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裝備上千元 五一出遊你會選擇“精緻露營”嗎?

大河網記者 宋向樂

疫情影響下,遠途出行成為奢望,但卻讓近郊遊等短距離出行變得火熱。這其中,也包括露營這個户外旅遊的小項。以前流行“窮遊”,現在人們追求“精緻”:支着摺疊桌、纏着小串燈、撐起復古天幕的精緻露營,一套裝備動輒成千上萬。五一即將到來,你會選擇精緻露營這種出遊方式嗎?

一套裝備上千元 五一出遊你會選擇“精緻露營”嗎?

4月17日,市民在賈魯河旁“安營紮寨”。

市民:一套裝備花了6000元,還在持續購買

在鄭州市高新區上班的李文因為疫情防控不能出遠門,用她的話説:“在家快要憋‘瘋’了,往年每年都要省外自駕遊一次,現在我已經3年沒有出去玩過了。”

李文偶然一次在朋友圈裏刷到在户外露營紮寨的圖片,頓時下定決心也要購置一套裝備,趁着週末或者小長假時體驗一番户外生活。

可購買裝備時,李文才發現現在的露營又“精緻”又“卷”。

2021年8月份,李文買了野餐籃和野餐墊。“去了一次,覺得還是有點曬,後來就陸續置辦了天幕、帳篷、露營燈等裝備。”

算下來,李文為此已經花了6000元左右。李文認為在户外遮陽是必需的,所以天幕、遮陽傘這些物品都讓她很滿意。

“因為喜歡露營,自打置辦了裝備後,平均一個月會出去一次,每次都會覺得東西不夠,所以目前很多東西還在置辦中。”李文説。

一套裝備上千元 五一出遊你會選擇“精緻露營”嗎?

4月19日,李文向記者發來圖片説:“露營裝備裏,又多了一套做飯的。”

露營企業也拿捏住了消費者心理,從裝備的便攜度、顏值等方面進行了提升,主打生活方式的露營品牌更是“一站式”解決用户痛點。

大河網記者在小紅書裏以“露營”為關鍵詞搜索,相關筆記已經超過103萬篇。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超過4.1萬家“露營地”相關企業。

近十年來,我國“露營地”相關企業註冊量逐年上升,2020年新增8758家相關企業,同比增長227.52%,實現近十年來的最大增速。2021年新增相關企業2.1萬家,同比增長139.50%,是近十年來相關企業註冊量最多的一年。

一套裝備上千元 五一出遊你會選擇“精緻露營”嗎?

4月17日,鄭州某景區通過抖音來宣傳自己的露營產品。

預測:五一在即,露營、近郊遊仍是主流

“天幕帳篷+燒烤套餐988元,金字塔帳篷+燒烤套餐1188元。各位親點擊小黃車即可提前預約。”2022年4月16日,某風景區抖音號在平台上直播自己的露營產品。大河網記者瀏覽發現,該景區推薦的露營產品均為帳篷+燒烤的搭配形式,價格因帳篷形式不同而不同,使用時間為10時至22時。對那些願意過夜的顧客商家還提供了房車套餐。

“現在就可預定五一時的帳篷,除了吃的什麼都不用帶,就可享受户外美妙的一天。”從商家的宣傳可以發現,疫情影響下,五一的近郊遊、野外露營成為商家篤定的主要客流,而數據也給出了同樣的推論:2022清明小長假,“不出省”“不出市”成為出遊首選,近九成逛景區的遊客選擇在家門口旅遊。踏青賞花、公園露營、户外運動成為清明節遊客熱衷的出遊方式。

據瞭解,五一在即,“露營”“鄉村遊”等關鍵詞的搜索量近期在各旅遊平台急劇增加,由此可以判斷,以露營、鄉村旅遊為代表的周邊遊、微度假,仍將成為五一假期的主流。

大量需求倒逼文旅企業不得不將重點放到本地短線游上。在河南,景區、民宿等行業也緊跟旅遊趨勢,景區+露營、民宿+露營等新業態應運而生。

調查:為什麼精緻露營火了?誰在引領走出家庭?

