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喪鐘”,美國沉重的悼念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李志偉】2月22日,美國華盛頓國家大教堂敲響500次鐘聲,鐘聲飄向遠方,整整持續了50分鐘。每一聲鐘聲都代表1000個死於新冠肺炎的美國人。當天,美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跨過了50萬大關。儘管華盛頓國家大教堂疫情期間暫停對外開放,但是仍有許多人來到教堂旁邊的草坪前,望着教堂。當鐘聲響起時,一些人在大教堂前相擁以相互慰藉。華盛頓國家大教堂介紹説,舉辦這一敲鐘儀式是為了哀悼逝者,也是為了祝福人們的生活並帶來複蘇的希望。
事實上,華盛頓國家大教堂每次舉行葬禮的時候,都會敲響這口名為“波爾東”(Bourdon)的12噸重青銅鐘,因此該鐘也被坊間稱為“喪鐘”。“波爾東”其實是華盛頓國家大教堂著名鐘琴的組成部分。這一鐘琴由英國拉夫堡約翰·泰勒貝爾鑄造廠打造,由53口鐘組成,總重64噸,是世界上第三重的鐘琴。鐘琴中最重的是“波爾東”,該鐘的直徑長達8英尺8英寸(約2.6米);最輕的只有17磅(約7.7公斤)。每個鐘上都刻有聖經節選。鐘琴是美國一位名叫貝茜·J·基比的女士為紀念自己的祖父母,於1963年捐給大教堂的,被安裝在大教堂的塔樓之中。
如何讓這個龐然大物奏出美妙的音樂呢?原來每一口鐘都通過繃緊的鋼索以及槓桿和滑輪等連接到一個類似於鋼琴的樂器上。不過彈這架“鋼琴”要用的不是手指,而是拳頭。演奏者每擊一下琴鍵,琴鍵通過鋼索帶動鍾裏面的“鍾舌”奏出曲子。在這個過程中,鐘身是不動的,動的是“鍾舌”。大教堂安裝鐘琴房間的牆壁上有很多窗口,因此鐘聲能傳到很遠的地方。
當美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超過20萬、30萬、40萬的時候,華盛頓國家大教堂分別敲響“波爾東”200次、300次、400次,但敲鐘間隔的時間卻越來越短。對大教堂來説,敲響“喪鐘”不僅是為了悼念亡者,也是為了在重要的日子銘記美國曆史。2019年8月25日下午3時,鐘聲在大教堂附近迴響,以此紀念1619年首批抵達北美的非洲奴隸。2019年4月,法國巴黎聖母院突遭大火,屋頂和塔尖被燒燬。為顯示和這座“姐妹教堂”的友誼,華盛頓國家大教堂敲響“波爾東”鍾。同年10月3日,為紀念拉斯維加斯槍擊案的遇難者,“波爾東”鍾再次長鳴。
除了鐘聲之外,華盛頓國家大教堂還用燈光投影進行紀念活動。去年4月,該教堂在一週的時間裏,每晚將藍色燈光投射到教堂上,並用白色燈光寫上“謝謝”,以感謝在疫情中辛苦付出的醫護工作者。這些舉動都給了處於疫情中的人們以鼓舞和希望。
華盛頓國家大教堂坐落於華盛頓特區西北方向。該教堂正式名稱是聖彼得和聖保羅大教堂,始建於1907年,建築工程持續了83年,直到1990年才完全竣工,美國前總統老布什出席了竣工典禮。這座哥特式建築有着精巧的拱門、高聳的塔樓、複雜的雕像、華麗的彩窗。其中有一扇“太空窗”,上面鑲嵌了阿波羅登月任務採集的一小塊月球岩石。這座白色外立面的教堂四周是開闊草坪,樹蔭環繞,被評為美國最美的教堂之一。該教堂是美國第二大教堂,全世界第六大教堂,也是華盛頓特區第四高建築物。
雖然美國憲法上明確要求“政教分離”,但華盛頓國家大教堂在美國的政治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象徵意義。該教堂舉辦過4位美國總統的國葬以及眾多政要、名人的悼念儀式。該教堂院長蘭道夫·霍勒里斯説:“每當我們在這裏舉行葬禮時都響起鐘聲,這是一種深刻的共鳴,象徵着哀悼和悲傷。”
現在,華盛頓國家大教堂仍沒有對公眾開放。但在疫情之前,該教堂是可以免費參觀的。大教堂每年會迎來70萬到80萬名遊客,其中很多人來這裏不僅僅是為了宗教體驗,也是為了欣賞遍佈大教堂的藝術品。很多人都會去位於地下的商店,那裏出售以教堂為主題的領帶、書籍等紀念品。
不過,教堂安設鐘琴的塔樓是收費的,人們需要支付40美元才能進去。雖然收費,但卻物有所值。到敲鐘室需要攀爬333個台階,旋轉樓梯狹窄又陡峭,但登上鐘樓後眼前風景豁然開朗。站在這裏,人們能夠將波多馬克河與其他地區的美景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