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羅鎮地處太湖之濱,杭嘉湖平原,江浙交界的蘇州市吳江區。一路行來,杭嘉湖平原景色秀美,一如既往的繁榮,不愧為江南的富庶之地。一個小時左右到達了期盼的古鎮銅鑼。
走在石板路上,街上行人寥寥無幾,兩邊的臨街鋪面半開半掩,整個街巷顯得靜怡而古樸。在進入古街的臨街口,當地人用熔噴布做了一塊介紹銅鑼古鎮刊板懸掛在街口的牆上,以供來往行人瞭解它的歷史。
據桃源鎮境內廣福村無字圩古文化遺址考證,早在6000多年前,已有先民在這裏繁衍生息。銅羅,舊名嚴墓。現屬吳江區桃源鎮銅鑼社區。元朝以前稱名為銅羅村。元朝至正年間(1341-1368),張士誠豎旗反元,後被朱元璋俘獲自縊,其方姓部將避居銅羅以釀酒為生。在釀酒取土封壇中,取土處發現一地下墓穴,有石碑,墓葬者原是西漢辭賦家嚴忌。為紀念這位原漢時辭賦家,便將銅羅改名為嚴墓。故而,銅羅又稱嚴墓,嚴墓又稱銅羅。
看了這個介紹,看來銅鑼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藴深厚。走過古街巷,歷史的厚重感就在腳下,如今的銅鑼依然保持着它應有的樣子。一座楓橋河廊靜靜的屹立在哪裏,見證者銅鑼古往今來的風風雨雨。一條楓橋河貫穿南北,兩岸層層疊疊的古民居、店鋪依河而築,原汁原味的當地居民過着一如既往的樸實生活,在這裏處處瀰漫的寧靜淡雅的古樸氣息,古鎮應有的樣子就該如此。楓橋河兩岸廊棚隨處可見,古鎮一如既往地也離不開小橋、流水人家,青磚黛瓦古色古香的古屋。
歷史上的銅羅,民風純樸,出產豐厚,交通便利,商業繁華,約千米的老街,街面寬闊,文物古蹟遍及鎮區。抗戰期間,嚴墓一度成為吳江縣政府、縣黨部所在地,而且,中共浙西特委、吳興縣委等地下黨組織也相繼遷至嚴墓,嚴墓一度成為浙北抗日根據地。一路走來,不止是千年前的嚴墓遺址,而且還有近代的郵局、嚴墓黨史研究館、孵禽場等等,都在顯示着它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
現在的古鎮,大多數在如今旅遊潮的帶動下,逐步走向商業化之路,而銅羅古鎮卻依然保留着它的原汁原味,臨街的店鋪大多也是當地人手工作坊,依然保留着它的淳樸,如箍桶店、木器屋、釀酒坊等,以楓橋老街為中心的舊民居,依然保持着原有的生活習慣。
前面也説到,元末時起義軍張士誠的部下,在其兵敗身死後,避居銅羅以釀酒為生。可見當地的釀酒文化也源遠流長,走在街巷中酒的清香處處瀰漫,而且在古鎮上也建起了釀酒文化館,傳承釀酒文化。有詩云“百載陳壇滿古鎮,九重香氣鬱銅羅”,因此銅鑼有"釀酒之都"的美譽。坐落在古鎮上的蘇南酒文化館(因疫情影響目前閉館,無緣進入探訪)集中展示了蘇南酒鄉文化史、酒詩酒文、酒聯酒令、酒坊酒藝、酒包裝及器皿、酒標實物及圖片資料等,林林總總的將當地的酒文化展示着淋漓盡致。
一個多小時的遊離結束,感慨不枉此行,古鎮的靜怡、質樸、原生態的淳樸給予了心靜自然涼之感,身體汗流但內心一片清涼,連日來的那種倦怠、慵懶、甚至煩躁隨着古鎮上的腳步已隨風而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