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段童年故事展現人生百態,啓迪孩子思考未來,幫助大人重拾夢想

小飛俠彼得·潘把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引領到歡樂的“夢幻島”,隨後,孩子們又告別夢幻島,飛回家,成長為一個又一個的大人。只有彼得·潘永不長大,在夢幻島無拘無束地享受童年。《彼得·潘》的結尾寫道,“只要孩子們是歡樂的、天真的、無憂無慮的,他們就可以飛向夢幻島去”。沒有人能拒絕長大,但是童年的“夢幻島”卻是永遠讓人心曠神怡。

56段童年故事展現人生百態,啓迪孩子思考未來,幫助大人重拾夢想

為了讓大人們重拾童年的夢想,讓孩子們看到成長的意義,《童年》收集了56個不同人物的童年故事。這些人來自不同地方、不同職業、不同階級,有戴高樂、路易十四、曼德拉,有安徒生、卓別林、海倫·凱勒,有孔子、釋迦牟尼、葛飾北齋,還有傳説中的聖誕老人、摩西、夏娃,以及一些根本不為人知的普通人。書中,選取了他們童年時期的一些重要時刻,而伴隨着他們的成長,童年彷彿並未消失,只是隨着歲月變幻出了新顏。

56段童年故事展現人生百態,啓迪孩子思考未來,幫助大人重拾夢想

這本書是由法國兒童文學巨匠旁帝、瑪麗夫婦強強聯手,共同創作。瑪麗是法國當代著名作家,她創作的近百部作品屢屢獲獎,如法國重要的文學獎“梅迪西斯外國小説獎”、比利時最具代表性的青少年文學獎“貝納爾·維塞勒獎”、意大利博洛尼亞童書展“小説獎”、法國蒙特勒伊“童書獎”等。她的丈夫旁帝,被譽為在歐洲唯一能與《愛麗絲漫遊記》作者相媲美的童書作家,同時他也是一名插圖畫家,獲得過法國童書界最高榮譽獎項“魔法師特殊成就獎”、法國國家文化及圖書館聯盟頒發的“最佳圖畫書獎”,以及意大利撒丁島“兒童文學獎”。

旁帝、瑪麗夫婦原想創作一本囊括世上所有孩子的書,但顯然不大可能,於是他們精心挑選了一些人,這些人或大或小地影響着我們的生活。《童年》一書既是向這些曾改變世界的人致敬,也是向“童心”致敬。

56段童年故事展現人生百態,啓迪孩子思考未來,幫助大人重拾夢想

為孩子展現童年百態,思考未來要成為怎樣的人

許多寫給孩子的書,都着重描繪“榜樣的力量”,但是《童年》提供了更加豐富多彩的範本,也給孩子們展現了更多的人生可能。正如美國當代哲學家馬修斯在《童年哲學》中,將孩子視為“天生的哲學家”。雖然孩子們並不懂那些晦澀的哲學術語,但他們無盡的好奇心讓小腦瓜裏總是充滿各種困惑,而這些困惑與哲學家思考的問題並沒有什麼不同。

書中56個童年故事,就像56個人生密碼,將童年與人生緊密相連,而實際上每一個孩子都有能力決定自己的未來。

56段童年故事展現人生百態,啓迪孩子思考未來,幫助大人重拾夢想

尤里·加加林7歲的時候,遇上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他的家鄉遭到了德軍入侵,敵軍飛機經常來到村子上空狂轟亂炸。有一次,蘇聯戰鬥機在村子附近迫降,孩子們爭先恐後去圍觀,飛行員在等待另一架飛機前來救援的空檔,熱情地給孩子們展示了飛機的操作,尤里觀察得很仔細,這件事也深深埋在他的童年記憶裏。長大後,他嘗試了很多職業,直到加入一家飛行俱樂部,才真正發現自己的才能。1961年,為了響應蘇聯宇航局號召,他成為了第一個繞地球飛行的宇航員。

而有些伴隨着痛苦與磨難的童年,則讓孩子們體會到了成長意義,勇敢地承受起未來生活中的挫折和挑戰。

56段童年故事展現人生百態,啓迪孩子思考未來,幫助大人重拾夢想

出身猶太家庭的安妮,13歲的生日禮物是一個掛鎖的漂亮日記本。那時正值猶太人慘遭大屠殺的時期,父親將全家藏在公司辦公桌後面的暗室。安妮已經在那度過了2年的封閉生活,朋友會偷偷送去食物和消息。安妮聽到地下電台説,戰後日記可以讓人們瞭解民眾的苦難,於是她堅持寫日記,並且不斷修改,希望在戰爭結束後發表。可是不久,安妮一家被告發,所有人被送進了集中營。戰爭結束時,只有父親一人倖存下來,他回到家中將女兒的日記發表。這本《安妮日記》啓迪過在獄中的曼德拉,以及許許多多遭遇苦難的人。

