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景區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境內,是中國唯一保護完好的高原濕地,以規模宏大結構奇巧,高山灌叢環境原始,地表鈣華色彩豐豔的大自然為主景,以罕見的岩溶地貌美麗景觀為基調,唯美奇幻風景如畫,聞名於世蜚聲中外,堪稱是人間仙境,也被譽為“人間瑤池”。
轉瞬之間,來到四川成都數月有餘,詩友偶爾之間小聚,必談歷代名人軼事,古典文學詩文,巴蜀風土人情,西南風景名勝,偶然觸及到四川的黃龍風景區,閒暇話語你我磋商定於節日,一同前往不知美景何在?
行駛之中,必然有引路之人。與其説是一種巧合,倒不如説是一種緣分。
原來詩友從事導遊多年,一路上毫無顧忌侃侃而談,黃龍景區中壯觀的地表鈣華流蜿蜒於原始林海,上段和下段因坡地較平緩,鈣華流遇阻沉積數年而形成層層疊疊如玉石砌成的池子。水流受坡面鱗狀的鈣化層而形成變幻莫測的銀色漣漪,俯視整個鈣化坡面,竟是兩側低、中間一溜脊樑且表面呈鱗狀,宛如一條黃色的蛟龍俯卧在坡面,故稱“黃龍”。
黃龍景區,雄奇的山嶽景觀、險峻的峽谷地貌、絢麗的草原風光、浩瀚的森林海洋、豐富的動植物資、獨特的民族風情渾然一體相互依存相互映襯,具有極高的生態價值、藝術價值、美觀價值。
正值節假日出行的高峯期,景區入口處來自全國各地的遊人熙熙攘攘熱鬧非凡,隨着井然有序的人羣,坐上索道纜車直達山頂望龍坪。
站在觀景台前極目遠眺,只見山雄峽峻角峯如林,松木參天森林茂密,崖壁陡峭峽谷深切,千層碧水氣勢恢弘風景如畫。
沿着崎嶇的山路前行,進入了葱蘢茂密的原始森林,松柏蒼翠高高聳立,依山而建的一條木棧道,逶迤曲折在林海之中依然向前延伸,藍天白雲輕風拂面,山高叢林寧靜脱俗,空氣清新沁入心脾。
五彩池,海拔3900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海拔最高的露天鈣華彩池羣。暫駐足憑欄觀望,在幽靜的峽谷之中,彩池層層相連,由高到低,呈梯田狀排列,佈局嚴謹,錯落有致,碧水蜿蜒綿長,池水清澈見底。漫步池邊,無數塊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彩池宛如盛滿了五彩顏料的水彩板,藍綠、海藍、淺藍、橙黃、淡黃等等,每個池子都有各自的奇特和豔麗之處,真有色彩繽紛爭奇鬥豔的感覺。
順着山勢在茂密的叢林中穿梭而行,遠方的樹木在一片白茫茫的雲霧中時隱時現顯得朦朦朧朧。
黃龍古寺名字的由來,竟和大禹治水有關。據《松潘縣志》記載:“禹治水至茂州,黃龍負舟,助禹導水,自茂州而止,始有蝸江……後黃龍修道成仙而去,遺五色山水於世。世人建寺,歲歲朝拜。”
黃龍古寺,始建於1403年,屬佛教寺廟,為單檐歇山式造型,古樸雄偉,距今已有600年曆史。坐落在黃龍溝盡頭,溝內原有前、中、後三座寺廟,前寺現僅存遺址。黃龍後寺,廟宇隨山就勢,宏偉壯觀,飛格鬥拱,雕樑畫棟,獨具風格。寺門繪有彩色巨龍,上有古匾,正中為“黃龍古寺”,左書“飛閣流丹”,右書“山空水碧”,書法雄渾,氣勢端莊。
