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過去了,為什麼我們還是深愛着三毛
前些日子,一段三毛1990年在成都旅行時接受採訪的視頻,突然又登上了熱搜。鏡頭裏的三毛,穿着一件簡樸的白色外套,圍着一條紅色絲巾,温柔地跟記者分享着自己在成都旅行時的體驗。當她説起在有次自己街頭被粉絲認出,連續跟了好幾條街都不願離去的經歷時,甚至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那我就有點不禮貌地跟她説,那你走嘛......”視頻底下的評論裏,有很多人其實是第一次聽到三毛的聲音,他們都不由得驚歎,原來三毛的聲音,跟她的文字一樣温柔,又自在寬和。在這幾萬條評論裏,有人説,三毛是自己的青春,她永遠是那個走遍萬水千山的女孩,很多時候自己甚至已經不敢再看她的書,因為不知道讀到哪一段又會流淚。有人説,在看這段視頻之前,自己對三毛的印象是颯爽自由,以為她應當是一個像開在沙漠裏的鮮花一般堅韌而勇敢的人,但沒有想到,她居然如此温柔,甚至有些羞赧。有人説,因為少年時讀了三毛的書,所以自己也成了一個旅行者。也有人哀傷地感嘆,時間已經過去這麼久了,自己再也沒有遇到像三毛一樣的第二個作家……驚奇、感嘆、追憶、哀愁……每個人都在用各種方式分享着自己對於三毛的感受,翻遍評論區,居然找不到任何一條哪怕是稍有負面感的評論,在如今日益充滿了戾氣的互聯網裏,這種情形簡直算得上無比罕見。從三毛離開我們的時間算起,將近三十年過去了。但為什麼,我們還是如此深愛着三毛?1.如果要以“網絡熱度”作為衡量一位作家的標準,直至今日,三毛依舊算得上中國現當代文學的“頂流”。在社交媒體裏搜索“三毛”的關鍵詞,你能找到不知多少以“三毛情感語錄”、“三毛美文”為名的賬號,還有一篇又一篇和她有關,或者直接就是用她文字得來的“10萬+”……不管是在微博、微信、知乎、抖音......讀者們依舊在熱情地討論她、回憶她,你幾乎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作者,能在網絡上享受和她一樣的待遇。這一切,難道僅僅只是因為她寫過那麼多打動人心的文字嗎?我想並不是。人們愛的不僅僅只是《撒哈拉的故事》、《萬水千山走遍》、《雨季不再來》、《夢裏花落知多少》……還有寫下這些文字的那個人。因為讀過這些書,所以認識了三毛;因為認識三毛,所以想要了解三毛,因為太瞭解三毛,所以深深愛着三毛。2.很多人是經不住瞭解的,因為她們的文字和真實往往擱着一道距離。你滿心歡喜地想要去認識那個文字裏的“TA”,但走得近了才發現,原來那些美好的樣貌不過是作家的筆和讀者的想象共同編制出來的面具。文學本身就是一種創造力的產物,所以對於作家來説,“人設崩塌”這件事其實並不少見。但這一切在三毛的身上,卻從未發生過。從很多年前起,就有不少人開始刻意地尋找證據來證明,書中的那一切不過是虛無的文學想象了。比如,他們一直覺得荷西只是一個存在於三毛想象力的人物,除了三毛自己寫在書裏的故事,他的身份、他的職業、他們的愛情,甚至是他的不幸遇難,都那麼讓人值得懷疑。但探尋到最後,他們發現,之所以沒有更多的故事,僅僅只是因為三毛剋制地沒有再書寫更多。也有很多人試圖將三毛符號化成一個“初代文青”,將她的浪漫、勇氣、堅韌和温柔,都歸結為一個從小都在努力反抗秩序的人,自始至終的理想主義。但如果你讀過三毛家人和朋友的回憶,從其他的側面瞭解過三毛,你就會明白,在所有同類的作家裏,三毛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但為什麼她卻始終站在那個最高最高的頂點。用“文青”、“浪漫主義”......之類的任何一個詞去概括她,都是對於一個如此飽滿而自省的靈魂的侮辱。3.時至今日,我們已經無法想象,如果三毛沒有在三十年前離開我們,她到底還能留下多少讓我們感動的作品。因為沒有人知道,她的心裏到底還保留了多少我們從未得見的寶藏。很多讀者都知道,三毛不僅僅只是一個小説家和散文家。三毛是一個極其出色的編劇,雖然她只寫過一部《滾滾紅塵》,但這一部電影就拿了金馬獎的八項大獎。她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詞人,她只寫過幾首歌,詞句其實也極其簡約,但就是這些淡淡的文字,卻每一首都成了經典。但其實三毛還有許許多多讀者們未必能得知的故事、未必知曉的才華、未必知曉的心靈世界只有文字裏的三毛、影像裏的三毛、朋友眼中的三毛……其實依舊是不完整的,因為它還缺少了一個極其重要的維度——家人生活裏的三毛。有很多故事,只有在至親處,才能真正看得見。4.陳天慈寫的《我的姑姑三毛》,就是這樣一本迄今為止,唯一一部由三毛家族認證的三毛傳記。初提作者的名字,我猜可能會讓你一時反應不過來,為什麼她寫的傳記,會是所有三毛傳中唯一一部被三毛家族認可的。但如果你是三毛的老讀者,你肯定讀過她的那部散文集《送你一匹馬》,集中那篇《你是我特別的天使》的主人公,就是陳天慈。陳天慈是三毛的親侄女,三毛是她的小姑。在三毛回台北生活的那段時間,她一直和三毛朝夕相處。這段時間不算特別長的相處經歷,讓三毛在陳天慈的心裏徹底紮下了根。也因為這個緣故,從三毛離開我們至今,她一直在用各種方式追尋着三毛的足跡,在家人至親的回憶裏收集三毛真實的聲影。她是三毛所有至親裏唯一忠實的記錄者,也是三毛所有粉絲裏也許唯一遍歷了她所有足跡的旅行者。從孩提時相遇算起,這段追尋和記錄之旅,也整整走了幾十年。如今已經和當年的三毛一樣年紀的陳天慈,把這幾十年的故事寫成了這本書——《我的姑姑三毛》。如果你也和她一樣深深愛着三毛,這本書裏可能會讓你看到更多你從未讀過故事,關於她的人生、她的信念、她與荷西柴米油鹽中的愛,她走過的足跡……讀着這些鮮活的故事,你真的會有一種感覺,三毛其實從未離開,她就微笑着坐在你的面前,就像陳天慈寫的那段話:“如果你也和我一樣想念她,偶爾在忙碌的夜晚不小心抬頭看到星星也會想起她的名字,她就一直都在,就在那塊我們默默為她耕耘的夢田裏,就在那棵經年累月開枝散葉的橄欖樹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05 字。
轉載請註明: 三十年過去了,為什麼我們還是深愛着三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