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全球最壯觀的有蹄類動物大遷徙之一。世界自然遺產地——可可西里的藏羚羊近日結束了今年的大規模遷徙產仔。記者從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獲悉,產仔結束的藏羚羊從7月16日開始回遷至原棲息地。
每年5月至7月上旬,來自西藏羌塘、新疆阿爾金山以及青海三江源和可可西里保護區內的數萬只藏羚羊,會前往海拔4800米的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等地產仔。產仔結束後,母藏羚羊帶着年幼的小藏羚羊回遷,上演“返鄉”大潮。
藏羚羊自在地棲息繁衍背後,是“護羊人”的精心守護。
在荒蕪與蒼茫的無人區,可可西里人在世界屋脊守護淨土。
海報攝影:薛玉斌 海報製作:陸燁
護佑生命的旅程
高原初秋,可可西里腹地,原野連着天空,湖泊鑲嵌大地,藏羚羊在狂奔,野犛牛回首遠望。
可可西里平均海拔4600米,年平均氣温在零下4到10攝氏度之間,最低氣温低於零下40攝氏度。雖然這裏海拔高,氣温低,空氣稀薄,卻是野生動物的樂園,藏羚羊、野犛牛、藏狐、棕熊等野生動物在這裏棲息。
8月16日,2021年可可西里藏羚羊回遷結束,總共3874只進入可可西里產仔,回遷6185只。
藏羚羊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千百年間,藏羚羊在這塊廣袤的地球“第三極”縱情馳騁,繁衍生息。位於三江源腹地的可可西里既是藏羚羊的棲息地,也是藏羚羊的產仔地,這裏完整保存了藏羚羊全生命週期自然進程。
這是2020年7月7日在可可西里卓乃湖區域拍攝的藏羚羊。 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小藏羚羊一出生就融入到可可西里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由於它的皮毛顏色和卓乃湖大地顏色更為接近,每當有天敵來襲,小藏羚羊就會緊緊趴卧在地面,和大地偽裝在一起。
藏羚羊生性膽小,特別是遷徙中的藏羚羊,對周圍人類活動和天敵極為敏感。
藏羚羊遷徙時會途經青藏公路,這對它們來説是個挑戰。
為做好藏羚羊遷徙產仔期間的保駕護航,遷徙期間,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以可可西里五道梁保護站為主的各基層保護站採取交通管制、禁止鳴笛、巡護救助等措施,讓藏羚羊安全通過青藏公路。
在可可西里索南達傑保護站,修建了野生動物救助中心。巡山隊員們義務當起“奶爸”,照顧着與羊羣走失、失去“媽媽”的藏羚羊幼仔。
救護中心還有個可愛的名字——藏羚羊“幼兒園”。
2020年7月8日,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長江源園區可可西里管理處卓乃湖保護站的工作人員才文多傑在給一隻藏羚羊幼仔餵奶。 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槍聲,擊碎“少女”美夢
可可西里是蒙古語,意為“美麗的少女,青色的山樑”,這塊聖潔的土地確實有一顆多變的少女之心。這裏一年見四季,十里不同天,在內地炎熱的六七月,這裏經常飄着鵝毛大雪。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種叫作“沙圖什”的奢華披肩在歐美市場走俏。大量人員湧入可可西里,這裏面臨着千百年來最嚴重的危機。
最讓人擔憂的是,越來越多盜獵者把槍口對準藏羚羊。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資深科學家喬治·夏勒説,20世紀80年代後期藏羚羊慘遭殺害,它們的皮毛被走私後在印控克什米爾等地做成高級絨製品,暢銷歐美。
他説,一條在波斯語中叫作“沙圖什”的絨製品需要3-5張藏羚羊的皮毛,每條沙圖什絨製品可以賣到1.3萬英鎊。
1994年1月,時任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委副書記、治多縣西部工委書記的傑桑·索南達傑和4名隊員在可可西里抓獲了20名盜獵分子,繳獲了7輛汽車和1800多張藏羚羊皮,在押送歹徒途中,遭遇襲擊壯烈犧牲。
“90年代,中國在青藏高原開展反盜獵武裝鬥爭,政府的強硬舉措保住了藏羚羊的性命,而我本人也是最早在國際社會呼籲停止沙圖什貿易的人。”喬治·夏勒説。
1996年,可可西里省級自然保護區掛牌成立。第二年,保護區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此後,中國政府不斷加大對可可西里保護力度,青藏公路沿線保護站逐步建立完善,並明確了反盜獵盜採的巡山制度。
世界自然遺產地成生態之窗
寒風中,可可西里巡山隊員們將食物、棉被、油料等物資放進車內,出發前,大家互相擁抱,行貼面禮,眼裏飽含淚花。
又是一次巡山的旅程,同事和家屬們已排成一隊,為巡山隊員送行,多少年來,這已成為規矩。
“巡山的日子,就是將褲腰帶系在脖子上孤獨行走在無人區的日子;巡山的日子,就是每次進去,能不能出來都不知道的日子。”隊員們説。
夏季沼澤泥濘,大河攔道;冬季冰封雪凍,呵氣成霜。每次外出,為了減少負重,隊員們會盡量少拿些飲用水,冬天還好説,隊員們可以鑿冰取水,到了雨水豐沛的夏季,隊員們喝的水半層都是泥沙。
吃飯也是件困難事,到了冬天,很多藏族巡山隊員想帶點高熱量的酥油,在寒冷的户外,酥油凍得像石頭一樣堅硬。
一代代可可西里人在青藏高原扛起生態文明大旗,執着守護可可西里。
7月7日,在可可西里索南達傑保護站野生動物救助中心,可可西里巡山隊員按照風俗,在即將回歸大自然的藏羚羊額頭上塗抹酥油表達祝福。 新華社記者 張龍攝
2016年,青海省肩負起國家生態文明改革先行先試的重要任務,在三江源地區大膽嘗試、探路國家公園體制,描繪了改革藍圖和實現路徑,制定了生態文明建設總體方案,成為全國第一個出台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設計圖”和“施工圖”的省份。
2017年7月7日,位於三江源的可可西里,成為世界自然遺產地,這更是青海向世界做出的保護生態的莊嚴承諾。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最新發布,近年來隨着生態保護和打擊盜獵力度的加強,中國藏羚羊數量已從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不足7萬隻,增加至目前的約30萬隻,從瀕危物種降為近危物種。
總策劃:趙丹平
監製:閔捷
統籌:衞鐵民、劉愷
記者:李琳海
視頻記者:趙玉和
編輯:閔捷
新華社對外部、新華社青海分社 聯合制作
中國故事工作坊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