在這片茂密的原始森林中,沿着木棧道順着山勢繼續前行,盡情享受這清新的空氣,秀麗的景色。或踏步而上,或順階而下,看着滿山的紅色、綠色、金黃色、紫紅色……絢麗的繽紛色彩,讓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
黃龍洞,又稱“歸真洞”“佛爺洞”,海拔3568米。位於黃龍後寺左側約10米處,進洞10米有一遊覽大廳,高30米,寬20米,長50米,面積達1000餘平方米,洞深至今無法考證。廳內遍佈鐘乳石,千姿百態,廳左有一石階,有建於明朝的三尊坐佛,身上披滿鈣華結晶,為自然與人工完美結合的產物。據説每逢冬季,洞內冰林、冰筍、冰幔、冰瀑構成一幅冰晶畫面,色彩絢麗,景象唯美。
走出了黃龍洞,眷戀的思緒仍然沉浸在洞中的美景中。踏上長長的木棧道向山遊走去,沿途潺潺溪水、淙淙溪流,大部分都形成了黃色鈣華的灘流。
映月彩池位於溝側濃密的林陰中,平靜的水面,清風掠過漾起微波漣漪。據詩友説,假如遊人夜宿在此,一定感覺到四周萬籟(lài)無聲,一陣陣微風拂過,細碎的光影宛如月中的桂花輕輕地灑落,留下了幽香縷縷,讓人流連忘返。良辰美景融為一體,恍惚中真不知是在天宮還是在人間。
映月彩池岸邊的叢林隨季節的變化而景色各異,春夏清姿雅賞,秋冬紅暈浮面,為大自然美景增添了許多濃郁的情趣。
特別是隆冬季節,一處玉樹瓊花,一處冰瀑雪海,唯有這羣海拔最高的彩池依然碧藍如玉,彷彿仙人撒落在羣山之中的翡翠,詭譎奇幻。彩池被譽為黃龍的眼睛,是黃龍溝的精華所在。
黃龍中寺始建於明朝,建築古樸雄偉,殿內塑像做工精細,體現了黃龍景區內藏漢民族宗教相互融合的文化特點。原有殿宇七處,殿堂分別以“彌勒”“天王”“火神”“觀音”等命名。眼前的是觀音殿,其它各殿已在歲月的滄桑中逐漸消失。大殿兩側原有一幅對聯:“苦悶遠望萬愁解,樂觀回頭一笑空。”表達出大徹大悟、笑看人生的灑脱情懷。
順着河道繼續向下遊行進,木棧道左右灌木茂密,遊人逐漸稀少,眼前感覺忽明忽暗,時而陽光正好,微風不噪,時而云裏霧裏,如夢如幻。
迎仙橋是黃龍溝內的道教文化遺址。橋畔常年雲霧繚繞,傳説曾有修行之人在此橋夜宿,夢中得道,羽化登仙,故稱為迎仙橋,又名宿雲橋。
離開迎仙橋,沿着曲折的木棧道蜿蜒而下,可看到溝谷的湖水衝破密林順坡而下緩緩地流動。
爭豔池由幾百個彩池組成,是黃龍溝第二大彩池羣,海拔3454米,是黃龍景區彩池羣中池堤形態最豐富、最優美的彩池羣。池水高低分明、深淺各異、錯落有致。堤岸植被各不相同,或姿態婆娑柔美,或樹影花葉飄逸。在陽光照射下,池羣一抹金黃,一抹翠綠,一抹酒紅,一抹鮮橙……爭豔媲美,各領風姿,令人目不暇接。池羣中無論從形態、顏色、質地等不同角度去觀賞,每個池子都有各自的奇特和豔麗之處,池中水底世界清晰透明豐富多彩,令人心曠神怡。
一路乘興而行,忽而欣賞美景,忽而拍照攝影,轉瞬之間被不遠處秀麗的景色所吸引,站在匝道舉目瞭望,只見一波一波淡黃色的水流,隨兩山之間的山谷順勢而下。
明鏡倒映池比鄰茂盛的森林,池面光潔如鏡,水質清麗碧瑩,恬淡素淨清純剔透。天氣晴朗,雲淡風輕,倒映在湖中的藍天、白雲、山峯、叢林,清晰透徹,難辨倒正。
站立在倒映池邊,遊人便會忍不住臨邊整裝,對着如鏡的水面進行梳理打扮,仰望蒼穹浩大,俯看深邃(suì)莫測,一羣池水把天、地、人巧妙地融為一體,池在山中,山在水中,人在鏡中,洋溢着柔和的色調和温馨的感動。鏡中畫意,茫茫林海,峽谷柔情,碧水清池,山水意象,讓人產生一種空靈之美,讓你不知不覺進入禪境。