在《童年》這本書中,不論是喜歡玩士兵遊戲、很有領導能力的小戴高樂,還是深受父親喜愛、最後如父親所願成為埃及第一位女法老的哈特謝普蘇特,亦或是7歲就離開祖國避難、被好心人收養、繼承了善良高雅品質的作者的奶奶,書中的這些孩子都堅定地選擇了自己未來的人生,並用獨一無二的方式改變着這個世界。

56段童年故事展現人生百態,啓迪孩子思考未來,幫助大人重拾夢想

法國亞馬遜評價《童年》是一本奇妙的書,讓成年人穿越時間,找回丟失的自己。不論是西方文化還是東方文化,都認為童年是最貼近人性的,童心即天性。就連西方宗教中,耶穌告誡弟子“你們若不迴轉變成小孩子,便斷不能進入天國”。

在西方藝術中,最接近童心的藝術才是好的藝術。畢加索雖然在十幾歲就畫出了可以媲美倫勃朗的偉大作品,但他仍然用盡一生,向6歲的兒童學習作畫。他通過不斷領悟童年,用孩子的視覺、趣味和表現方式,來創作出更偉大的作品。

56段童年故事展現人生百態,啓迪孩子思考未來,幫助大人重拾夢想

許多古老的中國哲學,也是圍繞着童年展開。儒家倡導“赤子之心”。禪宗裏,“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也是同樣告誡人們不要忘記初心,要回到像兒童一樣自己本有的狀態。道家創始人老子在《道德經》中寫道“復歸於嬰兒”。這是老子在面對春秋末年動盪混亂的環境,提出的一種處世原則。這並非説像嬰兒一樣毫無城府,幼稚無知,而是要返樸歸真,像孩子一樣率真自然,這才是成年人最好的狀態。

《童年》一書中就有這樣率真的孩子。1955年,美國蒙哥馬利市的法律將黑人的公民權全部剝奪,黑人與白人有着殘酷的隔離制度。15歲的克勞德特因為在公交車上拒絕給白人讓座,觸犯了法律,但她表現得十分鎮定。警察上車扇了她兩個耳光,然後把她拖下車扔進監獄,還起訴這個女孩侮辱攻擊了警察。這個孩子最後被判了刑,再也實現不了自己的律師夢,但她做到了很多人想做而未做的事,也給了大家勇氣和力量。9個月後,一個名叫羅莎的黑人主婦在公交車上重演了這一幕,並隨之引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著名民權運動。羅莎成為了載入歷史的民權英雄,而小女孩克勞德特·科爾文卻逐漸被人們遺忘。

56段童年故事展現人生百態,啓迪孩子思考未來,幫助大人重拾夢想

《童年》就像一面鏡子,每個人都能照出自己的樣子,也讓每個人都能重拾夢想。

56段童年故事展現人生百態,啓迪孩子思考未來,幫助大人重拾夢想

成功的標準不以財富地位衡量,而是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旁帝、瑪麗夫婦在創作《童年》的過程中,將自己對“成功”的定義引入其中。這本書選取的內容,關注的不是孩子長大之後取得了何等成就,而是關注於每一段童年的境遇和思考。書中講述了56個孩子的童年故事,每個故事都佔兩頁篇幅。一頁文字,一頁插圖。無論是偉人,還是平凡的人,都是如此。

文字部分的開頭,分別列出了人物的姓名、身份和年代。然後,作者用精煉的千字篇幅描繪了人物童年時期的某個重要時刻,並在結尾用一小段話概括了其一生中的高光時刻。這種特殊結構,使讀者不自覺地摒棄了“財富、名望、地位”這些慣常的衡量成功的標準,轉而思考“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而這正是作者對“成功”的一種思考導向。

56段童年故事展現人生百態,啓迪孩子思考未來,幫助大人重拾夢想

在書的封面,一個穿着紅衣服的孩子站在岔路口,面對着許多條路,未來充滿無限的可能,而孩子也有能力去選擇自己想要踏上的路。路不僅是路,也是參天大樹的根,童年正是夢想開始的地方。這也許就是旁帝、瑪麗夫婦在《童年》這本書中想要告訴我們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95 字。

轉載請註明: 56段童年故事展現人生百態,啓迪孩子思考未來,幫助大人重拾夢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