假期想逃離城市,但又困於疫情走不遠。越來越多的人尋找釋放的出口,“露營”成為高質量撒野的優選。

專業媒體發佈的數據顯示,從羣體來看,90後、00後的年輕遊客與80後親子游主力是露營圈的兩大“支柱”,兩者共佔比87%。追趕潮流、熱衷社交的年輕人喜歡呼朋喚友一起露營,在燒烤或遊戲中享受露營的樂趣。年輕父母則在親子露營中覓得了健康遛娃和放鬆身心的平衡。

與在公園野餐大有不同,露營更加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置身山谷,更易忘卻煩惱,全身心感受當下的美好。這種愜意促使露營迅速躥紅,而疫情又給精緻露營按下了加速鍵。

帶火精緻露營的還有綜藝,《追星星的人》《你好生活2》《妻子的浪漫旅行》等節目中,都採用了露營的方式傳遞着人們嚮往的慢生活,治癒着人們疲憊的心。

數據顯示,有超一半的中國露營消費者從綜藝節目、家人朋友中獲得露營資訊,48.0%從短視頻平台獲得露營資訊,平均每位露營消費者從3.2個渠道獲取露營資訊。

一套裝備上千元 五一出遊你會選擇“精緻露營”嗎?

2013年5月20日,大河網承辦的第二屆萬人帳篷節集結了5713頂帳篷,獲得吉尼斯紀錄。

專訪:各地和各家企業都在佈局精緻露營,但制度化和規範化不可或缺

4月18日,驢媽媽旅遊網CEO鄒慶齡就精緻露營接受了大河網記者的專訪。

鄒慶齡表示,和傳統露營不同,精緻露營主要分為風格化露營、氛圍露營和營地民宿,用户的核心需求是以輕鬆舒適的方式接觸大自然。在露營區域上,偏好於自然風光好的城郊和城市,裝備也追求美感、舒適和精緻,更類似於一種精緻生活和休閒社交的新場景,滿足人們對“田園牧歌”逃離日常生活的一種嚮往。

人們從城市紛紛出發,結伴紮營,在有限的時間裏,構建出新的社區生活,直至活動結束,人們紛紛收起帳篷,數百人從這個真實存在過的幻夢中走出,繼續回到城市的現實生活中。精緻露營符合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順應了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大勢。

據統計,2020年中國露營市場規模大約在7000億元左右,每年增長速度為40%,預計未來5—1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萬億元。國內露營人數達3.6億次,其中精緻露營佔到總露營人數的20%,人羣集中於21—45歲,以年輕一代和年輕家庭佔主導。從驢媽媽平台數據來看,2021年,“露營”關鍵字搜索量同比增長超過三倍,顯示了消費端的巨大需求。

在回答精緻露營會給旅遊行業帶來哪些改變時,鄒慶齡認為疫情常態化形勢下,遊客的出遊半徑縮短,而周邊遊更加高頻,對城市周邊郊野公園、景區、民宿和高品質度假酒店的需求也加大,但不少景區和目的地缺少拉昇周邊遊市場復遊率的新業態,同時缺少本地生活化社交屬性迭代產品,加上營銷活動節點分散,點狀活動無法持續引流。精緻露營的出現,對景區和民宿酒店等也萌生了新的機遇。

同時,圍繞着露營,逐漸形成“露營裝備、露營營地、度假服務和其他配套”等在內的產業閉環。露營消費需求助推了產業的集聚和發展,也將形成新的消費利好。

目前來看,這一片藍海,各地和各大企業都在爭搶佈局,但制度化和規範化不可或缺,還有許多需要規範提升的空間。

鄒慶齡還給年輕人提了一些建議。

精緻露營本身是一種暫時脱離現實生活,走進大自然的户外體驗和嘗試,和爬山、釣魚、徒步一樣,是一種生活方式,能帶給人身心上的愉悦和舒適。

對於年輕人來説,社交媒體的盛行,讓他們對身份認同的渴望進一步加強。以精緻露營為代表的流行文化也是這種現實的一種反映。但也需要明白自己真正需求的是什麼,而非落入互相攀比和消費主義的陷阱。並且在精緻露營的同時,也能尊重大自然和保護生態環境。

一套裝備上千元 五一出遊你會選擇“精緻露營”嗎?

説法:露營不是你想露就能露

刨除人羣聚集帶來的疫情隱患,燒烤產生的煤煙會對空氣產生污染、燒烤本身也會帶來火災隱患。可對鄭州人來説,露營不燒烤似乎總少點什麼。

2022年4月16日,鄭州市惠濟區城管隊員在黃河大堤兩岸清理露天燒烤。一名執法人員告訴記者,燒烤者聽後一般都能自覺撲滅炭火,收拾乾淨場地後離開。當天,相關部門共勸離燒烤者10餘處,沒收燒烤工具2起。

其實,在野外露營,並非僅僅遭遇驅逐那麼簡單,也可能觸犯法律。

2017年10月1日,《鄭州市濕地保護條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通過地方法規的形式保護濕地,並將之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

