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 三潭印月不是香爐腳

讀書 | 三潭印月不是香爐腳

要説西湖裏最有名的標誌性建築,必須是三潭印月的那三個小石塔了。它們的形象甚至被印在了人民幣上,可以説是天下無人不識了。

三潭印月作為西湖十景之一,顧名思義,它的重點是“月”,那裏是湖中賞月的最佳地點。西湖雖然不太大,但要在岸上看清那三個小塔,還是有點兒難度的。看三潭印月,一定要坐船去。西湖邊的碼頭,你問一下,每一條船基本都會去三潭印月。但遊船一般不會在小塔附近停下,而是會把你放在小瀛洲碼頭,三潭印月就在小瀛洲邊上。手划船可以劃到附近,以前還有能直接劃到小塔邊上的,不過現在不行了,怕你撞倒它——這個後面我們會講。

三潭印月,最美的場景是在中秋節的晚上,泛舟湖面,細細數去,會數到33個月亮。怎麼數?這天晚上,三個小石塔裏會點起燈來,燈光通過小石塔的五個圓孔,就像五個月亮,印在湖面上又是五個,三個小石塔就是三十個,加上天上一輪,湖面一輪,就是32個,還有一個在哪裏?印在你心裏呀,加上你心裏這一輪,是不是33個?這是每年中秋都會被大家翻出來説一遍的典故。如果下雨,全城人都會感到很遺憾呢。

那麼,為什麼西湖裏有這麼三個小石塔呢?

很多杭州人小時候都看過一本《西湖民間故事》,據這本流傳甚廣的民間故事集裏講,西湖上矗立的這三座石塔,其實和魯班有關。

説是魯班帶着妹妹來到杭州,結果西湖裏一個黑魚精看中了魯小妹,要搶走她,不然就興風作浪為害人間。魯班帶着徒弟在寶石山上鑿了一個大香爐,把黑魚精倒扣在西湖裏,救了妹妹,也救了全杭州的人。香爐的三隻腳,就成了三潭印月這道美麗的風景。

如果是真的,這隻香爐該有多大啊!現在給大家出一道數學題:三潭印月的這三個小石塔,共同形成了一個邊長為62米的等邊三角形,那麼請問,它的面積有多大?為啥要這麼問呢?因為這三個小石塔的來歷啊,就是和它圍住的湖面有關。

讀書 | 三潭印月不是香爐腳

據史載,這三座石塔呀,其實最早是由杭州著名的父母官之一——蘇軾——建起來的。

蘇軾在杭州的重要工作就是疏浚西湖。當年他接手的西湖,裏面積滿了淤泥,老百姓還在湖裏種了大量的菱角之類的東西,導致整個湖都很髒亂。他疏浚了西湖,用淤泥建起蘇堤之後,為了標誌水域界線,就在西湖水域的最深處劃了一個範圍,用三座石塔來分界,規定這個區域內不許種植菱角,以保證西湖裏至少這片水域是開闊疏朗的,同時也兼具了判斷水深和淤積程度的作用。

清淤的同時,蘇市長沒有一刀切,仍然為百姓規劃保留了種植菱角的區域,保證了沿湖老百姓的生計。而在這之後的千餘年,石塔被毀了又重建,西湖也不斷被各屆市長疏浚修理。比如,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當時的市長聶心湯就再次給西湖清淤,這次清出來的淤泥在湖中心堆成了現在的小瀛洲。現在我們看到的這三座石塔,是小瀛洲修好十幾年後的1621年,錢塘縣令楊萬里(不是那個寫出“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的楊萬里)在小瀛洲南復建的,清代康熙年間(1662-1722)又進行了修繕。算下來,也有300多年曆史了。

但是,你知道這三座小石塔,是靠什麼紮根在淤泥裏三百多年的嗎?

石頭?鐵?銅?都不是。是木頭。

300多年來,石塔們並不是一直安然無恙的,除了牢牢紮在水裏的塔基,塔身經常會因為各種意外被撞落水裏。

就在最近30年裏,這塔就倒過三次。最近的一次發生在2013年,當時有一艘遊船撞倒了其中一座石塔,塔基以上全部落入水中。那時,信息傳播技術已經相當發達,全城人民都關注了事件的進展,整整一週的新聞主角都是它。

這次搶修花了整個通宵——把倒下的部件從水裏撈出來,原樣搭回去之後,一點兒看不出來曾被撞倒過。經過這一次,很多人才真正知道了三潭印月在水下是什麼樣子的。專家們畫了詳細的圖來解構這三座小塔。當然不是大香爐,也沒有黑魚精。

讀書 | 三潭印月不是香爐腳

塔的圓形基石與水面齊平,下面還有兩塊方形的基石,再下面,則是松木樁子構成的梅花樁。梅花樁牢牢扎進湖底的淤泥,再用一層小石塊護住。三潭印月附近的水域,水深約1.7米,下面是約1米厚的淤泥,再下面是硬泥層,所以那個松木樁子到底有多長呢?差不多5米。

中國古代水上建築物的水下基礎,大多是用松木造成的,杭州另一個明代建築——拱宸橋,水下基礎也是松木結構。這是因為松木具有耐濕的特性,古話“幹千年,濕萬年,不幹不濕只半年”,説的就是它。所以,區區300多年曆史,對三潭印月的松木樁子來説,小菜一碟。

而水上部分的塔身,根本不是表面看起來那樣的渾然一體,而是像積木一樣搭起來的:從下往上依次包括塔基、塔身、寶蓋、六邊小亭、小寶蓋。這些部件沒有用到任何釘子之類的東西,現代建築裏離不開的水泥更是完全沒有,那它們是怎麼保證端端正正地立在湖裏的?靠重量。通過巧妙的設計,這些部件一層層壘起來,完全依靠重量保持穩固,只有葫蘆狀寶頂用的是榫卯結構——通過榫卯,寶頂與上層塔檐牢牢相連。這葫蘆寶頂還有一個特別設計的傾斜,大約只有一度,是為了讓塔頂更牢固。

是不是很神奇?中國古代建築師們的奇妙設計,在這小小的石塔裏,也體現得淋漓盡致呢。這麼想想,説它和魯班有關係,好像也有點兒道理。

(本文節選自《這裏是杭州·風景》)

讀書 | 三潭印月不是香爐腳

《這裏是杭州·風景》

林琳 著

浙江文藝出版社2023年5月出版



  作者:林琳

  編輯:袁琭璐

責任編輯:朱自奮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97 字。

轉載請註明: 讀書 | 三潭印月不是香爐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