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動不動辭官回鄉,靠什麼生活?古人的一個特質我們丟失了

古代官員,如果一輩子沒有被罷過官,或者辭過職,那都不好意思見人!春風得意時,上幾年班,不高興就甩印走人,甚至有的一輩子都不願意做官,躲到鄉間僻野,天天一覺日上三竿。

古代官員動不動辭官回鄉,靠什麼生活?古人的一個特質我們丟失了


這種生活狀態,讓今天的人們羨慕得只想哭:老子天天累得像頭驢,都躲不過雪片般的賬單,他們憑啥這麼悠閒?難道古人的書裏真有“黃金屋”,真有“顏如玉”?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古代的經濟環境,和現代的區別,可以用一句話説明:古代是自給自足的農耕經濟,生活成本極低;現代工業文明帶來物質豐富的同時,副作用就是生活成本的提高。中國從夏商之後,就進入農業文明時代,一直維持到辛亥革命,歷時三千年。農耕文化最大的特點,就是封閉式的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社會關係單一,相互依賴性差,生活成本低。佔據社會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農民,以種地為生,通常5—10口之家,有幾十畝地,一個壯勞力,就可以完成粗放式的農業耕作。那時候的產量雖低,但是正常年份的產出,足夠一家吃飽,還能有一些結餘,以備災年。

古代官員動不動辭官回鄉,靠什麼生活?古人的一個特質我們丟失了


除了糧食外,房前屋後會種一些蔬菜,養一些家禽牲畜,荒山坡種幾棵桑樹,養點蠶。男人種地,女人織布操持家業,吃飯穿衣不成問題,無需外界交換。農耕文明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圍繞土地的定居生活。定居的流動性差,它帶來兩個好處,有塊地自己蓋房,世代居住,房產支出成本低;同時也不需要支付大量的交通費。衣食住行佔了古人七八成的支出成本,這些都可以通過自給自足解決了,所以,古人即使兜裏沒有一分錢,照樣生活得很好。今天是工業文明時代,分工的精細化,導致相互之間的依賴性增加,需求向縱深發展,雖然得到的服務越來越貼心,可是生活成本也必然越來越高。基本上我們每一個人,早上一睜眼就面臨每天數百,甚至數千的債務。

古代官員動不動辭官回鄉,靠什麼生活?古人的一個特質我們丟失了


正因為古人以土地為命根,所以官員們上班後,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把俸祿寄回老家,購置地產。這就是歷史上,一自稱官員為“士族地主階級”的原因。古代土地貴不貴呢?差距很大,各個朝代不一樣,豐年和災年價差十倍以上。比如嘉靖年間,平常一畝地10兩銀子,災年1兩銀子就可以買一畝地,而豐年20兩未必買得到。官員俸祿什麼水平,夠不夠置辦地產呢?差距也很大。官員待遇最好的宋朝,宰相級別的官員,摺合人民幣,年薪至少2000萬,縣令也有200萬之巨。也就是説,在宋朝,一位縣令一年的年薪,買一兩百畝地不成問題。待遇最差的明朝,一品官員年薪約30萬,七品官員約3萬。很顯然,一位縣令的收入,放在今天就是貧困户。在古代,這些薪水支付一家人的基本生活費,問題不大,買地根本不可能。

古代官員動不動辭官回鄉,靠什麼生活?古人的一個特質我們丟失了


不過,明朝皇帝也意識到官員俸祿太低,所以除了年奉外,還有大量補貼,遠遠超出工資部分。所以,在明朝,官員置辦地業也不成問題,只是數量遠不如其他朝代。綜合來看,一名官員一年的俸祿,置辦10畝地問題不大,幾年下來,就可以成為擁有幾十畝地的“有產階級”,甚至小地主。有了這些土地作支撐,官員們即使離職,回到家鄉靠自給自足,生活不成問題。假如混到中高級別官員,可能一年的收入就能成為中型地主。加上年節恩賞,和皇帝的其它賞賜,即便一名清官,幾年積攢下來一輩子不做官,也足可以活一輩子了。

古代官員動不動辭官回鄉,靠什麼生活?古人的一個特質我們丟失了


以上是古代官員們,能夠在辭職後正常生活的物質條件:自給自足的低成本生活方式,和在職期間俸祿可以置辦一些地產。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我們跟古人不一樣的地方,最本質的差異,就在精神層面。按我們今天的生活態度,即便我們一年賺夠了一輩子的基本生活費用,有幾個人敢辭職去過隱居式的耕讀生活?一定是在慾望的刺激下,想賺更多錢,不光不會辭職,還會削尖腦袋往上爬,恨不得活得比皇帝好,恨不得把下輩子的錢都賺夠了。古人難道不知道錢多可以過好日子?顯然不是,能促使他們主動隱退的根本,不在於物質條件,而是精神需求。他們懂得“止”,滿足了基本條件即可,甚至很多人連基本條件都不具備,就過起了有上頓沒下頓的隱居生活。

古代官員動不動辭官回鄉,靠什麼生活?古人的一個特質我們丟失了


比如莊子,窮得四處跟人借米下鍋,卻不肯接受楚王的宰相任命。比如陶淵明,在別人救濟下生活的他,卻寫出了不朽詩篇。光武帝劉秀有一個同學兼好友叫嚴光,劉秀四處張榜“抓”他,把他強行帶到京城,請他出來做官,嚴光堅決不就,弄得劉秀害了一輩子單相思。古人為什麼能做到甘於清貧?答案就在“耕讀”的“讀”字,“耕”是基本生活條件,“讀”是自我修煉,“讀”又讓“耕”超脱於生存的本源,變成了生活的情趣。所以,古代到處充斥着安貧樂道的精神巨人!

古代官員動不動辭官回鄉,靠什麼生活?古人的一個特質我們丟失了


我們今天都物質化了,很多人粗鄙地認為傳統文化都是垃圾,於是把寶貴的精神財富丟失,把自己扔進永無休止的物質追求黑洞,活成了陀螺,活成了物質的俘虜,活成了活殭屍!所以,不要説古人比我們幸運,他們生活成本低,即便讓你回到古代,你也未必能過上古人悠閒的生活,根子還是在於,你能不能讓自己的精神世界足夠強大!

古代官員動不動辭官回鄉,靠什麼生活?古人的一個特質我們丟失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67 字。

轉載請註明: 古代官員動不動辭官回鄉,靠什麼生活?古人的一個特質我們丟失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