官方明確,在鄭州濕地保護範圍內,開墾、圍墾、燒烤、野炊、捕鳥等一系列破壞濕地的行為都將被禁止。其中,《條例》規定,燒烤、野炊或者焚燒濕地植被的,處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

律師:組織者應盡到安全保障義務

對於組團露營的來説,在出行中如果有成員發生意外,組織者需要承擔責任嗎?河南泰豫恆律師事務所律師孟黎明告訴大河網記者,《民法典》確立了“自甘風險”原則,即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除其他參加者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否則不承擔侵權責任。

對於户外露營活動的組織者並不適用於該原則:一是,法律明確了參加者與組織者的界限,組織者不適用“自甘風險”;二是,雖然不少組織者聲稱是公益AA制,但並未公佈收費的支出明細,也無盈餘退款的約定,在司法實踐中多被認定為具有“營利性”;三是,造成對方人身損害的免責條款,無效。

《民法典》第1198條規定:羣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户外旅遊組織者應當從全體參與者的人身財產利益出發,堅持專業、謹慎、安全原則,充分履行通知、排查、告知、提醒、注意等義務,儘量迴避或者降低活動風險,確保户外活動安全、順利地實施。

具體來説:

1.選擇目的地和路線:應當進行實地考察,排除明確禁止游泳、攀巖等危險動作的地方,儘量避免安排無通訊信號的偏遠地區及危險路線。

2.出發前的準備:確保所使用的交通工具安全、安全裝備充足;提前告知野外出行風險、發佈集合時間,提醒參加者遵守出行紀律,並準備應急設備、制定應急預案;控制人數在可照顧的範圍內,配備足夠的安全員。

3.組織開展活動時:全程注意天氣或目的地政策變化,及時通知並做相應調整,定時查驗人數。如發生意外事件,啓動應急預案,盡力施救、報警求助、及時送醫等。

安全:一旦溺水,仰漂是最適合自救的姿勢

2022年4月10日下午,山東臨沂。網傳一行人在許家崖水庫邊喝酒玩耍,其中一人被同伴開玩笑丟下水出現溺水,其他人下去施救時,導致一人死亡。目擊者李女士稱,這夥人有七八個,現場喝的有啤酒和白酒,其間相互嬉鬧,不斷有人下水再上岸。水庫管理處稱,水庫周邊原本不允許人員靠近。屬地派出所確認一名死者已被打撈,其他情況不便透露。

據瞭解,每年在黃河邊溺水的現象層出不窮,野外露營帶來的潛在危險性顯而易見。

鄭州市金水區藍天救援隊負責人任小倫告訴大河網記者,隨着天氣逐漸炎熱,許多人都選擇在週末或節假日去河邊遊玩,“我們最近接到的涉水求救呈增多的趨勢,有的是被困在水裏,有的是開車時陷在泥裏動不了,都很危險。”

任小倫也分享了一旦溺水如何自救的知識:“溺水救援的黃金時間往往只有5分鐘,這麼短時間內若沒能及時進行自救或他救,溺水者生還概率就會降低。所以做好溺水防範,掌握科學的自救和他救技能尤為關鍵。落水者要儘可能增加在水中堅持的時間,以待救援力量到達。”

任小倫説,人身體在水中的部分體積越多,受到水的浮力就越大,所以在能確保呼吸的情況下,仰漂姿勢越標準越好。

落水者也可通過踩水提供的力來保持直立求生,但隨着時間推移,體力下降後踩水能供應的浮力也會下降,人很快就會下沉。

所以所需推力最小的仰漂,是最合適自救的姿勢。

相關閲讀:野外露營拿好這張“説明書”

喜歡野外徒步、登山探險的人越來越多,如何讓出行更加安全?大河網記者也採訪到了從事户外旅遊多年的專業人士,來一起聽聽給出的建議。

◇露營選址與水相鄰

户外露宿生活用水不可缺,選址要考慮溪、湖、河附近。

◇背風防風

在攀山紮營時,若紮營點建在山谷、河灘地,一定要考慮風向,不能以白天的情況來判斷晚間,要清楚河谷風的流向,如果繞不開,在建營地時,帳篷門一定要背風。

◇近村遠險崖

不要認為距離村寨越遠越好,一旦出現險情,要考慮救生時間問題。還要避開地質情況不穩定的山崖。

◇户外用品質量要好,器材要齊備

質量不好的用品,在野外可能帶來麻煩。驅蚊蟲劑等小件東西一定要考慮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594 字。

轉載請註明: 一套裝備上千元 五一出遊你會選擇“精緻露營”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