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郊區
零星分佈着不少有特色的村莊
它們或依山傍水、幽靜秀美
或保存了大量明清古蹟
或擁有獨特的民俗傳統
它們都有着無可取代的文化價值
趁着週末,前去探訪吧
谷山村
谷山村位於妙峯山鎮,緊鄰109國道,距離永定河只有一步之遙。此地依山傍水,風景宜人,是京西旅遊發展的重地。
谷山村內有完整的農耕體驗基地,也有供遊客現場體驗和農耕教育的基地,分類展示了中國各時代的農耕。景區內還收藏了農耕用具十餘萬件,藏品涵蓋了整個永定河流域農耕發展歷程和農耕文化變遷過程,完整地還原了那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年代。
谷山村擁有多種珍稀樹木、花卉、竹、草藥,此外還擁有北方地區較大的自行車山地騎行路線、徒步爬山路線。蔬果採摘是這裏的一大特色哦,其中京白梨最出名。
地址 : 北京市門頭溝區妙峯山鎮擔禮村谷山村景區
靈水村
靈水村原名淩水村,位於永定河的支流清水河畔,這裏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明清時期靈水村參加科考並中舉的人層出不窮,因此被稱為“舉人村”。
靈水村的古民居佈局嚴謹,主次分明,堪稱中國北方明清時期鄉村民居建築的典範。保存最好的四合院古民居是92號的一座宅院,青磚灰瓦,古樸典雅,門窗木雕精美無比。門樓為硬山頂,清水脊,磚牆側面與門之間設有門神龕。門前兩側的石牆上分別刻有“讀書便佳”和“為善最樂”字樣。
靈水村的“秋粥節”相傳由清末舉人劉增廣提議設立,是為了紀念國子監監生劉懋恆及其父親捐谷舍粥、賑濟災民的義舉。如今,“共喝秋粥”的傳統歷經300餘年不衰,承載着深厚的鄉賢文化。2010年,靈水村人的“喝秋粥”習俗正式被列入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如今來靈水村的農家樂,不妨端起海碗,喝粥時咀嚼一下今日物質豐足生活的甘甜,也品味一番中華民族代代傳承的美德。
地址: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靈水舉人村
南窖村
南窖村大約是在明初成村,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曾是房山“九大古鎮”之一。
仁義局、過街樓、古戲台、北極玄帝廟等藴含着濃厚的文化底藴,更記載着老村的悠久歷史,漫步在山村古街,聽當地人講述那些傳統的民俗文化活動,也是一件愜意的事!
古老的民宅坐落在青山秀水之間,散落在狹長的街道兩旁,從規模、格局、圖騰到建築風格,都藴含着南窖古人的睿智、精湛技藝和不凡的審美內涵。
地址:北京市房山區南窖鄉南窖村
水峪村
水峪村地處太行山餘脈的大房山深處,羣山環抱,歷史悠久,建成於明清時期,至今還保留着許多原生態古民居。
水峪村是北京“西山文化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了以古宅、古碾、古道、古中幡為代表的“四古文化”。楊家大院是村中古宅的典型代表。門樓巍峨高聳,門樓上的蟠龍形態各異。院門外是一對威嚴的石鼓,上面雕刻着仁獸麒麟。
數百年的歷史積澱還形成了以中幡、大鼓、秧歌等為主的廟會文化。水峪村的中幡可以追溯到明洪武永樂年間,盛於清咸豐年間。2008年,水峪中幡隊還代表房山區參加了奧運會開幕式前“京華情韻迎來客”的演出活動。
地址:北京市房山區南窖鄉水峪村
爨底下村
爨底下村位於門頭溝區齋堂鎮,因在明代“爨裏安口”(當地人稱爨頭)下方得名。該村始建於明永樂年間,距今有500多年的歷史,是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古民居羣。
小到爨字,大到整個村子,爨底下村的建築結構和追求都堪稱美妙絕倫。該村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呈扇形結構向兩側延展,從對面山上看恰似一個金元寶。爨底下村古民宅整體建築規劃嚴謹,局部裝飾獨具匠心,把一幅古樸、完整的“清代民居圖”展現給了世人。
爨底下村位於天津關古道中,爨頭下方是一處天然關隘,裂谷長達100多米,堪稱天險,其景觀十分奇特,俗稱“一線天”。到此地遊覽,自然景觀和人文古韻都能盡收眼底!
地址: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爨底下村
温馨提示: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提醒廣大市民、遊客出行前及時關注天氣預報,降雨天氣盡量減少外出,儘量不要到山區遊玩或露營。同時,市民、遊客出行時堅持疫情防控不放鬆,嚴格遵守各項防疫規定,按要求進行核酸檢測,進入公園、景區、景點、商超、酒店、民宿等公共場所配合全員掃碼測温、查驗核酸陰性證明;切實做到不聚集、不扎堆,最大限度減少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