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梁思成遺憾的趙州橋,歷經千年風雨,多次修繕是大喜還是大殤?

讓梁思成遺憾的趙州橋,歷經千年風雨,多次修繕是大喜還是大殤?

"水從碧玉環中過,人在蒼龍背上行",橋作為常見的建築物,它不僅有疏通河流,便利交通的功能,還承載着許多文化意義,成為民間或文人讚美的對象。

揚名中外的趙州橋位於河北石家莊。它秀麗古老,是中國有名的橋樑,它深受讚譽,包含了古代人民高度的智慧。

趙縣一帶甚至有起源於趙州橋的各種傳説,可見趙州橋在民眾心中是一座帶有神秘色彩的重要建築。那麼這一傳奇又惠及羣眾的橋樑如今是何等面貌呢?

讓梁思成遺憾的趙州橋,歷經千年風雨,多次修繕是大喜還是大殤?

一、疏通交通的重要工程

趙州是南北交通要塞,作為樞紐連接南北兩方,北上可達重鎮涿郡,南下直抵京都洛陽。人行、貨運的需求量都非常大。可是有中間一條洨河堵塞了南北運輸。若

水路通過,僅僅靠船隻運輸速度慢、貨運量小。遇上汛期,洪水更是中斷了交通。於是隋代政府決定在河上興建一座橋方便通行。

當時受命造橋的為工匠李春。經過考察,李春與工匠們挑選了兩岸較為平坦的兩地作為落腳點。但在設計橋樑形狀時工匠們遇到了大難題。

河流跨度達到了四十米,若按照當時一貫的設計修建為半圓形拱橋,則大大增加了橋樑坡度,路程過長,不能實現方便運輸的初衷,且施工時危險性大,不易建造。若不採用半圓形設計,河流又難以通過橋樑,遇暴雨易形成澇災。

讓梁思成遺憾的趙州橋,歷經千年風雨,多次修繕是大喜還是大殤?

最後,工匠們擬定採用圓弧拱橋形狀來建造橋樑。這種形態的橋樑同時實現了坡度小、跨度大的優點。使來往行人便於通過,同時縮減了施工用料。

其次,橋下的形態為一個拱形大橋洞左右兩邊各附帶兩個圓形的小橋洞,這種設計優點在於水流正常時河水經大橋洞流過,洪水時小橋洞加速排澇。

公元605年趙州橋竣工,是一座全部用石頭砌成,沒有橋墩子的橋樑。趙州橋的修建為運輸節約了大量成本,密切了南北來往,惠利周邊民生。

讓梁思成遺憾的趙州橋,歷經千年風雨,多次修繕是大喜還是大殤?

二、多次修繕的趙州橋

修建趙州橋並非一勞永逸的事,人馬通行,河水衝擊。隨朝代更替的趙州橋前後共修繕了有七次。1953年至1958年,國家文物部文物管理局等單位派出相關人員對趙州橋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修整。

經過對河流地質、水文、石拱、墩台的考察,專家組在拱背與護欄之間補齊蓋板,使蓋板與拱石貼合以修整拱背,在橋下加設防水層以防腐蝕。這次大修工程,可以説是極大程度上保持了橋體雄偉秀麗的風貌。

1933年橋樑專家梁思成在橋樑及周圍進行原地測繪考察,發現橋體部分有外崩的趨勢,但修繕計劃卻被抗戰打斷。

讓梁思成遺憾的趙州橋,歷經千年風雨,多次修繕是大喜還是大殤?

直至建國之後,此次修繕計劃又提上日程,但梁思成又有了不同意見,他建議以"壓力灌漿"代替"幹擺砌築",但由於經費緊缺,未能實現完美修橋願望。

橋體翻新雖為必然趨勢,但卻讓梁思成感到痛心,他認為,把文物修復地十分完整,並不是真正保護文物的做法,文物早就已經失去了歷史價值。

"直至今天,我還是認為把一座古文物建築修得煥然一新,猶如把一些周鼎漢規用擦銅油擦得油光晶亮一樣,將嚴重損害到它的歷史、藝術價值。在趙州橋的重修中,這方面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這不能説不是一個遺憾。"

但結合當時的歷史條件,工業農業都需大量資金投入以振興,此種修繕方法雖不十分完美,卻也是拮据條件下的迫切方案。由於當初資金有限,趙州橋藝術價值的修復建議並未受到重視,這是梁思成的"心痛"。

三、千年趙州橋

如今,趙州橋仍然屹立在趙州。以橋為中心建立了一個公園。橋北樹立着工匠師李春的雕像。李春的雕像在繁花綠葉叢中守護着趙州橋。古樸的氣息與現代的活力碰撞,雖早已不是當年模樣,但也迸發出一種別樣的風味。

趙州橋被後人譽名為"天下第一橋",其所包含的造橋工藝,中國人民的勞動與高度智慧,都是當時最先進的。趙州橋雖深受美譽,但橋的文化保護仍是引起人們討論的一大分支點。

讓梁思成遺憾的趙州橋,歷經千年風雨、受到多次修繕,究竟是趙州橋的"大喜"還是"大殤"呢?這座經歷了千年風雨的橋樑飽經風霜。近現代的一次大修,橋體雖然得到了穩固,但造橋工藝,文化底藴都未得到傳承。

讓梁思成遺憾的趙州橋,歷經千年風雨,多次修繕是大喜還是大殤?

正所謂"白馬非馬",經歷多個朝代修繕的趙州橋,又怎會是當初的趙州橋呢?由此也引申出梁思成矛盾的兩點:不修復橋樑,絕對是痛失文物的做法,若説修復橋樑,橋上的浮雕花紋,用料工藝都隨着時代更替,真要按照古法工藝修繕,究竟又按哪個朝代修復呢?

可以説,最近的一次大修,是必然趨勢下比較保守的做法。文化遺物的保護從古至今都是一個難題,在趙州橋身上便是明顯的驗證。究竟按復原性還是完整性保護,顯然出現了較大的矛盾。可以説,修繕計劃雖然對趙州橋造成了一定的損害,但是在文物保護上總體還是有利的做法。

按可持續發展來修復顯然是較為中肯的辦法。一個城市,看它如何對待過去,便可知它的未來。令人欣慰的是,如今越來越多的城市注重文化遺物的保護。宣揚文物的保護,才能使傳統文化得到傳承。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63 字。

轉載請註明: 讓梁思成遺憾的趙州橋,歷經千年風雨,多次修繕是大喜還是大殤?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