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道上的明珠

徽州古道上的明珠

許村遠景
許 琦攝

徽州古道上的明珠

許村村民排練舞大刀
許 琦攝

江南連綿數日的冬雨打濕了許村,雨水沿着老宅的檐瓦傾瀉而下,順着古巷裏的青石板匯入曲折的水圳裏。沿溪而下,映入眼簾的是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羣。高陽廊橋橫卧在碧水之上,橋盡頭矗立着一座歇山頂八角亭,微風拂過,懸掛在亭閣檐邊的風鈴叮噹作響。

安徽歙縣許村地處黃山主脈箬嶺南麓,村落佈局依據徽州傳統的“風水”理論,枕山面水,隨形就勢,至今仍保留“倒水葫蘆”的基本形態。1500多年來,許氏家族在這裏繁衍生息。

進入臘月,年味撲面而來,家家户户壘着高高的柴火堆,村民許國良宰了自家養的一頭豬,準備開始醃肉。“我家豬不喂飼料的,一年就養一頭,自己吃,不賣。”一邊説着,許國良燙了兩個醃菜粿,遞給來家裏做客的鄰居。

“許村是一個典型的徽州古村落,這裏旅遊開發不多,商業氣息不濃。許村由10個自然村組成,村村相連,綿延十里,民風淳樸。”許村鎮黨委書記何建中説,許村鎮下轄5個行政村,其中以許村歷史文化積澱最為深厚。

歷史上,這裏是徽州府的北向門户。許村鎮尚存一條青石板鋪就的古道,始建於隋,後經歷代修繕,至明代中期已為通衢。這是當地人北上經商、考舉的必經之路,沿途每隔二里半設有涼亭,供行人車馬歇腳。沿着古道蜿蜒上山,兩側竹海成蔭,山澗淙淙,雲霧繚繞,千百年來軍民官商、轎馬車駝的影像彷彿重現眼前。

安徽省徽學會理事許琦就是從這條古道走出去的許村人。據她介紹,徽商在明中葉達到鼎盛,箬嶺古道成為運輸糧食、鹽和山產的交通要道,大大促進了皖南山區與外界的交流。坊間流傳“蕪湖商販到徽,為期不過十日”。依託這條古道,許村殷繁一時。

“從許村走出去的徽商很多,史料記載的就有15個富商。最成功的要數鹽商,他們成功的訣竅是‘賈而好儒,儒商互濟’。許村人深受儒家文化薰陶,兩淮鹽運使許家澤一門曾出了5個博士。”許琦説。

在外經商的許氏族人發達後榮歸故里,大興土木。每一幢宅第都記錄着主人創業的故事,其中以茶商許聲遠的私宅最為氣派。

許聲遠宅是一幢三進三開間的二層房屋,前進為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所建,後進為民國十七年(1928年)所建。前進木雕極為精美,前廊隔屏與窗欄處雕飾花鳥魚蟲,移步換景,猶如置身於大自然的畫廊中。槅扇上雕有八仙手持法器,有驅惡辟邪之意。後進吸取了西洋建築的風格,木雕搭配玻璃窗,門上的木栓改為洋鎖。許家後人許驥説,外曾祖許聲遠在上海創辦“許協隆茶號”,將徽州的松蘿茶銷往英國。由於長期從事外貿,家人的生活習慣漸受西方影響。宅院後進由許聲遠次子許士樾主持興建,使用的玻璃都是在上海購置的外國貨。

得益於較好的保護,許村現有200多幢明清與民國時期的古建築存世。2006年,許村古建築羣入選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許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

“近年來,村民的文物保護意識增強。2013年,大家自發成立了民間文物保護委員會,負責全村的文物巡查。2018年底,文物部門花費500多萬元購置消防設備,在國保單位周圍安上消防栓,許村鎮建立了消防隊伍。”許村鎮黨委委員汪仕軍説。

敦睦堂裏放着一把3層樓高的大刀,氣勢凜然。用篾條和綢布紮成的大刀是一種花燈,這是許村獨特的文化符號。

正月十五舞大刀是許村一年一度的盛事。這項民俗是許氏後人為追懷忠義報國的先祖許遠而創立的,也有人説是為了驅趕當地一種叫“邋遢相”的怪獸。大刀的製作保留着繁瑣的手工工序,用毛竹做骨架,將白棉紙裱糊在燈架上,再在刀身上作畫,最後給大刀裝上燈泡。從挑選毛竹到聯通電路,完成一把大刀燈的製作至少需要半個月。

敦睦堂後人許春遲是許村舞大刀最年輕的傳承人,他講述了正月十五舞大刀的盛況:夜幕降臨,村裏鑼鼓喧天,爆竹齊鳴。舞刀隊把兩丈高的大刀請出祠堂,在五馬坊前舉行立刀儀式,隨後來到東昇大社前的廣場上,將大刀放平旋轉,演繹割麥的場景,祈禱新年風調雨順。

舞大刀是一項既費力氣又需要技術的活動。最大的刀有3層樓高,300多斤重,舞動時需要10餘個壯漢分成兩組輪流上場。一組5人,2人扛柢,2人撐竿,1人拉縴索。隨着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這項民俗面臨着後繼無人的危機。

許琦退休後一直致力於推介家鄉文化,為許村的民俗申遺貢獻力量。2019年,“許村舞大刀”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許村學校也被確立為“歙縣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非遺傳承人每週都會來學校講課,為孩子們介紹許村大刀燈的歷史和製作工藝,並帶領高年級學生體驗扎燈和繪畫。

2017年,城許公路開通,從歙縣縣城到許村的行車時間從1小時縮短到20分鐘。隨着交通更加便利,藏在深山的許村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人。2020年,許村成為《中國攝影》雜誌社授牌的安徽省第二個“中國攝影藝術鄉村”。在“許村攝影季”活動期間,全國各地的攝影師來到這裏,用鏡頭捕捉許村古建築之美,品味靈秀雋永的徽州文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77 字。

轉載請註明: 徽州古道上的明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