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起《素書》這本書,想必應該有不少人聽過,這本書在民間更是被奉為天書,相傳為秦漢時期的黃石公所寫。而真正將這本書給名揚天下的並不是黃石公,而是被稱為“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傳説當初黃石公三試張良,才將這本書傳給張良,而張良正是憑藉這本書才能幫助劉邦平定天下。據説這本書當時張良並沒有傳給自己的後人,而是帶進了自己的墳墓。大約在五百年後,這本書才重見天日,並且在民間開始流傳開來。
1、苦莫苦於多願。
大意:人生最大的苦難莫過於太多的慾望,而沒有辦法滿足。
一個人最大的不安定,往往都是來自於精神跟肉體上的矛盾。我們往往不是忘記精神上的存在,去追求肉體上的滿足,就是忽略肉體上的存在,去追求自己精神上的滿足。而這兩種矛盾狀態往往會帶來很多痛苦,讓我們成為慾望的奴隸,被自己的精神給支配,被自己的肉體給奴役。
2、略己而責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棄廢。
大意:不懂得責怪自己,只知道責怪別人的人是沒有辦法變好的,而只知道自誇而又瞧不起別人的人,是不值得我們結交的。
其實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幾個這樣的人,他們總是將過錯退給別人,從來不懂得反省自己。要麼抱怨自己遇人不淑,要麼抱怨自己命運不堪,可是他們從來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那麼這樣的人往往就會被慢慢的淘汰掉。而如果一個人他只知道自己,以自己為中心,同時從心裏面又瞧不上別人,這種人是不值得我們結交的。
3、任材使能,所以濟物。
大意:人才使能,讓人人能夠盡其所有,這是用人跟成事非常重要的一點。
我們拿三國來舉例吧!比如諸葛亮,他只能算是一個好員工,卻算不上一個好老闆。很多人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來稱讚他,可是這句話反過來理解何嘗不是一句罵人的話呢!什麼樣的人事事親臨,無能的人,這裏的無能並不是説沒本事的人,而是不會物盡其用的人。就像阿里巴巴的前任總裁馬雲,他懂電腦嗎?或許懂一點,但是他卻從來不自己事事親臨,要不然那麼大的一個公司,還不把自己給累死。
4、近恕篤行,所以接人。
大意:為人處世要寬容大方,行為要老實敦厚,這便是待人處世之道。
很多人問小編,我們應該怎麼去跟別人交往。因為自己有“交際恐懼症”的原因,所以看了很多關於怎麼交朋友方面的書。雖然紙上得來終覺淺,但是小編卻總結出來一個道理。那就是“近恕篤行,所以接人”,可以説是這一句話,勝過千萬本書籍。多簡單的道理,我們卻要將他給複雜化。
5、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
大意:如果你連自己都懷疑,那麼也不會信任別人。如果你能相信自己,那麼也不會懷疑別人。
什麼樣的人喜歡懷疑別人呢?多疑,如果我們做一張三國人物性格分析圖,就不難發現曹操就是一個多疑的人,也是一個缺乏信心的人,就拿他做夢殺人這件事來説,這是什麼表現?沒錯,就是連自己都懷疑的表現,他不相信自己的魅力,總想着有人會害自己。不過曹操還好,雖然有時候他連自己都懷疑,但是在用人方面,還真是做到了那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6、釋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順。
大意:如果我們將自己放到一邊,然後去教育別人,這樣別人是沒有辦法接受我們説的大道理的。而如果我們對自己也嚴格,那麼再去感化別人,那麼別人就很容易順服了。
前段時間做過一個問卷調查,你最討厭什麼樣的人,得出的答案可以説是五花八門。不過其中有一條讓小編感同身受,那就是喜歡講大道理的人?這讓小編想起了明朝時期的“勸農書”,一個從來沒有做過農事的讀書人寫出來的“勸農書”被奉為經典,可是卻不知道在百姓之間成為笑話。
7、聞善忽略,記過不忘者暴。
大意:如果我們知道別人的優點跟長處而不受重視,反而盯着別人的缺點錯誤反而耿耿於懷,這樣的人性格里往往有很兇暴的一面。
現實生活中,總有人喜歡盯着別人的缺點不放,舉個常見的例子,比如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鍵盤俠,剛剛上映一部影視劇,就開始吐槽什麼演技不好,應該讓誰來演,要不就是女主角好醜等等吐槽的方式。這種人往往在現實中存在感很低,可以説極度敏感,自尊心脆弱,而這種自卑往往是因為他們的自卑導致的。
8、博學切問,所以廣知。
大意:學習各種知識,仔細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樣我們就能豐富我們自己的知識。
只有我們廣泛的學習,懇切的發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變成一個見多識廣的人。現實生活中,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那些成功的人往往會廣泛的涉及各個方面的知識,勤於發問,善於學習,從而使得自己懂得知識越來越多,也為自己的將來要做的事情,積累了非常多的知識儲備。
9、先揆後度,所以應卒。
大意:瞭解事態的起因,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我們就能應付各種突然發生的事情。
相信很多人應該都或多或少聽過“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就是所謂的謀定而活動,古往今來一些能夠成大事的人,往往都有着洞察先知的才能。他們往往會在事情還沒有發生的時候,就會對事情的走向做出一定的預測。當他們面對各種可能突然發生的情況,都會在事前做出相應的策略。這樣,我們才能面對一些突發事件,不至於手忙腳亂。
10、推古驗今,所以不惑。
大意:瞭解歷史,驗證當下,這樣能夠讓我們不迷茫。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寫那麼多關於歷史的東西,時間過去那麼久,已經沒什麼用了。唐朝時,魏徵曾經説過“以史為鏡,可以知得失“,所以,咱中國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很多我們經歷的事情,古人早已經經歷過,可以説是古人已經將世間所有的道理都説盡了。如果我們現實生活中,遇到困難的話,不妨看看古人是如何解決的。
《素書》這本書雖然篇幅不長,但是卻字字珠璣,可以説是將人生的大智慧盡數展開,相信各位讀者朋友讀完之後,會有很多收穫。另外就是由於編者水平有限,疏漏跟錯誤的地方在所難免,如果你有不同的建議,誠懇各位讀者朋友多多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