盆景池由一組近100個彩池組成的部落,彩池隨地勢的起伏層層疊置,形態多變。可見堤坎相連、碧水同源;池中有池,池外套池,宛如一串串割不斷,理還亂的多胞胎。池堤隨樹的根莖與地勢而變,堤聯岸接,活水同源,順勢層疊;池底呈黃、白、褐、灰多種顏色,池面澄淨無塵,望若明鏡;池旁池中,到處是木石花草,翠柏盤根,山花含笑,野果繽紛。這一片絢麗的景觀,儼然天設地造的奇特盆景,使園藝師們也歎為觀止。
池畔翠柏挺撥,樹幹懸抓;池中灌木雜陳,花草伴生,又像一個個水中盆景。盆池羣落,樹水相映、碧水漣漣,詩情畫意,美不勝收。
隨着遊人走過鈣華崖壁,駐足木棧道上,眼前豁然開朗,面前呈現一片偌大坡狀鈣華景觀。這就是稱之為“金沙鋪地”的鈣華流。鈣華流以金黃色為主,長約1000多米,鑲嵌着乳白、灰、暗綠等色塊的坡面上,流水從金黃色地表面鈣華巖面流過,放眼望去一覽無遺,鈣華流猶如一條身披黃燦燦鱗甲的游龍蜿蜒而下,氣勢極為恢宏壯觀。
清代一位學者曾撰寫一副對聯讚譽:“玉嶂參天一徑蒼松迎白雪,金沙鋪地千層碧水走黃龍。”
蓮花飛瀑長167米,寬19米,相對高差45米,海拔3260米。金黃色的鈣華灘如吉祥的蓮花寶座,又似嬉水的“龍爪”。銀色飛泉從鈣華灘內的森林中流淌而來,在金黃的鈣華體上飛珠濺玉,直瀉潭心,水聲震耳,氣勢磅礴。在彎曲棧橋和綠木叢林的掩映之下,又形成了細雨朦朧、仙霧迷繞的美景。遊人無不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功,竟能雕塑出形神逼真惟妙惟肖的強壯“龍爪”。
告別蓮花飛瀑,沿着木棧道蜿蜒而上,可見到千層碧水衝破密林,順坡而下,在高約10米、寬約60餘米的巖坎上飛瀉而來,形成數十道梯形瀑布,如珍珠流滾落,銀光閃爍;如水簾高掛,雲霧蒸騰;如絲般緩流,舒展飄逸;如珠簾閃動,風姿綽約。瀑布後有一座陡崖,多為馬肺狀和片狀鈣化覺積,凝垂欲滴,色澤金黃,使整個瀑布顯得富麗壯觀。經太陽餘輝點染,反射出不同的色彩,遠望如彩霞從天而降,分外輝煌奪目,統稱為“飛瀑流輝”。
迎賓池由100多個以藍色為基調的彩池組成,池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山間石徑環繞着池子曲折盤旋,把遊人迎進景區,又把遊人送往景區深處。池子周圍古樹參天,羣花爭豔;池子的堤埂如玉石、瑪瑙鑄成,玲瓏剔透。池中清水,湛藍透綠。陽光透過樹隙照在湖面上,變幻着黃、綠、藍各種色調,映入眼簾的是一組精巧別緻、水質明麗的池羣。池子大小不一,形狀奇特,色彩豔麗,四周山嶽環峙,林木葱蘢,山間野花競放,彩蝶飛舞。山間石徑曲折盤旋,點綴着觀景亭閣,倍添情趣。
黃龍景區以規模宏大、類型繁多、結構奇巧、色彩豐豔的地表鈣華景觀為主景,在中國風景名勝區中獨樹一幟,成為中國一絕。
黃龍景區是以絢麗的高原風光和特異的民族風情為綜合景觀為基調。高山摩天、峽谷縱橫、莽林蒼蒼、碧水盪漾,其間鑲嵌着精巧的池、湖、灘、瀑、泉、洞等各類鈣華景觀,點綴着神秘的寨、寺、耕、牧、歌、舞等各族鄉土風情。景類繁多、景形特異,但又組合有機,整體和諧,在高原特有的藍天白雲、豔陽細雨和晨昏季相的烘染下,呈現出一派時時處處皆景,動態神奇無窮的天然畫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