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二十歲避暑山莊“駐顏有術” 掃二維碼,來一場穿越之旅

河北日報訊(記者陳寶雲)9月27日,穿過避暑山莊德匯門,在清音閣遺址前拿出手機掃描二維碼,一片恢宏的建築羣映入眼簾。從門殿而入,經前殿、中間房,伴着悠揚琴聲,眼前出現一座三層戲樓,三樓懸掛的匾額上,“清音閣”三個金色大字蒼勁有力。漫步其間,一磚一瓦、一梁一柱彰顯着中國古建營造的精湛技藝。關閉手機屏幕,耳畔琴聲驟停,眼前亭台樓閣瞬間只剩遺址。

一個二維碼,一場穿越之旅。

320年前,避暑山莊自“名號不掌於職方,形勝無聞於地誌”的小山村破土動工,最終成為濃縮中國古代造園藝術和建築藝術的集大成者。

“大家都知道避暑山莊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園林,有100多處園林景觀。但清末至新中國成立前,由於年久失修、戰火連綿等原因,近半園林景觀消逝在歷史煙雲中。”承德市文物局總工程師陳東説,無法再現避暑山莊昔日盛景,一直是文物工作者的遺憾。

新中國成立後,一代代文物工作者始終沒有停下挖掘避暑山莊豐富歷史文化內涵、復原消逝古建園林景觀的步伐。

“受技術條件制約,前輩們只能通過手繪的方式,繪製平面圖。”陳東説,他曾查閲上百本著作,涉及消逝園林和建築的內容很少。

數字技術的興起,讓陳東看到了希望。少資金、缺技術,承德市文物局就藉助外力。2015年,承德市文物局與中央美術學院建立校地合作關係。每年中央美術學院派研究生深入避暑山莊,對消逝園林景觀開展調查研究。

“我們翻閲了大量清代宮廷繪畫,收集了上萬張不同時期的老照片。加上無人機傾斜攝影建模、三維激光掃描等技術,對所有遺址進行了全面勘測。”陳東説,他們通過三維數字化技術,在電腦上搭建起立體模型,再將模型與老照片調整至同一角度,進行匹配校準。“屋檐高出一兩釐米都能看得到,大的構件可以精確到毫米級。”

在一間工作室內,兩台3D打印機正晝夜不停“修建”一棟棟精美古建。經過8年努力,承德市文物局與中央美術學院密切配合,已完成21處園林景觀的復原工作。

除3D打印靜態展示古建外,研究團隊還把研究成果製作成視頻,進行動態展示。目前,遊客可掃描二維碼,通過VR技術,對清音閣、廣元宮、珠源寺、秀起堂、戒得堂、宜照齋、清溪遠流等7處園林景觀進行沉浸式遊覽。

陳東表示,未來他們將與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壁畫等多個專業合作,把藝術表現和數字化體現相結合,共同描繪避暑山莊古今美好風景,讓三百多歲的避暑山莊永葆青春,更好地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94 字。

轉載請註明: 三百二十歲避暑山莊“駐顏有術” 掃二維碼,來一場穿越之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