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今天小編就説到這裏了,謝謝您可以把所有的文章閲讀完,感謝您對小編的認可,如果您對小編的寫的內容有什麼疑問,可以在下面評論留言,小編會繼續努力的。為大家帶來更好的精彩內容。您的鼓勵是小編最大的認可。
如果大家很喜歡小編的文章,歡迎點擊關注哦,麼麼噠,以下是小編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文章。
讀史隨筆
【札記前注:近來亂翻書,常常讀史,讀的是生命的經歷,儘管有些已經成為符號,但經過文字的演繹又會展現出生命的力量來。
某種意義上説,我們此刻也在歷史的進程裏面,和千年以前的人們所經歷的並沒有本質的區別,無非生生死死,無非內憂外患,無非一直在追尋理想中的桃花源而不得,無非暗自神傷鬢毛衰,唱一曲滿江紅,看一夜煙花絢爛,卻不知煙花也易冷,孤獨的擊節拍欄杆,隨後沉醉於温柔鄉,一覺醒來亦是大天明,週而復始罷了。】
前面説到蒙古鐵騎所向無敵,只有在堅城深塹的潼關城被擋住了,窩闊台大汗也只能在大暑之時返回蒙古草原避暑納涼,關中太熱,受不了。
也有朋友留言,“騎兵是不是除了築城之外無法阻擋,步兵難道就無法打贏騎兵麼?”這個問題很專業,從形態上看騎兵高速衝擊,甚至加上弩箭,步兵是無法阻擋的,宋金之間早期戰爭就是這樣的局面,所以宋朝的時候每年花30萬兩白銀歲貢給金國,買了個邊境安寧,再通過商貿把這個錢賺回來,可謂一舉兩得。
那麼歷史上有沒有步兵戰勝騎兵的案例呢?你還別説,儘管案例不多,還真找到一個,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場罕見的步兵戰勝騎兵的戰例。
如果你打開《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一十八》,其中明文記載,劉裕用“卻月陣”,以2000步兵大破北魏3萬精鋭騎兵。這是一個正史記載的真實案例,不是虛構的,更不是杜撰的。
這個時間點應該是這個宋蒙金夏故事前面700年間的事,那是公元417年,東晉義熙十三年義熙十三年,後來的南朝第一帝宋高祖劉裕此時正在東晉總攬朝政,正值意氣風發之際。正月,劉裕留其子劉義隆鎮守彭城,自率大軍北上。
此時北魏派十萬重兵駐守河北,並以遊騎騷擾晉軍。
劉裕在行軍中,雖常設奇陣或用大弩強槊擊敗魏軍,但進軍速度緩慢。
三月初八,劉裕以左將軍向彌率部分兵力屯於黃河重要渡口碻璈(今山東東阿西北),自率大軍進入黃河,同時向魏軍借道;,明元帝拓跋嗣恐劉裕此次以借道為名北上攻魏,因而拒絕了謀臣崔浩提出的“假之水道,縱裕西入,然後興兵塞其東歸之路” 的策略。遣司徒長孫嵩為督山東諸軍事,又遣振威將軍娥清、冀州刺史阿薄幹,率步騎10萬屯駐黃河北岸,監視晉軍。
為防止晉軍於黃河北岸上陸向魏進擊,也以數千騎兵沿黃河北岸跟隨劉裕軍西行,凡漂流至北岸的晉軍人員,均被魏軍擒殺。劉裕數次派兵上岸攻擊魏軍,剛一登岸, 魏軍便逃離岸邊。
為擊敗魏軍這種麻雀式的襲擾,作為一代軍事家的劉裕不會善罷甘休,決定採用一個全新的戰法來遏制魏軍,這就是後世聞名的卻月陣。劉裕在船上觀察地形,選擇好戰場後,便派白直隊主丁旿率700人及戰車百乘,搶渡北岸,在距水百餘步處佈下弧形的陣,兩頭抱河,因形似新月,故稱“卻月陣”,每輛戰車設置7名持仗士卒。
