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孟賺大了?中國投資建成的帕德瑪大橋已經通車,對我國利在哪?

由 公松臣 發佈於 休閒


“遇山開山,遇水架橋。千頭萬緒,止於一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一句印刻在華夏血脈中的古語,不僅映照出中國人的為人處世之法,更體現出了國人為人立世的人生態度。

無論是古時“愚公移山”的神話傳説,還是那起於隋卻千年不倒的趙州橋,又或是如今堪稱“現代七大奇蹟之一”的港珠澳大橋。

這些開山架橋的事例都在告訴世人一個道理:中華民族,是善於用智慧去創造奇蹟的。

而隨着如今中國的進一步復興,其國際影響力在不斷增強,我們也將這種智慧運用到了世界各族人民的生活改善中。

比如近日剛剛通車的帕德瑪大橋就是最好的證明。

中孟之誼:“遇山開山,遇水架橋”

2022年6月25日時,隨着孟加拉國總理哈西娜將紅色“彩頭”剪下,帕德瑪跨河大橋完成了正式通車。

這座大橋由孟加拉國投資,經中國中鐵旗下中鐵大橋院勘察設計,最終為中鐵大橋局與中鐵工業共同建設完成。

該橋主橋長6.15公里、寬21.5米,如此規模在世界跨河大橋行列中並算不得出眾,但對於孟加拉國人民而言,這卻是一座通往夢想彼岸的橋樑。

在大橋通車的一瞬間,鄰近的幾座城市可謂是萬人空巷,一眾孟加拉國人都來到了大橋上,大家看着建成在眼前的大橋,內心極其激動且欣喜。

有的孟加拉人拿起了手機自拍和直播,也有的騎上家裏的摩托前來,準備率先駛過這座奇蹟之橋,甚至還有人激動地跪了下來,行了孟加拉最高的禮儀--------親吻大橋的橋面。

而除了民間的激動之外,孟加拉官方也是極為重視的,通車儀式上,孟加拉領導集團幾乎全員到場,其場面堪比孟加拉國國家政府開會。

官方甚至還聯絡了孟加拉軍方,在大橋通車的一瞬間,孟加拉的空軍表演方隊便從大橋上空飛過,在空中一連進行了數次驚險刺激的空中表演,讓到場眾人大飽眼福。

而且,孟加拉軍方為了體現“中孟”友誼深厚,還專門使用中國生產的k-8w戰機進行表演,簡直就是一種別樣的友誼“官宣”。

而如此熱烈又激情的場面,讓不少網民感嘆:“何至於此啊.....”

畢竟,我國作為世界級的“基建狂魔”,一應基礎設施的建設早已得心應手,建橋就更是司空見慣了。

按照前例來看,僅有港珠澳大橋貫穿時,國人才湧現過如此激動的反應,至於下一次“爆發”,大概得等到台海大橋的建成了。

可俗話説得好: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其實按照橋樑的建設意義來講,帕德瑪大橋於孟加拉國人而言,其寓意和增益很可能遠超港珠澳大橋對於國人的影響。

至於原因,還要從孟加拉國的地理因素説起。

中孟之智:“千頭萬緒,止於一端”

孟加拉國是從印度中獨立出來的國家,因此孟加拉國在地緣上也不可避免地要與印度相似,這其中就包括着恆河(孟加拉國境內稱“帕德瑪河”)的影響。

恆河自喜馬拉雅山發源,向着南亞方向不斷開進,不僅孕育了古印度文化,還衝刷出肥沃的恆河平原。

而孟加拉國就位於這個沖刷平原的末端入海點,這使得孟加拉國在享受恆河帶來的肥沃水土的同時,也要承受寬泛河道的影響。

這主要是因為恆河在入境孟加拉國時,便改名為“帕德瑪河”,它從孟加拉國首都達卡中央穿流而過,將其分為南北兩部分,由此嚴重影響了南北兩岸居民的生活。

南北兩岸的孟加拉人若想相通,那就必須要乘坐老舊的擺渡遊輪,這些渡輪的船齡甚至可與乘客歲數比肩,這使得南北擺渡成為了孟加拉境內最危險的交通線,經常會發生渡輪損壞而沉入江中的嚴重事故。

