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南的山奇石叢立,層巒疊翠。而説到“奇石”,就不能不提石聚堂。
石聚堂,位於蒼南縣靈溪鎮西北面4公里(浦亭境內),西接玉蒼山,北接南雁蕩山,東連巖下寺。這裏大石累累,爭奇競秀,故山名為石聚。中心高處有堂,一為許真君祠,一為玉泉禪寺,故民間通稱為石聚堂。
石聚堂由石聚天成、玉泉洞天、太寶觀日三個部分組成,以奇巖、幽洞、碧湖見勝。石聚堂和玉蒼山相同也不相同,一個小巧玲瓏,一個氣勢磅礴,卻都是石奇石美的代表。它可以説是玉蒼山的另一種詮釋。
這裏還有一個來自天宮的傳説:
天帝看到玉蒼山石頭生得奇崛,命令白鶴仙師把它們點化為飛禽走獸。白鶴仙師手捋拂塵,翩然而至,他在眾多精美的石頭上面呼出一口仙氣,便把滿山神態各異的石頭變成了百獸,然後揮動拂塵趕它們上天庭。一位在山上砍柴歸來的樵夫中途看到百獸順着山路洶湧而來,一語道破了仙師的“天機”,那些有望登天造化的百獸頃刻露出原形,紛紛跌落在浦亭,形成了這一大堆奇特的石景。
“百獸順着山路洶湧而來”可見石聚堂上怪石累累、形態各異且栩栩如生。這裏彷彿是一個天造地設的精緻盆景,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
沿着曲徑幽幽,綠蔭環繞的石頭山路,一路前行,方得見石頭們的一場盛會:單人巷、一線天、金龜馱子、九節龍、濟公帽、蛤蟆巖、合掌巖等。不經意地轉角,又是柳暗花明的豁然開朗。
從景區入口一路上山,越往上走,路邊石形愈奇。高達15米的合掌巖巖體突兀,凌空相倚,氣勢逼人,遊人不得不從它掌中穿過;合掌巖下有奇石石瓢,石瓢前呈凹面,後有石柄聳立。
一轉角又遇一座怪石,像極了一位雙手合十,虔誠誦經的僧人。
“一線天”由兩塊高約37米的岩石組合而成,剛好容一人側身貼壁通過,抬頭仰望,天成一線。
走出一線天,放眼望去,羣山連綿,巖側有一觀音洞,曲折迴環,上下前後通透,因洞建閣,閣側建有懸樓,稱觀音閣,花木扶疏,院宇整潔,佛光遍沐。早晚除晨鐘暮鼓之外,還有林蔭中的鳥語啁啾,閣邊還有“海豚出海”等奇景。
當你肆意發揮你的想象力,石聚堂的奇石也就活了起來:站立在半山的銀象也許是太渴了,把長鼻伸進石縫,企圖從中汲取甘泉;雷劈石似乎被雷劈過一樣,長8米、高3米的石頭齊刷刷變成三截;一隻石狐伏于山石上,頭向上微微仰望,似在觀察月亮的陰晴圓缺;一頂惟妙惟肖的“濟公帽”屹立在路邊;不知哪裏飛來一隻燕子,竟在山頂的巨石上築起了巢……
惟妙惟肖的石頭們
攝/陳勝超、吳正聞
山後西峽谷還有錦鯉湖,湖中碧水漣漣,池畔柳樹成蔭。就連匍匐在懸崖峭壁上的那隻金龜也忍不住想要嘗一嘗這一泓碧水。
行至山中九節龍廣場,可見玉泉祥寺前百米處,有巨石匍匐起伏,名曰九折龍。其前又有一大卧石,石腹有洞,可上至望蒼亭,與東迎賓亭對應,都可遠眺蒼南縣城及村野河流。
這裏有兩堂相連,一為玉泉祥寺,一為玉清道觀,都座北朝南,周邊松竹交翠。發跡於明初的玉泉祥寺俗稱石聚堂,正堂高約8米,中間供着高3米的如來佛像。屋頂左右兩端塑有兩條龍,屋頂正中有一座高一米半的八層小塔。趙樸初先生據“玉泉石屋”之説,把石聚堂更名為“玉泉祥寺”,並親筆題寫了“大雄寶殿”的匾額。
堂後沿坡聚集着許多奇石,形態各異,或伸或縮,或仰或俯,或卧或立,或互相攀附,或左右相倚,石色墨黑,頂部卻又佈滿白紋,似水銀灌頂而四處流散。
堂東有玉兔巖、蛤蟆巖等,堂後有鴛鴦巖、宰相巖、落帽巖、胎兒巖等。
攝/陳珊苗
復前行便能發現一處極具刺激的探險之地——玉泉洞。這是由許多個天然石洞連接而成的通道,洞洞相連,環環相扣。洞裏清涼透氣,還可聽到潺潺的流水聲。
攝/陳珊苗
行至洞中,忽明忽暗,時而遮天蔽日,時而豁然開朗,腳邊還有潺潺的泉水流經。抬眼望去大石壘壘,石縫中雜樹競出。在不停地進洞出洞之間,需十來分鐘才能走完全程,十分驚險刺激。
攝/吳正聞
石聚堂還有許多怪洞,有的口狹而腹廣,裏面幽深莫測,目力難極,人近前高聲談笑,便有低沉而又宏亮的回聲傳出。有的洞兩頭相通,在內吶喊數聲,似有作答;側耳靜聽,又寂然無應。有的洞內清泉來無源,去無蹤。有的洞廳被作為居室和人們頂禮膜拜的場所。
有時會感嘆大自然的創造力,在這規模不大的地方造就了這獨具魅力的石頭世界,千奇百怪、栩栩如生的石羣,讓看到的人無不浮想聯翩,歎為觀止……
石聚堂把最迷人的石禽石獸藏匿於懸崖峭壁,遊人只有虔誠地付出汗水才能看到此般風景,所以趁着天朗氣清、陽光明媚,一起去盡情欣賞吧!
石聚堂的千面怪石
銘刻下歲月的痕跡
等待每一個遊人來此
言語石頭的故事
……
來源:蒼南旅遊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