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湖 “越冬精靈”棲息地“後湖飛鶩”現勝景
進入11月以來,玄武湖迅速聚集了大批南遷的鸕鷀(上圖)。 玄武湖景區供圖
昨天,玄武湖又迎來了第一批越冬的鴛鴦(下圖)。 玄武湖景區供圖
本報訊(通訊員 戎飛霞 融媒體記者 李子俊) 隨着生態環境的逐年提升,玄武湖成為許多候鳥在南京的越冬地,再現歷史上的“後湖飛鶩”勝景。進入11月以來,景區迅速聚集了大批南遷的鸕鷀、綠頭鴨,昨天又迎來了第一批越冬的鴛鴦。
一隻嘴鮮紅色,腳橙黃色,羽色鮮豔而華麗的雄鴛鴦,和一隻雌鴛鴦相依相偎,在湖邊的水草中靜靜享受它們的温馨時光。昨天,玄武湖喜迎今年第一批飛來越冬的鴛鴦。
“鴛鴦生性膽小怕人,隱藏在枯荷與林間。本次發現鴛鴦的水域為和平門濕地南側,我們已經觀察到了9只鴛鴦在此棲息。”玄武湖景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記者瞭解到,近年來玄武湖已經成為鴛鴦們固定的冬季棲息地,以及“生兒育女”的家園。2018年4月中旬,一對鴛鴦在情侶園孵出8只小鴛鴦,創下了首次發現鴛鴦在玄武湖繁殖的紀錄。同年11月,在菱洲水域發現70多隻鴛鴦。今年2月,和平門濕地處也發現棲息了大約100只鴛鴦。
除了鴛鴦外,隨着氣温的下降,自11月起,大批的鸕鷀、綠頭鴨等候鳥也已經“光臨”玄武湖。可愛的“越冬精靈”們,或在南京站站前音樂噴泉上棲息,或在林間枝頭飛舞,或在湖面嬉戲,給泛舟湖上的市民遊客帶來了驚喜。
記者乘船穿行於湖面上,發現岸邊的苦草、金魚藻等沉水植物長勢良好,水質清澈見底。“這是我們特意種的,可以起到水質淨化的作用,水質基本能達到三級標準。”玄武湖景區管理處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船行至湖中央的一處生態“浮島”,可以近距離看到黑天鵝在島上做的窩,旁邊還有幾隻不久前剛被孵化出來、正蹣跚學步的天鵝寶寶。20多隻鸕鷀也從北方飛過來,抵達它們每年必來的“越冬大本營”。據介紹,近年來,每年都有二三十種鳥類飛來玄武湖越冬。
歷史上,玄武湖曾以“後湖飛鶩”美景聞名,但從上世紀90年代起,這一美景黯然失色。相關資料顯示,上世紀80年代初,湖面尚有近百種上萬隻水鳥。90年代起,水鳥數目急驟下降,到1994年與1995年時,湖面水鳥減至800多隻。2000年底至2001年初,湖面上的水鳥僅剩100多隻。
近年來,通過湖體疏浚、擴大庫容,建設生態濕地等持續性生態治理,玄武湖水生態系統得到修復並形成良性循環。目前,玄武湖現有各類生態濕地近13萬平方米,生態化岸線超7公里。水鳥種羣不斷增多,一到冬天玄武湖就成了候鳥的天堂。今年7月初,湖中還引來了有“生態鳥”之稱的成羣白鷺前來棲息。
來源: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