而且,就算渡輪不出問題,日益增多的人口也使擺渡的時間變得極其漫長,經常有人等待一兩天才能成功渡過帕德瑪河。

如果遇到極端天氣或是水流湍急時,那這個時間還要再延長一些,屆時,幾天的等待都算輕的,拖個一週半月那才是常事。

這樣糟糕的兩岸交通,嚴重影響了孟加拉國的經濟發展,許多居民都提出對南北橋樑的需求,可帕德瑪河道實在太寬,而孟加拉國又不發達,想要單獨建設一個跨河大橋那基本是不可能的。

在這種境況下,要想有一座橋樑,那唯一的指望就是“他國代工”了,可如此龐大的跨河大橋,其造價定然不菲,這對於當時的孟加拉國而言實在是有些困難。

因此,無奈的孟加拉國政府只得選擇貸款,他們以國家的名義,向世界銀行以及亞洲開發銀行提出了貸款援助的請求。

在申請剛剛提交時,這兩家機構都表現出了熱情的態度,積極派人與孟方對接,這讓孟加拉國官方看到了建橋的希冀。

但隨着兩家機構對建橋條件進行考察後,他們發現想要建成大橋肯定不是易事,哪怕能夠建成其造價一定是天文數字。

然後,兩家機構又重新評估了孟加拉國的經濟實力,他們意識到這並不是一筆“划算”買賣,因此開始找出各種理由拒絕貸款。

其中,世界銀行拒貸的理由是最令人震驚的:

“孟加拉國政府官員在該項目中存在腐敗”

面對這樣的回覆,不僅孟加拉國政府失望,就連孟加拉國國民也倍感辛酸,而兩家機構背後的主導者“美日”則不以為然,他們冷漠地看着孟加拉國這個貧困小國的無聲哀嚎。

走投無路的孟加拉國政府只得開啓“漲錢”模式,他們用數年的緊衣縮食,終於攢下了一筆近30億美元的建設款項。

雖然這個資金量聽着十分驚人,但其實對於造橋而言,這實在有些捉襟見肘,因此在招標會上,各方代表紛紛離場,大家都不看好這一項目建設。

這時,我國代表站了出來,分別以15.5億美元和11.13億美元的標額,接下了全長9.8公里的帕德瑪大橋主橋建設工程和全長13公里的河道整治工程。

須知按照這個項目金額來算,整個工程基本是沒有太大利潤可言的,如果再算上一應工程師和工程隊的時間成本,甚至還存在虧損的情況。

但我國就是毅然“接標”,這主要是因為我國曾經也經歷過貧窮,深知這其中辛酸無奈,眼見孟加拉國如今的無助,作為世界大國不忍漠視。

其次,我國的“一帶一路”項目也包括着孟加拉國,建起這座大橋,將能促進泛亞鐵路的聯通工作,進而也能產生不可限量的經濟效益。

所謂“千頭萬緒,止於一端”,而這破局的“一端”,便就是建設一條路鐵兩用的堅固橋樑。

於是,在這兩個因素的作用下,我國代表當即與孟方簽署了合同,準備開始大橋的建設工作。

中孟之力:“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然而,這個讓諸國拒絕的項目,怎麼可能會簡單呢,我國多次派人對地形進行勘測,發現建設難度確實很大。