佈置好後,丁旿在陣中堅起一根令旗,用旗語通知船上的晉軍。
而襲擾的少量遊擊魏軍一開始見數百名晉軍登上戰車,不解其意,不敢貿然採取行動。
此時的劉裕早已派寧朔將軍朱超石嚴加戒備,準備出戰,這時見魏軍遲疑,便抓住這一機會,命朱超石率2000兵士攜帶大弩百張,上岸接應丁旿,每輛戰車又上增設20名士卒,並在車轅上張設盾牌,保護戰車,實際上組成了一個陸地屏障。
此時魏軍的哨探才明白,晉軍這是要上岸了,開始安營紮寨了,立刻通報主將阿薄幹,對方這才恍然大悟,組織精鋭部隊向晉軍展開圍攻。朱超石先以軟弓小箭射向魏軍,幾十米就掉在地上,這是向對方示弱,如果對方也有高明的主將就會明白這是一種誘敵深入的意思。可惜魏軍嬌慣日久,前面總是在岸邊騷擾得勝,因此也不把這區區幾千人當回事。
魏軍果然中計,認為晉軍眾少兵弱,遂三面圍攻。這時長孫嵩接到消息也率3萬騎兵助戰,數萬聯軍一起猛攻晉軍的兩千餘步兵,可謂形勢危急。但這一次不一樣,劉裕是有備而來,他要檢驗新陣法是否可靠。
在前線指揮的朱超石看到敵軍進入射程,遂令士卒改換大弩,這些大弩可射出數百米,勢大力沉,並選神射手用箭集束髮射,密集箭雨從天而降,給魏軍以重大殺傷。當時沒有攝影機,你現在可以根據一些大片的場景腦補一下,卻月陣向外射出箭雨,猶如月光閃耀,但在這裏卻是毫不浪漫,而是充滿殺氣,第一波衝擊的魏軍騎兵離卻月陣數百米,悉數被射殺。
但此時魏軍由於和秦軍聯合,兵源十分充足,射殺一批又來一批,在這半月形的戰場上越聚越多,傷員和死屍不斷被撤下,依靠人海戰,雙方距離在不斷縮短,大概只有百十來米,你可以想象一下,一邊是卻月陣裏的兩千多晉軍,一邊是百十米外黑壓壓的騎兵正在突進,晉軍弓弩逐漸失去作用。
晉軍前線指揮官朱超石也是深得劉裕信任,並且將陣法傳授給他,在這最後決戰關頭,他突然下令停止弓弩,造成一片寂靜的詭異景象,魏軍的戰馬嘶鳴也不敢靠前,戰馬也懂得戰場的惡劣,前面被射殺的馬也不少,就在這難得片刻寂靜的中間,朱超石命將士將所攜帶的千餘張槊,截斷為三、四尺長,套裝上鋭利的金屬箭頭,都是事前準備的,這支“箭”人力拉不動,必須用大錘錘擊才可以。就在這寧靜被打破的瞬間,魏軍千軍萬馬呼嘯而來,而晉軍的大錘也正好落下,一根根斷槊鋭箭呼嘯而出,帶着刺耳的嘯叫,能洞穿三、四名馬上的魏軍。由於此時卻月陣弧形的迎擊面越來越小,所以魏軍越向前幾十米,所受到的殺傷也就越大。後面的魏軍逐漸看到前面的慘狀,聽見空中傳來刺耳的嘯叫,軍心大亂,不斷後撤,督戰者也抵擋不住,“一時奔潰,死者相積”
晉軍隨即派出精鋭騎兵,衝出卻月陣,一路追殺,斬其主將阿薄幹。劉裕在河上見晉軍已經取勝,又遣振武將軍徐猗之率5000人渡河,攻越騎城,途中又遭到魏軍的包圍,徐猗之用長戟結陣抵抗。不久,朱超石趕來增援,魏軍遂聞風而逃。
東晉名將劉裕憑“卻月陣”以近2700名步兵破魏軍3萬多騎兵,顯示了強大的陣法和防守作戰的威力。現在的很多軍事愛好者一談及以步制騎的問題時,繞不開“卻月陣”。只可惜,“卻月陣”雖然史書中記載詳細,但此役過後,再無人使用此陣,大概也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不僅僅是一個陣法的作用,其中晉軍的頑強意志力就是最重要的因素,要不然幾萬魏軍的戰馬嘶鳴,人聲鼎沸,早已被嚇破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