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頂帳篷起家,中科院珠峯站“成長記”

  新華社拉薩5月9日電(記者白少波、田金文、李鍵)如今,中國科學院珠穆朗瑪峯大氣與環境綜合觀測研究站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中科院珠峯站位於西藏自治區定日縣扎西宗鄉絨布河河谷中,距離珠峯登山大本營30公里,建站17年來,從一頂帳篷逐漸成為設施完備、儀器齊全的綜合觀測研究站。

  17年前,現在中科院珠峯站所在的位置還是一片遍佈礫石的荒灘。2005年,第四次珠穆朗瑪峯地區科學考察啓動,中科院珠峯站首任站長馬耀明説,出於科研需要,在珠峯北坡建設觀測站的任務提上了日程。

從一頂帳篷起家,中科院珠峯站“成長記”

  中科院珠峯站全景。(中科院珠峯站供圖)

  當時,建站和科考觀測任務同時進行,科考隊員在珠峯腳下搭起帳篷。馬耀明回憶説,科考隊進駐珠峯大本營的第三天,半夜聽見噼裏啪啦的聲音,一睜眼便看到了星空,原來是帳篷頂被狂風掀飛了。“天當被,地當牀,只有月光在身旁。”馬耀明説,“氣象儀器監測,那晚的風超過了11級。”

  有了這樣的經歷,馬耀明更堅定了建立一個可供監測和常駐的野外台站的決心。

  為了尋找理想的建站地點,馬耀明的足跡踏遍珠峯地區的各個角落,經過數月的奔波,回到家時十歲的女兒竟然一下沒認出被高原陽光曬得黢黑的父親。

從一頂帳篷起家,中科院珠峯站“成長記”

  中科院珠峯站觀測場地上架設的各類科學儀器。新華社記者 田金文 攝

  中科院珠峯站現任站長馬偉強回憶,建站初期他是馬耀明的博士生,從日喀則市到珠峯站,道路很顛簸,車子跑起來咣噹響,人坐在車裏顛得頭碰車頂、左歪右倒。

從一頂帳篷起家,中科院珠峯站“成長記”

  珠峯呈現日照金山的景象。新華社記者 田金文 攝

  建站之初,珠峯腳下手機沒有信號,建設者們只能從駐地跑到附近的曲宗村用固定電話聯繫外界。“從村子去定日縣城的時候,我就一直盯着手機,盼着趕緊有信號,好給家裏報平安。”馬偉強説。

  馬偉強經歷了中科院珠峯站從帳篷、活動板房到樓房的擴建過程,也見證了從單一要素的大氣物理觀測到如今的大氣環境、冰川、水文、生態、地球物理綜合觀測的發展壯大過程。

從一頂帳篷起家,中科院珠峯站“成長記”

  “巔峯使命”珠峯科考時,馬耀明(左一)在指導團隊進行科學研究。新華社記者 姜帆 攝

  在青藏高原工作33年、從事珠峯科考18年,馬耀明早已愛上了這片土地,他喜歡看珠峯的日照金山、風捲雲舒,但也忍受着高反和孤獨。“我們填補了國家在珠峯地區的科研觀測空白,科研團隊的堅持也沒有白費,取得了很多讓人驕傲的成果。”他説。

  目前,“巔峯使命”珠峯科考正在如火如荼開展,中科院珠峯站成為了最重要的科考營地。馬耀明説,“此次珠峯科考必將把青藏高原科研水平提升至新境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28 字。

轉載請註明: 從一頂帳篷起家,中科院珠峯站“成長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