因為建橋地點位於衝擊平原之上,衝擊形成的河牀不僅柔軟,而且厚度還很深,這讓橋樑的打樁工作變成頭號難題。

而且就算能將樁子打入柔軟的河牀中,那湍急的帕德瑪河流也容易讓橋樁受損,進而導致大橋崩潰。

眼見中方陷入困頓,一眾西方團隊紛紛發來“嘲諷”,他們甚至還提出讓我方出五倍價格轉包的“混蛋言論”,可謂是欺人太甚。

面對西方世界的如此“不看好”,我國建設團隊開始不斷集思廣益,開會討論各種可行性方案。

最終在一次研討會上,我方工程師團隊提出了“斜插”的思路,將每一個橋墩都建成“蜘蛛腿”的樣子,即每個橋墩都由六根斜插的鋼柱支撐。

這個方案迅速獲得了團隊全員贊成,因為這種受力方式,不僅可以解決橋樁打不到底的問題,還能很好地化解河水衝擊,可謂是一舉兩得。

但俗話説得好:

“萬事開頭難”

一種新的方法則更是“難上加難”,首先就是斜着打樁的難度極大,不同於正樁打法,斜樁不僅要掌握力道,更要注重角度的修正。

為此中鐵大橋局還專門採購了當時世界第二大功率液壓打樁錘MHU2400,累計錘擊次達260萬次,也因為如此高強度的工作,打樁錘甚至被大修過十次,由此可見施工的難度。

其次就是架樑問題,由於建設的橋樑是“路鐵兩用”,即上方車道,下方鐵路的模式,這使的橋樑的重量極為驚人。

根據資料顯示,一段橋樑的重度就達3200噸,可當時我國自主研發的“天一號”起重船,其最大載重量也不過3600噸而已。

但再加上河水激流和氣象因素,這讓施工人員都為之捏了一把汗,幸好,在中孟兩國的施工人員通力合作下,架樑工作還是得以完成。

而值得一提的是,帕德瑪大橋架樑建設時正是疫情嚴重的時期,中孟雙方為了確保大橋建設工作開展,決定對建設工人和工程師實施“閉環管理”。

這意味着所有建設人員都不能離開工地,吃喝住都只能在建設宿舍。

可孟加拉國畢竟是一個穆斯林國家,工地上的閉環管理,意味着許多穆斯林工人都不能參加“開齋節”,這讓不少工人都暗自神傷。

承建大橋的中鐵大橋局發現這一問題後,特地在建設工地上開展了一次“開齋節”活動,讓所有建設工人都加入其中。

就這樣,中孟雙方的建設工人都過了一個難忘的“工地開齋節”,這讓孟加拉人感受到了信仰的被尊重,對於中國的好感也愈來愈深了。

最終,在這種融洽的工地氛圍中,帕德瑪大橋完成了建設,這也便有了文首熱烈激情的場景,因為大橋的建成也代表着中孟兩國深厚友誼的“建成”。

不少孟加拉工人看着眼前的帕德瑪大橋,始終感覺就是一場夢,這在最初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存在。

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若沒有八年前的第一步,又怎會有今天這座橫跨帕德瑪河的奇蹟呢。

寫在最後

如今,孟加拉國有了帕德瑪大橋後,原先複雜危險的擺渡渡輪都被淘汰了,現在僅僅十幾分鐘的車程就能完成南北穿越。

這讓孟加拉國的經濟發展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尤其是南北經濟可以大規模聯繫,使得孟加拉國各行各業都迸發出無限活力。

而帕德瑪大橋的建成,也為我國補上了“一帶一路”上重要的一環,使“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得以建立。

未來,我國的“一帶一路”工程,也將藉助帕德瑪大橋,進一步輻射南亞的更多國家和領域,此舉將讓世人明白,一個龐大且聯通的經濟合作組織正在崛起。


參考資料:

【1】《孟加拉帕德瑪大橋正式通車,該國激動地用中國戰機在大橋上空進行特技表演》--------觀察者網
【2】《基建狂魔又交卷了!》-------澎湃網
【3】《孟加拉“夢想之橋”——帕德瑪大橋正式通車》---------人民網
【4】《孟加拉帕德瑪大橋建成通車》---------國資委網站
【5】《孟加拉帕德瑪大橋國內生產完美收官》--------河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