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盧森堡位於歐洲西北部,因國土小、古堡多,有“袖珍王國”“千堡之國”的稱號。該國境內僅有一所綜合性大學——盧森堡大學,近年來,陸續有中國學子前往盧森堡留學,他們在當地的學習、生活是什麼樣的?一起聽聽他們的留學故事。
計算力學實力較強
沈照翔是盧森堡大學計算力學方向的一名博士生,來盧森堡留學前,他做了不少選校功課。“碩士期間,我在美國學習計算力學,據我所知,歐洲部分高校在該領域實力較強。當我把讀博想法告訴我的碩士導師後,他向我推薦了盧森堡大學的教授。之後,我進一步瞭解了盧森堡、盧森堡大學以及心儀項目科研團隊的情況,綜合考慮後決定來此攻讀博士。”
在沈照翔看來,留學盧森堡有不少優勢。“據我瞭解,盧森堡人均收入水平高,失業率低,國內治安情況良好,留學安全有保障。此外,盧森堡大學注重對學生國際化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與全球多所高校簽訂了合作協議,教育資源優質。我對該校的計算力學博士項目很感興趣,項目提供的福利、待遇也較為豐厚,對我具有吸引力。”
和沈照翔一樣,就讀於盧森堡大學的田昊野在留學前也做過細緻考慮。田昊野説:“我瞭解到盧森堡是一個高度發達的歐洲國家,雖然國土面積不大,但相當國際化,有不少來自法國、德國、葡萄牙、意大利等歐洲國家的居民。由於人口多元,因此社會氛圍較開放、包容,國際環境友好,我認為來此留學可以拓寬視野。”
來到盧森堡後,田昊野發現這裏居住環境宜人,自然風景如畫。“盧森堡小而美,它的城市街道整潔、乾淨,如童話般的城堡建築林立。此外,盧森堡還有充滿魅力的田園風光,被稱為‘小瑞士’的穆勒塔爾地區植被葱鬱、怪石嶙峋,是徒步旅行的好去處。值得一提的還有盧森堡市的標誌建築——阿道夫大橋,它是一座由石頭砌成的高架橋,跨越峽谷,非常壯觀。遊覽時可以站在橋上遠眺風景,讓人心曠神怡。”
課程設置創新包容
在盧森堡上學最顯著的感受是什麼?田昊野認為,學校開設的課程豐富,並不侷限於傳授專業硬知識,還包含培養軟技能。
“我曾上過一門課為‘如何處理與導師的關係’,課上老師通過具體、生動的例子教授大家和導師日常溝通的技巧,以及如果和導師發生了矛盾,有哪些處理方法。”田昊野津津有味地回憶説,“‘跨文化交流的衝突處理’這門課也讓我印象深刻。在國際交往中,由於不同國家的傳統習慣、價值觀念不一樣,有時同樣的手勢、話語有不同的含義,比如點頭在一些國家並不是表達肯定,搖頭才是。這門課讓我學到不少跨文化交流的注意事項,也拓寬了我對文化交流的認知。”
開設這些課程的目的是什麼?在沈照翔看來,由於盧森堡大學成立時間並不長,是一所較為年輕的大學,因此它的課程設置相對創新、包容,課程體系還在不斷探索。“更重要的是,我認為這類課程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自我、適應環境,為更好習得專業知識提供輔助。比如我上過一門關於學術道德的課程,內容包括如何規範地從事科研、引用論文,從而避免侵權,這對於科研活動繁多的博士生來説是門必修課。”
除此之外,在盧森堡的校園課堂上,老師還會邀請每位同學談自己的故事或看法。“一般而言課容量在20人左右。同學們來自中國、法國、德國、伊朗、印度等不同國家,有時我們會圍坐成一圈,討論不同主題,就像聚會聊天一樣,即使説得不好,老師也很鼓勵,我認為這對提升表達能力很有益處。”
午休時光最快樂
“如果要用一個詞形容盧森堡的氣質,我會選擇‘多元’,其中的顯著特點就是語種多元。”田昊野説,“在盧森堡,本地人從小就會學習法語、德語、盧森堡語,多語言對話是常態。有意思的是,兩個陌生人見面時甚至會先試探對方熟練使用哪門語言,然後再選擇語種進行交流。”
除了語種多元,盧森堡還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和工作者。據相關數據統計,盧森堡的外籍人口與本地居民比例各約一半。沈照翔説,日常生活裏,他與周圍朋友的跨文化互動頻頻發生。“我的日常生活以科研為主。不過,每天最輕鬆、快樂的時光就是午休和‘coffee talk’。我很享受和同事們閒聊的時間,他們來自歐洲、非洲、南美洲、亞洲的各個國家,我們的話題包羅萬象,從飲食、氣候,到國家文化、經濟,再到學術知識、研究課題,大家會毫無保留地相互分享,暢所欲言。”
“平時我和同事經常一起吃午飯,討論最多的就是各自國家的美食。”沈照翔説,“我的同事們對中國美食很有興趣,在盧森堡本地有一些中餐館,我帶他們去吃過烤鴨、麻辣香鍋等,他們對中餐的味道很好奇,認為很獨特。”
沈照翔現在是盧森堡華人學生會的會長,在端午節時,他組織過中國留學生舉辦包粽子活動,還邀請了幾位外國友人蔘與其中。“我們在盧森堡市一家飯店提前預訂了場地,當天一共約40人蔘與,大家買了新鮮的粽葉、糯米、豆餡、紅棗等食材帶過去,現包現蒸。其實,我們中大多數同學並沒有包粽子經驗,手法略顯生澀,但過程其樂無窮,在異國他鄉吃到自己包的粽子時更是別有一番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