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一個甲骨文獎10萬?甲骨文到底有多難破譯?
近期甲骨文在網絡上很火,不是因為別的,而是據説破譯一個甲骨文獎10萬,這瞬間引起不少網友關注。其實早在幾年前,中國文字博物館,就已經發布了一篇,叫做《關於徵集評選甲骨文釋讀優秀成果的獎勵公告》的文章。
當中就已經提到,如果破譯一個全新未知的甲骨文,就可以得到單字10萬的獎勵,如果糾正一個爭議很大的甲骨文,可以得到單字5萬的獎勵。當然最後的結果,必須經過所有文字專家的一致認同。
此消息一出,就引發不少朋友的好奇心,以前總是聽説“一字千金”,如今甲骨文已經達到“一字十萬”了。很多朋友都開玩笑説:“我去破譯十個八個的,就發財了。”然而想象是美好的,現實卻十分殘酷。
自從中國文字博物館將消息發出來,迄今為止,只有兩個人做到了。這直接打擊了很多人的積極性,認為破譯甲骨文一事,並非那麼容易做到。那麼要破譯一個甲骨文,到底有多難?
一、古人生活與我們不同
甲骨文,是我國十分古老的一種文字,是我國現存商朝時期的一種成熟文字,最早的甲骨文,出土於我國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因此又被稱為“契文”“殷墟文字”等等。經過專家鑑定,這是商朝時期的文化產物,距今已有3600多年曆史了。
甲骨文其實是商王的占卜記錄,古人對於占卜一事十分敬畏,不管是什麼事,都要進行占卜。大到國家命運,今年百姓收成,小到孩子出生,今天是否適合出門,都要占卜過才行。
他們的占卜,可不是我們現在所認為的迷信,由此可見,古人的生活,與我們是大相徑庭的。我們要破譯甲骨文,就要了解他們的生活,可一提到占卜,很多人就認為是迷信,自然就很難融入古人的生活,也就破譯不了他們的文字。
二、有些文字被淘汰
眾所周知,我國文字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之後才有我們現在使用的簡體字。在我國港澳台地區,還仍然沿用着繁體字。
這些文字經過幾千年的演變,有的已經丟失,有的已經被淘汰。就好比朱元璋曾經給子孫取名,是以五行為參照。可隨着朱家子孫越來越多,現成的漢字已經不夠用了,因此當時還創造了很多新的字,其中很多現在已經不用了。
大家想想,明朝距離我們也就幾百年時間,那時候的文字,現在有的都不用了,更何況是幾千年前的文字。甲骨文中的字,哪些是如今有的,哪些是如今沒有的,都需要經過反覆驗證。如果遇到現在已不用的字,則會進一步增大破譯難度。
三、並不是靠象形創造
我們現在使用的簡體字,有很多是象形字,這個小學生都知道。象形字可以很形象表達出,這個漢字像什麼物體,這樣我們就能聯想到,也就很容易記住這個字。然而甲骨文卻不是,它有自己獨特的成形方式,光靠聯想是想不出來的。
就好比下圖的“馬”字,光看甲骨文的話,還真認不出是“馬”。要説是一支柳條也可以,或者説是一隻帶有尾巴的小昆蟲,也無不可。除非是想象力着實強大的朋友,才能看出這是一匹英姿颯爽的馬。
四、辨認單字缺少參考系統
甲骨文,其實是一套成熟的文字體系,可我們得到的很多資料,都已經出現殘缺。因此我們缺少可參考的成熟文字語言支持系統,筆者給大家舉兩個例子。
第一好比我們不認識一個字,我們可以通過查閲《新華字典》,來詳細瞭解它,就算不知道發音,也可以通過查偏旁部首找到。可是甲骨文缺少這樣一本“新華字典”,我們根本無法查到其出處。
第二就是我們在讀文言文的時候,有的字或許不能理解其意思,可是隻要上下文聯繫起來,也不難猜出其意思。但我們並沒有成篇的甲骨文文章,能讓我們將單字還原到裏面,這又是一大難度。
五、還未突破發音關
有專家認為,古人在創造甲骨文的時候,也是通過“形、音、意”三者得來的,也就是説,甲骨文除了文字本身的存在,還應該有它自己的發音。前面筆者説到了,古人和我們的生活截然不同,那時候他們的發音是怎樣的,我們也不得而知。
就是放到現在,我們的很多文字,都還存在兩種,甚至多種讀音的情況,那麼甲骨文説不定也有。如果破譯了一個字的形,卻無法破譯它的音,就不能算是真正破譯到位了。
六、存在一字多義
我們在讀文言文的時候,會發現裏面有很多“之乎者也”,其中有的是代詞,有的是助詞,有的是主謂之間。那麼在甲骨文中,是不是一個字就只有一個意思呢?這點也是需要研究的。
還有就是,我們每個人寫字都不盡相同,古人在寫甲骨文的時候,也會有筆法不同的情況。那麼甲骨文的一個筆畫或長或短,是代表其書寫的人不同,還是代表其字意就不同了呢?
七、必須服眾
有的人説:“我看這個甲骨文就像是某某字,肯定是的沒錯。”就算真的有可能,也要能夠服眾才行。首先大家要認為你説的有道理,然後專家要去驗證,之後還要問你,為何會聯想到這個字。
你的解釋,必須讓所有人都認同,並且符合史實,如果僅僅是因為猜測,專家就要為此去千辛萬苦求證,那豈不是很費精力。這樣的話,每個人都猜一個字,那要驗證到何年何月。
不過大家也別因為破譯如此難,就徹底放棄這個想法,如果對歷史感興趣,對文字感興趣,還是可以試一試的。我國甲骨文字典已經收字4300多個,可是隻破譯了1300多個,任重而道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