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普森與習慣的發明

□ 林頤

英國曆史學家E.P.湯普森的論文集《共有的習慣:18世紀英國的平民文化》。這部論文集出版於1990年,湯普森逝世於1993年8月,他在晚年決定把自己從前關於“習慣”的研究論題彙總構成一個密切相關的論證。這部集子包括了導論和七篇論文,大部分發表於20世紀70年代的學術刊物,最早的一篇是1967年12月《過去和現在》第38期上的《時間、勞動紀律和工業資本主義》。

在經典著作《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1963)裏,湯普森引用了霍布斯鮑姆的論述,“世俗主義是把倫敦勞工史串連在一起的一條意識形態之線……”在那時,湯普森已經注意到了英國激進主義複雜的連續傳統的三條來源,一是非國教傳統,以及衞斯理的宗教復興使它發生的變化;二是人民中各種模糊觀念形成的一種傳統,它們結合成英國人關於“天生權利”的思想;三是18世紀的“下層民眾”中的那些有關閒暇與人際關係、互助之風的傳統。

那麼,湯普森為什麼關注這個問題呢?這與20世紀50年代、60年代的史學動態有關。馬克思主義強調的所有者與工人之間的階級鬥爭理論日漸削弱,引發了連續的震顫,比如,法國大革命不再依照長期以來馬克思主義編史學的描述,被視為資本主義戰勝了封建主義,取而代之的看法是:它被視為一場政治文化的革命,語言、儀式與符號在其中發揮着關鍵的作用。文化塑造了階級和政治,而不是剛好相反。對文化再現的考察開始優於對社會經濟條件的分析。與馬克思主義新史學相結合,英國掀起了“自下而上的歷史”運動,主張眼光朝下,以小人物為關注點,書寫大眾的歷史。許多學者過去感覺到自己受到了限制,感覺到社會決定論,現在他們比過去更頻繁地談論種族的、性別的、階層的,甚至社會本身的發明與建構,卻感覺到了自由和想象,感覺到了一個柔性的、可延展的、可充分表述的社會和文化形態構成的流動的世界。

湯普森的《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就是在這個背景裏誕生的。這部里程碑史學作品更注重描述工人的語言、儀式與思維習慣,而不是社會經濟結構。從中世紀的國王加冕典禮到西西里盜匪之流的剪徑傳説,從城市貧民的“麪包騷亂”到非洲部落的舞蹈儀式,從政治性的節慶到日常的經濟行為,這些“共有的習慣”和“傳統的發明”在共同體的建構中發揮了作用,不斷表達並強化了參與者的集體認同意識。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34 字。

轉載請註明: 湯普森與習慣的發明 - 楠木軒