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靜雅讓人掛念着青石板路的印象!大運河邊,碧波微漾,, 古堰邊上,蘇韻悠長, 老子山間,鍾靈琉秀。 都説每個女子靈魂裏皆有顆温婉的心, 而從小生活在小城裏的我, 因特有的地理環境原因總會有些浮躁不安, 直到來到了江蘇淮安, 這個富有歷史古韻和豐富物產的魚米之鄉, 心緒開始漸漸沉靜下來, 我開始探尋那一抹秀美, 那一份温婉。
漫步在淮安市的楚州區,鎮懷樓在這裏聲名顯赫,這個古建築建於宋代,復修於明清,外貌滄桑,城樓峻拔。鎮淮樓原為鎮江都統司酒樓,明時曾置“銅壺刻漏”,用以報時。後又因其扼於城中,樓下拱門為南北交通要道,故有“南北樞機”之稱;清同治年間改稱“鎮淮樓”,因淮水經常氾濫,“鎮淮”之名,取其鎮壓水患之意。民國年間又改稱“中山樓”。漫步路下,讓人唏噓歷史的滄田鉅變,感嘆歷史就如流水一般帶走了一代又 一代。
離這裏不遠的漕運博物館廣場,是楚州區的中心地帶了。廣場從南到北佔地很大,博物館是兩層的磚房,聳在廣場中央。廣場兩邊商鋪林立,很是熱鬧。沿右側路邊走走,窄窄的步行街,擠滿了服裝百貨商店,路邊小吃擠了許多女孩,生意紅火。
再回廣場向南走,來到“總督漕運公署遺址”,這裏記錄着省政府2002年立的省級文物單位的碑。漕運者,水上運糧也。漕運和運河有關,據説清朝在山陽縣設漕運總督(這山陽是淮安縣的曾用名),總攬七省漕運事務,運糧船到此都要通關查驗,歷史上先後有237任總督,皆為2品高官,鼎盛時這裏有房213間,駐兵2點2萬人。清末,國力衰退,運河失修,漕運退出,官署撤掉,公署衙門也在後來的戰火中毀掉,現在看到的巳是1982年恢復重建的假古董了。
在這不遠處還有一處韓侯祠。我們來到這裏,發現小小的一個院子,正中一塊石碑,刻了“靈武冠世”四字。正屋中間立了韓信的像,“乞食於漂母,受人於胯下”,小時候在書中讀過這位歷史名人,稍大些知道有蕭何月下追韓信,以後讀書多了,知道他是個傑出的軍事家,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韓信將兵、多多益善等,皆是寫的韓信。
記得來時,在楚州區的十字路口,街頭綠化中立了韓信一塊碑,上書“漢淮陰候韓信故里”,兩側有警示語:“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可見這位名人的社會地位。
這裏還有最著名的——周恩來紀念館,周總理的紀念館建在勺湖內,很大的一片水。館佔地很大,沿湖展開,與湖相融合,隔水看館較壯觀。進館前,我就注意到了館外種植了許多的枇杷樹,我想晚春時節,這裏一定碩果累累。紀念館分為三個部分,由南到北在一條中軸線上。免費領票,參觀要檢票。紀念館第一部分為主館,是個四角方亭,石材,隔一片廣場與水相鄰。亭的外形象江淮大地上的牛車亭,寓意總理循首為民作老黃牛。瞻仰周總理紀念館,聆聽偉人生活故事不忘歷史,是的,周總理他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夕陽下陽光柔柔地撒在我們的身上,光影交錯,回首淮安,有點不捨這裏的老城韻味,我們踏上歸途雖然喜歡,也要離開,這就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