渠在天上走,溪在地下流”的獨特人文景觀;古樸精緻的塘裏廊橋如長虹卧波,橫跨在溪流兩岸,動靜交融、相映成趣……這幅美麗的“畫卷”給這個古村抹上詩意盎然的底色。

除了觀日出、看晚霞、賞雲海外,遊客在塘裏村還能進行竹漂、皮划艇等親水活動。這裏還是星軌星空攝影、銀河攝影等微光攝影的好去處。

塘裏村的古樸韻味和旖旎風光,不僅讓遊客流連忘返,還吸引各類教育機構來此開展寫生、攝影等夏令營活動。閩江學院、福建農林大學也相繼在此建立了大學生研學、遊學基地。

憑藉多年從事園林綠化工程的經驗,塘裏村村支書鄭能存深知耗巨資用鋼筋混凝土大興建築,不僅與田園風光格格不入,也難以長久吸引人氣。鄉村振興就應該凸顯當地特色,讓遊客體驗鄉村田園慢生活。

閩侯塘裏村:空心村變“寶藏村”

廊橋修舊如舊。

村民一心

發揚“紅旗渠”精神

2018年之前,塘裏村老人空巢、產業空乏,年輕一代外流,儼然一副“空心村”的模樣。2018年,瞭解村裏的山水環境、古廊橋、古民居等情況後,塘裏村村兩委認為,只有人員流動,才能帶動鄉村發展。為此,該村重新修復村裏有近百年曆史的廊橋,將把它打造成一處網紅打卡點列為首要任務。但是,村裏60歲以上的老人佔了七成,不僅勞動力嚴重不足,而且修復資金短缺。

“勞力不夠,我們就做義務工”“資金不夠,我們就就地取材”……廊橋修復的消息傳出後,少則300元、多則3000元,村民紛紛力所能及捐錢,僅5天時間籌到了近9萬元。為了彌補剩下的資金缺口,村民積極參與到捐物、做義務工的隊伍中去。比如,每天來做義務工的依伯們換了一批又一批,確保工程不停工;婦女們不時送來茶水點心犒勞施工人員。一些廢棄老屋的構件也被重新利用,作為廊橋修舊如舊的材料,用以節省開支。

閩侯塘裏村:空心村變“寶藏村”

泛舟看風景。

“這一幕讓我想起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們村民為了改變農村缺水缺電的舊面貌,同工同酬,歷時5年在懸崖峭壁上劈山鑿石,人工修建‘紅旗渠’的火熱場面。那股團結勁頭讓我們塘里人倍感自豪。”時任塘裏村村委會主任鄭心光説,僅用時一個月,村裏這座有近百年曆史的廊橋不僅修舊如舊,還多了一個濱水平台,成了不少攝影愛好者的取景佳處。塘裏溪兩岸合計300多米的景觀護岸,也是村民們不計報酬,通過自己的雙手,用鵝卵石一塊一塊壘砌而成。

在接下來的鄉愁改造、2021年閩侯縣鄉村振興試點村等鄉村提升工程中,“紅旗渠”精神總能讓塘裏村村民們守望相助。塘裏村內實施的每一個鄉村振興項目,總能收穫超越工程預算金額的實際效果。

2020年,塘裏村獲評省級鄉村旅遊特色村。

閩侯塘裏村:空心村變“寶藏村”

老屋改為茶室供遊客免費使用。

蝴蝶效應

振興舉措連連

“塘裏村的持續質變引發了一連串蝴蝶效應。”廷坪鄉黨委書記陳銘説。

2019年,通過邀請福建農林大學教授等專家共同探討,塘裏村制定了《閩侯縣廷坪鄉塘裏村“溪塘里美”項目建議書暨可行性研究報告》,由此開始向休閒旅遊產業帶動村民共同富裕的特色路徑出發。

同年,塘裏村成立了福建省溪塘里美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有機蔬菜,結合土雞、土鴨、黃牛、本地山羊等農牧產品,建設“溪塘里美”產業園,打造生態觀光旅遊品牌。目前,村裏已有21户村民與該公司合作。“公司+農户”模式,成功為18名困難羣眾提供就業崗位和技術指導,每户村民年增收約3萬元。

閩侯塘裏村:空心村變“寶藏村”

閩侯廷坪鄉塘裏村充分發揮青山綠水的資源稟賦,發展休閒旅遊業。記者 石美祥 攝

2020年11月,塘裏村村兩委與閩江學院簽訂合作協議,挖掘村裏的畲族傳統元素,開發文創產品及畲族服飾,創作刺繡鏡子、刺繡包裝、抱枕等文創產品。並且,學院師生還對村民開展“輸血式”培訓,幫助村民掌握技術,共同打造富有畲族特色的文創產品。

現如今,以塘裏村為基點之一,由廷坪鄉黨委、政府牽頭建設的“廷坪鄉汶合至塘裏鄉村振興示範帶”項目雛形初現。

陳銘表示,未來塘裏村黨支部將領辦閩侯縣森林人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動員村民入股,以“生態農業公司+合作社+農户”的模式,發展優質高山無公害果蔬種植、牛羊養殖等,推動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同時進一步健全登山步道、露營平台、休憩平台等基礎設施,打造房車基地,增強旅遊功能,將老舊房屋改造為特色民宿,喚醒農村沉睡資源。

交通小貼士

從福州市區出發,經福州繞城高速、京台高速,再走縣道114、115可至閩侯塘裏村。(記者 陳木易/文 石美祥/攝)(福州晚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97 字。

轉載請註明: 閩侯塘裏村:空心村變“寶藏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